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老年性痴呆的选穴规律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针灸治疗老年性痴呆的选穴规律研究

李波

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 四川雅安625000

【摘要】目的:按照文献资料对老年性痴呆患者针灸治疗中的选穴规律进行分析。方法:于维普资讯期刊平台、知网数据资料库、万方资料检索库中收集老年性痴呆与针灸选穴治疗相关论文、综述等,按照设定完成的排除标准、纳入标准选择适当的文献资料,对标准数据分析收集有效资料16篇,依据实际试验需求分为无效资料、有效资料、备选资料,观察在对老年性痴呆患者实施治疗期间的选穴规律。结果:收录数据腧穴共有75个,应用次数高达247次,其中8个穴位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最高频率为9.31%,为百会穴,高达23次;75个腧穴所在部位分析,使用最多频率的部位在头部颈项部,其次为下肢位置腧穴。结论:针灸治疗老年性痴呆期间,按照使用频次较高的腧穴和患者头部、脏腑经脉相关的腧穴进行针刺,穴位所属经络中以督脉、脾经、胃经、膀胱经、心包经为主,保证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针灸;选穴规律;治疗效果

老年性痴呆在临床上发生率较高,有报告指出,该病为患者神经功能退行性病变所致,临床特征有言语异常、行为障碍、认知障碍、记忆力下降等。经学者分析后,老年性痴呆多受到家族遗传、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临床无有效药物对症干预。随着我国传统医学的进步,其指出痴呆患者脉络不通、气血不通致使毒邪淤阻,诱发一系列症状。本文按照,不同穴位针刺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对选穴规律分析,具体内容报告如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文献数据

    于维普资讯期刊平台、知网数据资料库、万方资料检索库中收集老年性痴呆与针灸选穴治疗相关论文、综述等,遵照“老年性痴呆”、“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症”、“针灸”、“针刺”,英文检索词条包括「electroacupuncture」、「acupuncture」,等词汇对所有资料库中的数据筛查分析。

纳入标准:老年性痴呆经针刺治疗有效的临床报道期刊。

排除标准:数据呈现不明确的文章;实验类文章;综述类文章;重复性文章;理论研究类文章。

1.2方法

按照收集的文章资料进行分类,无效资料:数据组间对比不显著或差异较小;备选资料:针灸治疗有效率在75%以下,组间差异显著;有效资料:针灸治疗有效率在75%以上,组间差异明显;对有效资料分析汇总,查看研究项目中的选穴标准、具体穴位、治疗周期、临床疗效、预后情况,对选穴规律分析后查看备选资料相对应数据,查看是否与选穴规律不同,对于存在显著逻辑冲突的选穴规律实施逻辑分析。

1.3数据分析提炼

    所有数据由作者进行整合输入Excel表格,双人核对数据无误后进行规律分析与总结。

2、结果

2.1腧穴应用频次

收录数据腧穴共有75个,应用次数高达247次,其中8个穴位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最高频率为9.31%,为百会穴,高达23次,如表1所示。

1    老年性痴呆针灸治疗中腧穴选穴频次顺序n/%」

腧穴

经脉

选穴频次(n=247)

选用率

百会

督脉

23

9.31%

四神聪

经外奇穴

14

5.67%

足三里

足阳明胃经

14

5.67%

太溪

足少阴肾经

13

5.26%

风池

足少阳胆经

10

4.05%

内关

手厥阴心包经

10

4.05%

三阴交

足太阴脾经

10

4.05%

神庭

督脉

10

4.05%

丰隆

足阳明胃经

8

3.24%

大椎

督脉

7

2.83%

肾俞

足太阳膀胱经

7

2.83%

2.2不同部位腧穴使用频次

具体数据见表2,观察75个腧穴所在部位分析,使用最多频率的部位在头部颈项部,其次为下肢位置腧穴。

2老年性痴呆针灸治疗中不同部位腧穴选穴频次顺序n/%」

部位

腧穴个数

选穴频次(n=247)

选用率

头面颈项部

35

106

42.91%

胸腹部

4

15

6.07%

背部

7

22

8.91%

上肢

11

26

10.53%

下肢

18

78

31.58%

3、讨论

近几年,我国老龄人口增多,老年性痴呆在临床上的确诊率显著上升[1]。有报告指出,多数老年性痴呆患者患病机制为家族遗传、环境变化、认知水平、社会影响等,常规西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患者认知功能、行为异常等并未有所改善[2]。中医学指出,老年性痴呆多为痰浊、痰淤所致,患病机制为毒邪淤阻、肾虚髓少等,在治疗期间需坚持活血、化瘀、通经、通络、益气、健脾等原则,针灸是中医学中常见的疾病治疗手段,于百会穴针刺可帮助患者通窍健脑、定志安神,联合其他穴位可以改善蛋白代谢障碍、抑制炎性反应、促进神经元再生、降低Tau蛋白过度磷酸化[3]。脾胃属于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同时是人体气机之枢纽,在保证患者脑部功能的同时可以降浊升清,临床则在百会、四神聪等穴位对症针灸,以滋先天、充髓海[4]。中医学中指出:“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在对痴呆患者实施针灸期间需重视脏腑经脉,补虚泻实,调节气血,从而保证益智补脑功效。本文数据分析汇总后,收录数据腧穴共有75个,应用次数高达247次,其中8个穴位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最高频率为9.31%,为百会穴,高达23次;75个腧穴所在部位分析,使用最多频率的部位在头部颈项部,其次为下肢位置腧穴。痴呆虽说是脑中精髓逐步减少所致,但在针灸期间不可仅使用太溪、内关、三阴交等穴位,四神聪位于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位置,加以百会穴针灸可提升对患者巅顶的刺激,恢复患者的神志;而内关穴、神庭穴可对患者脑功能造成刺激,并疏通经脉,帮助患者调节心神;太溪穴处于肾经,为肾经原穴,能补肾填精,加之脾经三阴交穴可以调节肝肾,活血化瘀。《素问·生气通天论》中:“阳气者,精则养神”,头部是人类机体最高部位,属于诸阳之会,督脉为阳脉之海,针灸选穴多在头颈部,且多使用阳经穴位,以督脉选择的腧穴较多,配合其他阴经穴位可开窍醒神,致使阴得阳升。

综上所述,在对老年性痴呆患者针灸治疗期间选择百会穴、四神聪穴、风池穴、神庭穴、大椎穴、肾俞穴、丰隆穴、三阴交穴、内关穴、太溪穴、足三里穴等,且多以头面颈部穴位及下肢部穴位为主,穴位所属经络中以督脉、脾经、胃经、膀胱经、心包经为主。

【参考文献】

[1]刘慧瑛,夏兆云,施扬等.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概述[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0,26(6):1098-1100.

[2]刘珂,缪林清,蒋鹭莲等.针刺对比西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研究现状与分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23(06):2105-2115.

[3]蒋鹭莲,刘珂,赵丽萍等.“益肾调督”法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08):2679-2685.

[4]孙林娟,詹敏,何春颖等.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19):3323-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