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精“工业设计+”,助推产业新格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6
/ 3

做精“工业设计+”,助推产业新格局

蔡舜盈

汕头市中博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汕头市委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发展思路,为更好服务“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在市教育局职教科的组织下,开展了以“工业设计+”为主题的线上教研会议,各中职学校就专业建设、职业教育如何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及下一步工作提出新思路。笔者作为参会发言者其中一员,结合本校的情况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工业设计+ 产业发展 中职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

一、工业设计相关专业概况

(一)工业设计专业概念及领域

工业设计是指以工学、美学、经济学为基础对工业产品进行设计,属于工科机械类专业。主要有三大领域:

1、视觉传达设计:包括平面设计、标志设计、广告设计等。

2、产品设计:汽车造型设计等。

3、环境设计:环艺设计、室内设计等。

(二)我校工业设计类专业情况简介

我校工业设计类涉及的专业有:工艺美术(广告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动漫与游戏制作。相关专业已有12年办学基础,以产品设计为核心,涉及产品、视觉传达和环境与空间设计三大领域,这正是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又逐渐形成交互设计、界面设计、设计管理等课程方向。专业注重学科交叉融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赋能“工业设计+”,助推产业发展

“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立足于汕头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市工业已形成纺织服装、化工塑料、工艺玩具、印刷包装等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以及智能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有行业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

市委提出的“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发展道路和我校的办学宗旨十分契合,我校专业设置有较强的产业导向,学校立足汕头,把工艺美术、服装设计与工艺、电子技术等几个与汕头本地产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学科专业进行重点布局。早在2021年3月,我校已成立了工业设计、智能制造等四个校级专业教学团队工作室,并依托工作室的功能,渗透发挥专业特色,以适应地方产业格局发展,提升我校专业群建设与育人质量,推动我校专业教师教学工作的质变,从“扩容、提质、强服务”到“提质、培优”,助力地方发展。

(一)工业设计+校企合作

近年来,我校努力推动专业建设内涵与特色发展,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实践了“订单教育”“工学交替”“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等校企合作模式,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1、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校牵头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代表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
  2、校企合作加强实习管理。我校会同实习单位共同组织实施学生实习,与实习单位相配合,建立学生实习信息通报制度,在学生实习全过程中,加强安全生产、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

3、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增强校企融合的针对性以企业需求为取向,以能力发展为核心,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实现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

(二)工业设计+校际合作

学校的发展应重视校际合作交流,实现学校间的资源互通、共享,走合作、共赢之路。

1、用教研活动推动校际合作。教研的深化促进校际合作向高层次发展,可以有效地促进了各学校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提高。

2、加强校际合作相应制度的建设。制度是校际合作的保证,为加强校际合作,制定相应的制度,保证校际合作的顺利实施。

3、依托高校资源,促进学校发展。学校的核心工作是教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将决定学校发展的高度、宽度和速度,我校一直积极争取与高校合作建立“3+2”贯通分段培养项目,通过“3+2”贯通分段培养项目促进校际深入合作,拓展中职学生专业学习高层次发展,以更好满足市场发展需求。

4、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与互访。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思想和文化内涵,都有值得借鉴之处。我校积极、主动与各中职学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通过教师间的交流互访,让教师在更大的空间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开拓新的视野,从而审视、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全力提升教育智慧。

(三)工业设计+工科特色

工业设计是各种学科、技术和审美观念相交叉的产物。工业设计类专业建设,需有几个特点:一是融合。力求将艺术与科学技术统一起来,回归到生产实践中;二是人—产品—环境的中介。不仅要寻求美与功能性的统一,更要寻求产品与人、产品与环境之间的协调一致;三是要以机械化生产为手段。以为他人服务为目的,反映社会的意志、用户的需求;四是重视使用者,使用者需求的满足是工业设计的目的。

许多职业学校地把发展目标定在商科,而我校考虑的是走“错位发展”的路子,坚持以理工科为主体,大力抓好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工业机器人专业建设,打造“工业设计+工科特色”,建设重点专业。从同型竞争走向错位发展,做强传统的优势专业,做精国家战略急需的专业。

一方面,学校与时俱进,专业设置瞄准未来主流技术、新兴产业及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进行,逐渐形成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相匹配的专业发展新格局。

另一方面,着眼国家近期和长远重大战略需求,布局急需学科、交叉学科。努力探索“错位发展”新思路,依托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走出一条“特色办学”的新路子。

积极探索、践行“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学校办在开发区里”的理念,总结出“学校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转,培训围着企业转,教学围着岗位转,知识围着技能转”的“五转”实践经验,以实践丰富教育教学适应性的内涵,让专业集群对接产业集群

(四)工业设计+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实践教学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动手能力更是考查一名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指标。我校一直秉承着“人文技能相融,理论实践并重”的教学理念,对学生专业技能评价形式不再是单一的考核,而是将力争上游的竞争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时俱进的技能要求融入其中,采用“以赛代考”的形式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综合的评价。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方面对后期的市赛甚至省赛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为各项技能比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夯实专业技能训练,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地方发展。

三、学校接下来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工作思路

在“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产业发展方向,和“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布局下,如何实现学校对地方经济的服务功能,真正发挥出学校教育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当前学校工作思路转变的重点。

(一)以市场需求导向为创新点,适时调整专业设置

紧跟“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思路,借濠江校区建设成立之际,加大专业设置调整,2022年我校拟新增“中餐烹饪、中西面点、汽车运用与维修、无人机操控与维护”专业,并激活社会文化艺术(网络主播方向)、服装设计与工艺和会计事务老专业。结合我市的产业特色发展情况,根据就业的实际需求,逐步推进“风电”“新能源”专业,科学设置重要的专业。

(二)加大服务地方经济活动宣传的力度

首先,我校将在每年下乡镇以及进学校的招生活动中,提高对服务地方经济这项目标的宣传和普及。一边展示我校的教育种类和技能学习,一边宣传地方特色企业和重要经济项目,正确引导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和深入了解职校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就读中职学校对繁荣家乡经济的意义,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将发展家乡繁荣故土作为就读的初衷,以便于毕业后致力于地方经济的进步。

其次,我校将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以发展地方经济为思想教育核心,引导、激发中职学生学好技能回报社会和坚定为家乡经济发展做贡献的思想。

(三)以校企合作形式为制高点,深化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学校是企业发展的根据地,要充分发挥学校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功能,就必须要在全面开展校企合作的同时,实现职业教育同地方经济的紧密结合。

一方面,我校将进一步拓展合作企业的种类,加强与各类企业的紧密联系,并建立校内外的实习实训场地,为学生创造更加实地化的教学环境,也为学生更清晰的认识自己的岗位情况提供条件。另一方面,我校将进一步创新校企合作的模式,探索新型的订单式办学路径,因材施教的为企业培养更符合需求的毕业生人才。订单式办学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模式,同时也是学校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直接路径,与在建的再一两年之内开业的企业进行合作,商议签订预定式的人才培养计划。

切实加紧与企业对接的步伐,加强企业的联络和沟通,寻找更多“产学研”机会,利用学校的专业人才等资源为本地产业的提升作出应有的贡献。并把职校和企业之间的桥梁搭建起来,通过培训这类平台,进一步提升人才的专业素质,同时也使学校更加了解地方骨干企业的技术需求,对学校的人才培养也有很大的帮助。

用先进的职业教育滋养产业的生命力,用产业的兴旺反哺职业教育的发展。

(四)继续锻造“高水平双师”团队,提升专业能力

一是建立健全相关机制,细化落实激励措施,加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二是打造一批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教学团队。三是“以赛强师,以教研、评比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以技能大赛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四是制定实践教师队伍的培训计划,在深化“校企融合”的基础上,一方面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来学校兼职教学,另一方面组织教师到企业锻炼,以适应指导实践教学的需要。五是做实做大“产学研”合作,与企业进行产品研发,提高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

(五)构建工业设计课程群

工业设计是一门涉及技术、艺术、人文与社会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相应地,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也应由社会构成、艺术构成和技术构成3方面组成。将核心课程群划分为产品造型设计课程群、产品人因设计课程群、产品结构设计课程群和产品设计与开发课程群等4组。从培养学生分析产品成型条件和规律、到培养学生生活方式的创造能力、到培养学生的材料使用和制造技术方面的知识,最后到课程群知识的综合运用环节,使整个工业课程群体系成为有机的整体,做好技能人才培养。以教学内容项目化,技能训练综合化来重组课程内容,全面实施“双证”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六)加强社会人员培训

依托中博培训学校,做好战略咨询、设计推广、人员培训等社会服务工作,主动面向社会提供工业设计专业类购买服务,积极开展工业设计从业人员在职岗位培训,按照“设计+智能”“设计+健康”“设计+环保”“设计+文化”等新业态、新模式要求,加强综合性、创新性工业设计人才培养,实现人才和社会需求的直接对接,助力企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瞩.工业设计专业课程群建设的实践[M].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10.

[2] 吉文祥. 河北省将打造工业设计相关领域专业群[M].对接京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论坛论文集.2021.06.08.

[3] 李丹.新工科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自适”课程群建设研究[M].《设计》2020年第19期.

[4] 豆丁建筑.《工业设计专业核心课程群构建初探》.[EB/OL]. https://jz.docin.com/p-2597083532.html.2021.0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