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监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3
/ 2

生态环境监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王婷婷

身份证号:410811198109155029

摘要:保护生态环境是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而环境监测则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首要条件,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影响。环境监测工作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复杂,既包括环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又包括各种污染物的管理与控制排放,其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政府以及环境监管部门应该在充分了解环境监测重要影响的基础上,注重环境监测工作的科学开展。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现状;发展趋势

1生态环境监测的概念

生态环境监测也叫生态监测,其实就是综合利用多种方法搜集自然环境相关信息,接着分析生态环境实际情况,此概念在20世纪中叶提出,生态监测目标为在一定范围内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生态环境产生的变化,主要是更直观地看出生态环境的各影响因素并预测相关指数发展趋势,此种概念应用到实际中,对改善生态环境有着极大作用,并且使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可能。现阶段主要重点在于宏观角度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果站在反面角度,人们对所处生态环境的各种影响将无处遁形。

2对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开展强化的重要效用

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工业化生产过程中经常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情况发生,而且对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在生态体系持续衰落、环境污染逐渐严重以及能源短缺越来越严重的今天,人们开始愈来愈注重环境的保护工作。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措施,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了关键性的效用。必须要不断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从而确保能够取得真实、客观的分析结果,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强科学、合理的引导,进而可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性。总而言之,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过程中,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制建设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各级环境保护组织都需要积极强化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制度的有效性。

3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发展问题

3.1相关法律法规缺失

随着民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开始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人类深知生态环境的发展对促进我国长久、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以及环境监测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使得多项监测工作的开展缺少法律依据,监测人员实际的监测工作缺少规范化准则,不利于实现环境监测规范化、准确性的监测目标。除此之外,法律法规的缺失,使得环境监测数据失去应用价值,环境监测各项工作的开展缺少法律保障,监测人员诸多监测工作的落实缺少法律依据,相关执法行为无法获得违法犯罪当事人的服从。

3.2工作人员素质还需进一步提升

我国目前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大多数质量监测工作人员还不是很专业,专研质量管理层面的人才相对匮乏。再加上资金缺少支持,工作人员没能定期参与专业的技能培训,监督知识较为滞后,实践操作能力较弱,专业技术难以跟上时代发展,没能创建高素质的专业团队,大部分工作人员很难承担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有关工作。

3.3相关监测设备资金投入不足

在我国,环境监测发展还不充分,人们还不够重视,与此同时也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加上资金不够充足以及设备和技术较为落后,种种情况综合在一起严重影响了环境监测的效果。部分设备需要在后期进行保养维修,这就对经费有较高要求,但是环境监测投入的经费严重不足,在竣工监测时不得不使用老旧设备,大大降低了整体环境监测的准确性,这也成为了后续相关工作进行的一个阻碍。

4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发展策略

4.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环境监测工作开展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针对于当前我国部分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环境监测法律法规缺失的问题,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注重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与完善,重视为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法律保护。环境监测的内容较为复杂,其各项监测环节具有一定的顺序以及规范性,需要相关法律法规对监测人员的监测操作进行规范,有利于为监测人员的执法工作提供保障。

此外,环境监测具有一定的价值,其数据信息可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法律法规的完善,可为数据信息的采集与整理提供指导,无论是省级地区,还是市级、乡镇地区,都需要注重环境监测法律法规的完善。

4.2增强环境监测能力分析

在开展生态环境监测中,要按照真实情况提高环境监测管理人员的现场应变能力,在设备设施的采买与验收时进行严格管控,挑选精确度较高、灵敏性好、检测范围宽泛以及容易携带的仪器设备,使这些设备能适应监测生态环境污染情况,以便更加有效地开展操作与应用,明确污染地方以及污染的分布状况,达到对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处理,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度。与此同时,增强日常突发性污染事故处理的演习能力对后续处理应急监测状况会有很大帮助。

此外,还需要对设施开展维护与保养,健全环境监测设施管理台账,对测定的结果开展多项检验与对比,确保结果的精确性,在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中“不掉链子”。主动完善采买工作人员的防护装备,建设统一的采购管理制度以及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确保设施设备的及时完善和改进,保障其可以完全应对生态环境污染事件,并且有相关的设施与通讯设备能够在应急监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4.3建立信息系统库

在生态环境监测中,要提高现代科学技术的利用率,辅助进行生态环境监测,为提高生态环境监测质量提供保障。充分开发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好数字技术以及智能监控技术,掌握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等等,只有充分应用各种技术手段,才能有效地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利用好现代化技术带给人们的福利,将现代化数字技术的作用发挥到淋漓尽致,将环境监测工作优化升级。利用这些技术更加精准全面地监测信息以及各项数据,为实现数据信息动态化管理提供了可能。还要利用好现代信息化管理理念与技术,充分完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库,涵盖监测工作的各个环节,每一环节收集到的数据要进行统一管理,因此动态监测技术的使用提高了监测管理的效率。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库要具有图像数据、数据观测、文字数据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等多种功能,需要宏观统筹监测,还需要具体的数据统计。要巧妙利用这个系统提高监管质量,让生态环境监测精准化,助力动态化管理。在系统中对数据进行整合并分析,为相关部门作出合理判断提供依据,让各部门对生态环境的判断更有针对性。

4.4注重环境监测质量

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其质量监测是重点,需要监测人员重视环境监测质量,做好环境监测的各项工作。首先,管理人员需要优先创建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并做好监测网络的设计,针对于不同地区收集的环境监测数据做好分析与整理,最后统一汇总成监测报告,供环保机构人员参考。

此外,不同省份依据该地区的环境特点,可成立专门的环境监测小组,对环境监测的各项工作落实做好监管,并注重监测机制的创建与完善,禁止出现擅自修改数据与伪造数据行为的发生,有助于为环境监测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

结论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较好地实现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监测要求,就必须要将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工作贯彻落实到位。在日常监测工作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的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加强对专业的环境监测人员展开相关培训,提升环境监测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与素质水平。针对环境监测的数据信息必须要开展科学有效的分析与归纳,确保其具有真实性、可靠性以及精确性,进一步保障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除此之外,健全的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惠.探究如何加强新时期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17):59-60.

[2]李静.新时期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化工管理,2021(24):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