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临床需求的科研管理新模式的探索及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1

基于临床需求的科研管理新模式的探索及评价

袁劲涛

丹阳市人民医院,江苏丹阳,212300

摘要:近些年我国不断创新体制改革,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力的转变,旨在提高整体竞争力。近期提出的健康中国纲要表明,健康管理层面要逐渐辐射所有居民和各个年龄层,代表着国家对医疗行业的治疗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医疗大环境下,必须基于临床实际需求,积极发展院内科学研究,创新管理模式,构建新型管理体系,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政策,推动医院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临床需求;科研管理;模式探索;评价

伴随新医改制度的不断推进,国家对医疗研究领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以往陈旧的医疗设备和诊疗活动,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息万变的医疗发展【1】。分析当前许多综合性医院科研工作的现状,科研与临床实践脱节现象明显,各科研团队之间长期缺少沟通,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落后,文章结合当前医院科研管理现状,给出以下创新意见。

一、科研管理现状

前几年国家并未出台相关科研管理政策和制度,对医院的奖励机制也相对片面。实际科研工作过程中缺乏制度导向;国家高水平科研项目与当前科研水平不匹配;研究基金申报多以个人形式为主导;院内临床科研室高精尖仪器和人才引进不足;院内缺乏专业的人才评价指标,原有考核体系相对滞后;以往科研管理模式运行时间久远,但管理模式内容却相对单一,功能性不强【2】。综合考量,现阶段临床医院的科研管理模式和水平已经无法满足国家级高质量科研建设目标,亟需打破各学科之间的壁垒,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

二、基于临床需求的科研管理新模式探索

(一)完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

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需依据完善的管理制度,而工作的具体实施则需要依靠健全的奖惩制度。因此,医院首先需要落实国家科研成果奖励政策,不同的科研项目配比不同的实施经费,针对高水平的研究结果要匹配高额的科研费用和奖金,调动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其次,在科研结果认定方面,要根据新型的成果分级方案进行判定,对不同学科交叉产生的科研结果,需要按照同等比例进行结果认定;落实国家有关自然基金1对1制度,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提高论文质量【3】

(二)完善业绩考核体系

院内科研部门要分析以往绩效评价体系,对可行性的指标予以保留,再借鉴国内外其他优秀。整改量化评估体系,构建新型的业绩考核模式。具体实施:应急考核体系的构建需要以科研成果作为导向,凡是由不同科室产生的交叉科研结果,在前三位的科研人员和其所属单位,不论其排名按照同等比例进行结成果认定。科研成果认定方法的变革可以促进工程技术研究和基础医学探索领域的快速发展,促使其他优秀科研结果的产生,实现各学科之间的合作共赢;更改以往科研人员的考核定级标准,要求任何科研项目都应以临床实际问题作为研究课题,研究项目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确保最终科研结果可以成功用于临床实践;根据实际科研情况增设其他基础科研考核方案;强化聘期质量考核,建立动态化的科研人员考核体系【4】

(三)优化资源配置

现阶段,医院临床科研室普遍存在高尖技术设备和人才不足的情况,以上问题可以由院内科研室负责牵头,开放相关部门作为试验空间,高薪聘请技术人才,定期进行科研技术培训,医院加大对科研的投入成本,购入高精尖仪器和设备,收集实际临床难题,划分到院内科研项目中,进行后续试验,优化资源配置,使科研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提高患者的诊疗水平。

(四)构建新型管理模式

当前社会环境下,需要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构建优质的信息平台,实现各学科知识之间的平台信息对接,当前疫情逐渐常态化,科研项目在前期资金审核环节可开放网上预约,减少审查时间的浪费,使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于临床科研;有些综合性医院,实验条件较完备,科研部门可以开放高精尖仪器的使用权限,实行网上预约制度,提高仪器的利用率和科研管理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当前临床需求,应积极转变科研管理模式和理念,完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提升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优化资源配置,前期重视科研投入,才能确保后期科研成果的产出【5】。进一步完善业绩考核体系,确保各学科之间能得到同等的科研基金,逐步构建新型管理模式,使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1]曹玥,赵洪玥,朱培嘉,卢静,叶志宏,詹兰,王峥.基于临床需求的科研管理新模式的探索及评价[J].华西医学,2022,37(01):80-86.

[2]郑颖,江锦良.关于医院科研管理创新途径的几点思考[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2021(12):67-69.

[3]张琳,徐明明,曹占强,单艳华,邓旭亮.建设临床研究公共服务平台助力医学科研管理[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20,33(05):397-400.

[4]韩芳,范杰,郑洋,刘密凤,刘宝利.浅谈医院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9,25(11):53-55.

[5]刘爽,洪秀琴,刘湘国.我国医学临床科研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12):209-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