林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林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魏淑芬

内蒙古突泉县九龙乡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  内蒙古突泉县 137515

摘要:林业产业的发展关系到山区和林区人民福祉,林业产业发展要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积极改革创新,通过构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结合的现代产业新格局,助力农村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

关键词:林业产业;乡村振兴;问题;实践路径

在脱贫政策帮助下,林业产业特别是贫困地区林业产业发展迅速,但也遇到了一些实际困难,迫切需在总结林业扶贫经验基础上,加快产业变革发展,推动形成能持续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现代化产业格局。

一、林业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乡村振兴是“十九大”中提出的战略性报告,针对农村发展提出的指导性规划,要求在以往乡村发展中结合经验和总结,对未来乡村发展路径及方向提出规划,以此推动乡村一体化建设。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也是在顺应时代发展的脚步,通过另一种形式实现的改革开放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新时代发展提出的新战略之一,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核心内容。通过有效地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能帮助我国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国新时代。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其主要任务与内容制定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帮助农民优先发展农业,加强农村地区林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城乡间的融合。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乡村振兴战略成为解决我国目前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战场之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曾提出,我国当前主要矛盾是美好生活的需求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为主,人均收入差距大,因此,必须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发展问题,将“三农”问题作为目前优先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坚持农村农业优先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我国目前城乡融合发展的根本要求。在农村经济发展中,通过优先发展林业产业,能为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指明具体的发展方向,在城乡融合发展基础上,遵循农村发展战略的基本目标,全面开展各项工作,重视起林业产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新农村,为我国国计民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条件,合理配置农村一切市场资源,全面支持农村地区林业的发展力度,并在发展中注重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二、林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

1、林业产业资金来源渠道有限,投资主体过于单一。林业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有力支持,融资难、慢、贵一直是制约林业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林木生产周期长,易受自然因素影响,而贫困地区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所以林业产业投资风险大。在林业产业扶贫中,产业发展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支持或国家政策性贷款,社会资本相对较少,林业产业发展资金来源渠道有限。在实践中,一些地方探索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公益林信托受益权担保贷款模式、综合融资担保公司模式、国林集团模式等,虽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仍处于地方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可在全国推广的成熟实践模式,此外,在这些地方模式中,政府仍发挥着主导作用,社会资本进入林业产业的制度化路径及保障需完善。

2、林业产业整体技术水平较低,急需向产业链高端转型。科技是林业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乡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林业产业现代化水平不高,科技支持不足。在脱贫攻坚中,一些林业产业受益于国家扶贫政策的快速发展,但这些产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处于产业链底端,科技含量低。随着脱贫攻坚阶段的完成,依靠国家扶贫政策发展起来的林业产业若不能及时转型升级,很快会被市场淘汰。在一些贫困地区,林业企业管理理念落后,缺乏市场经验,产品生产效率低,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因此,林业产业的发展必须实现从依靠国家政策支持向依靠产品市场竞争力的转变,通过管理、科技创新逐步向产业链高端转型。

3、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缺失,林业资源价值未得到充分挖掘。森林资源的价值远超过林木本身。在广大贫困地区,林业产业发展对森林资源价值认识及挖掘严重不足,大多产业发展集中在林木本身,缺乏对森林资源丰富价值的认知及开发,如林下经济发展、林产品加工、碳汇、森林康养、森林旅游等。森林资源价值挖掘不足原因是:①缺乏森林资源评估体系,部分地区未建立森林资产评估机构扩健全的森林资产评估标准;②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地方政府及企业只关注眼前的经济利益。森林资源价值低估也会导致林权抵押价值不足,阻碍更多金融资本进入林业产业。

三、林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为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可在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基础上,结合农村实际,以金融、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合作共享发展为导向,以加强管护及精细化管理为重点,推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结合的现代林业产业新格局建设。

1、以金融及技术创新为支撑,提高经济效益。金融和科技是提高林业产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金融是加快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科技是实现高质量产业发展的主要保障。通过金融创新,拓宽林业产业发展投融资渠道,在争取国家金融贷款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有序参与林业产业发展。促进林业产业一体化发展,有效激活地方资源,拓宽地方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融资渠道。鼓励地方开展金融创新实践,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林业金融体系。政府部门要加强金融管理服务能力,完善金融保障体系。同时,要加强林业科技工作,促进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加强技术瓶颈研究,加快科研成果向贫困地区转化。在生态保护前提下,充分发挥地方林业资源优势,培育和发展新型乡村服务业、乡村休闲旅游业、森林康养等,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林业产业体系。

2、促进基于合作共享发展的社会效益。林业产业的发展应考虑到社会效益,使更多贫困地区的林农能从产业发展中受益。要提高林业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通过扩大规模提供更多就业机会,通过提升产业质量提高收入水平。坚持合作导向,积极引导农民走合作道路。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探索完善林业产业发展共享机制,通过林地、林权评估折价入股等方式,积极吸纳林农、林业大户、林业合作社等参与林业产业发展。培育多元整合主体,建立健全林业产业发展与林农利益密切联结机制,培育及推广林业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林木股份合作社、林地股份合作社、股份合作制家庭林场、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林业合作社或家庭林场以股份、合作、托管、订单等形式与农户建立密切的利益联系机制,让林农分享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共享发展红利。

3、注重加强管护及细化管理,提高生态效益。林业产业发展要坚持生态底线,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发展相关产业。地方政府应加强森林资源的管护,实行不同森林类型的分类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并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规划。探索通过租赁、合作、置换、地役权合同等方式规范流转集体林权,在建立健全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及有偿使用制度基础上,对因生态保护需禁止或限制的林地林木依法开发利用的,逐步扩大生态保护范围,以提高保护等级。

总之,林业产业作为生态环保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推动乡村产业结构调整、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是为了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胡侠.发展现代林业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J].浙江林业,2018(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