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功能障碍和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功能障碍和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

刘燕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高血压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 目的 分析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对其功能障碍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抽取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6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各有33例的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不同的护理效果。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护理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质量评分,护理前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 康复护理;高血压脑出血;功能障碍;睡眠质量

高血压脑出血是因高血压患者病情控制不佳而诱发的多见并发症之一,也是目前中老年群体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发病后,患者常伴有诸多后遗症,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1],因此,对症治疗期间应辅以科学的护理干预。本文以我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例,分析康复护理对患者功能障碍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效果。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入选对象共计66例,均为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即一组对照组,一组观察组。

纳入标准:(1)均有高血压病史;(2)临床资料完整;(3)对此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1)外伤所致脑出血者;(2)伴脑动脉畸形者;(3)伴意识障碍、沟通障碍者。

对照组:本组33例中女性患者有15名,男性患者有18名,最小年龄者52岁,年龄最大者77岁,平均年龄为(62.31±2.31)岁。

观察组:本组33例中女性患者有16名,男性患者有17名,最小年龄者51岁,年龄最大者76岁,平均年龄为(62.54±2.09)岁。

上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如有波动,做好详细的记录,并将异常情况告知医生处理,同时为患者做好科学饮食指导和药物指导,必要时开展健康教育,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可以实施康复指导。

观察组:康复护理:(1)增加与患者交流的次数,通过相互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感受患者的情绪变化,并纠正患者存在的错误想法,对于患者的主诉,耐心倾听,给予适时回应,使患者感受到关心和尊重,拉近护患关系,并通过多种方式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使患者能够明确生活中的注意事项、治疗要点、护理技能等[2-3],获取患者及家属的理解,积极配合(2)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逐渐指导患者开展被动锻炼,初期以被动拉伸为主,逐渐开展肢体关节的屈伸、内收、外展等动作,缓慢转动肢体关节,动作轻柔,缓慢,以患者不感到不适感为宜,之后逐渐过渡至主动锻炼,例如:下床行走等,行走过程中保持深呼吸,最好是扶墙行走,由家属或护理人员监护,预防跌倒等不良事件发生,同时指导患者睡觉前用温水浴足,为患者按摩四肢,提升舒适感,保证睡眠质量。

1.3观察指标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利用NIHSS量表进行评估,满分42分,得分越低越好。

睡眠质量评分:利用PSQI量表进行评估,满分45分,得分越低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25.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本文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以及计量资料分别接受卡方检验以及t检验,并分别以例数(百分比)以及(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本文对比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睡眠质量评分均属计量资料,当处理结果为p<0.05,则表示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如下表一所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护理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一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s)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33

23.27±2.57

13.14±2.03

对照组

33

23.56±2.05

17.95±2.66

t

0.515

8.258

p

0.608

0.000

2.2 睡眠质量评分

如下表二所示,睡眠质量评分,护理前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二  睡眠质量评分 (±s)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33

14.24±2.12

6.32±1.01

对照组

33

14.25±2.17

9.70±1.09

t

0.019

13.066

p

0.985

0.000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目前中老年群体死亡和致残的主要诱因之一,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神经功能会受到严重的损伤,尤其于发病后3个月内代偿功能最为活跃,因此,应该在发病后的3个月内实现脑部重塑,改善患者的后遗症

[4]

康复护理目前于临床推广实施,尤其是适用于心脑血管后诱发的诸多后遗症上,其可以通过主动和被动训练,不断刺激中枢神经,促进血液的循环,预防肌肉萎缩和僵硬,改善脑部神经功能。再联合睡眠护理,保证患者的舒适性,使体内形成良性循环,从而获取理想的干预效果。

综上所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康复护理干预,可以突出护理的优势,促进患者的病情改善,提升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韩妮,王晓萌.基于“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护理模式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09):173-175.

[2]曹玉娇.全程化干预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06):41-44.

[3]范晗妮,邵婷婷.基于LACE风险模型的早期预见性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院准备度、再入院率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2,46(02):304-305.

[4]王荣,丁莉莉.细致化护理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19(02):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