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飞机维修任务的实践经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优化飞机维修任务的实践经验

吴一帆

Ameco西南航线中心 四川省成都市 610200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航空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利用飞机短期维修计划系统,能够给系统提供主数据管理、维修控制功能、数据处理以及适航文件的处理功能,提供给维修工作一个规范的管理系统,有助于航班管控系统的一体化管理,让维修计划和航班信息形成联动,提高维修工作效率和质量。因此研究维修计划系统设计和实现具有实践价值。

关键词:飞机维修任务;实践经验

引言

众所周知,飞机维修成本在航空公司经营成本中的占比较大。在保证飞机安全运行的前提下,优化维修任务流程,有利于降低维修成本,减轻疫情冲击下的航空公司负担。本文从飞机维修生产实际出发,阐述《飞机维修任务执行方案》在生产计划管理效率提升方面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最优化的方式制定《飞机维修任务执行方案》,达到实现飞机维修工作安全性与经济性的高度融合统一的目的,同时,分析飞机维修管理数字化建设如何进一步提升飞机维修计划管理效能,旨在为行业提供借鉴方法。

1概述

安全是民航维修业的最高原则,一切飞机维修工作必须按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专业维修手册和维修工作单的要求和步骤进行。尽管这一原则众人皆知,但维修事故和维修差错依然频出,究其原因就是在基层执行的过程中,心存侥幸心里,疏忽大意,漠视安全规章制度的存在,不严格按工作单或相关规定要求执行,最终酿成维修差错和事故。日常工作中,航空公司飞机维修基地高度关注飞机重大、疑难和重复性故障,并加强了发动机机队管理和监控力度。提前做好发动机调配和梯次工作,提高发动机机队整体可靠性水平。还将技术资源进行整合,成立跨部门的专业技术小组,加强日常问题的处理。严格按照各型飞机维护方案规定的间隔分析发动机的性能,跟踪监控运行情况。对于重大、重复性故障,由主管领导组织故障排查组,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彻查故障原因和排除。除此之外,航空公司维修基地进一步强化了服务和品牌观念意识,提高维护质量。制定多项措施强化维护质量,尽全力为公司提供优质服务做好基础性工作。

2优化飞机维修任务的实践经验

2.1飞机维修计划控制系统

维修计划室负责分院整个机队维修、送修、工作量与工时平衡、保证出机率和维修计划按时完成。洛阳分院机务工程部生产计划室现有工作方式主要以人工计算为主,但各机型维护任务类型复杂,各任务间隔差异很大,各部件法定控制方式灵活多变加之节假日工作停顿但日历时间累计等影响,继续使用人工计算出错概率将大大增加,若控制不准确不到位,将可能导致整个机队的航空产品不适航,带来巨大安全隐患。文章试图探索一种软件开发方案来开发一款通用飞机维修计划软件,功能包括定检、计划维修、时控件、监控项目自动控制、出机计划等功能,将计算机可以实现的功能尽量交给软件实现,不可实现或者软件编制所耗费资源大于实际收益的留个人工来控制,实现一个“半自动”、“人工可最大化干预和调整优化”的维修计划控制系统。

2.2维修任务单机化控制

维修任务的单机化管控,根据具体飞机的情况制定专属于每一架飞机的工作计划,并按计划执行,实现维修任务的精细化管理。单机化管理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维修任务间隔,提升飞机可用率和部件寿命利用率,是当前维修计划方案的高级进化目标。但受维修管理系统落后的影响,加之机队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力成本的不断提升,想要立即完全实现飞机维修任务的单机化管理极其困难,但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2.3确定维修类型

先确定航线维修类别,电机生成航线计划,可以将航班信息按照日期和时间顺序排成飞机环。上个航班计划到达机场和下个航班计划起飞一致。若不一致,代表飞机环为不连续,只能完成连续点航班执行程序。在航班计划到达机场后,可以对航班间隔加以判断。若航班间隔比系统配置间隔小,可以安排过站。若航班间隔比配置间隔大,需要对航站维修能力进行下一步判断。若认定有维修能力,不需要考虑放行和维修方式。若存在航后维修能力,安排航后维修。若缺少航后维修能力,可以安排过站。当判断为航后维修,检查航后数量,若存在两个及以上航后,仅保留末次航后。若没有要对适航间隔区间加以判断,查看是否存在两个及以上航后,若存在只留有首次航后维修,其他航后可以改为过站。如果没有,判断特殊区间是否出现两个以上航后,若存在留首次航后,其余更改为过站。

2.4注重细节,创造良好工作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基地直管机群的不断扩大和过站保障航班的快速增加,必须通过提高一线人员素质、梳理应急处理流程、并及时总结实际经验等方法,来增强整体维修能力,尤其关注维修过程中的细节管理,如:在机库、机坪等维护现场,随处可以看到新旧部件对照表、飞机技术状态一览表、机身/发动机附件示意图、缺陷发现和检查注意事项等等,不但方便维护人员查看,还大大提高了提高维护人员识别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比如:机队多次出现飞机落地后主起落架舱门及其连杆严重损伤问题,冬季更为突出。通过普查,维护人员发现个别起落架舱门上有摩擦痕迹,经过反复对比测试,确认为主起落架减震支柱内的油/气不足,当飞机落地或大转弯滑行时,轮胎与舱门之间会产生摩擦,并进一步导致主起落架舱门连杆或其附件受损。而维修方案中仅在航线工作单中有起落架减震支柱高度的目视检查项目,不易发现问题。因此,制定措施:每年入冬前对起落架减震支柱高度进行普查,并将此项检查工作加入维修方案定期进行检查,之后再未发生过类似问题。要做好飞机维修维护工作、保障航班的正点运行,则需要公司上下共同重视和努力。虽然在每年都会进行维修维护培训,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航班正点保障问题,还需要从增加一线人力、提升人员技能及优化管理流程上努力!

2.5积极推进维修任务单机化管控方式转型

目前,各航空公司采用的主流维修任务执行方案是厂家建议的以A检/C检间隔定义参数,依据维修项目的执行间隔,将维修项目组合成多个工卡包(任务包),并制定定检任务包组合图,生产过程中依据组合图创建具体的定检维护工作包。毋庸置疑,鉴于以前国内机务维修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相对落后,固定的定检组合图为航空公司提供了一个较为可靠和便捷的维修控制方式,有利于航空公司预测未来的维修停场时机、维修工作量、航材备件需求,以及相对稳定、可控的维修成本支出。但随着民航业高速发展,旧的维修任务管控方案和理念中存在的维修任务间隔利用不充分导致的维修间隔浪费,维修任务高频重复,运营效益低等弊端逐渐显现,已不能适应航空公司维修成本精细化管控的新要求。在数字化驱动和引领下,MTOP管控需要与时俱进,实现控制方式的创新与转型。经过详细分析和可行性论证,笔者认为要摒弃传统的定检组包模式,升级为维修任务单机化管控,其核心是对每一架飞机的每一项维修任务进行精准控制,充分利用维修间隔,降低维修成本。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设计维修计划系统,设计通知单处理、工单控制、航线维修等功能模块,以图形化方式呈现维修计划,指导维修人员完成维修任务,显著提高维修工作的效率。随着航班信息的变化,维修计划实时调整,发现问题及时报警,可显著改善维修工作问题,保证飞机维修计划妥善落实,为飞行安全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海桥,刘毅,丁运亮,张祥伟.SOM人工神经网络在客机零部件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01).

[2]李增亮,王庆楠,李成平,孙浩玉,赵新学,苗长山.BP网络在液压驱动螺杆泵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石油机械,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