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形成原理及雷电灾害防御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雷电形成原理及雷电灾害防御措施

1陶宇,身份证号码:21102219860101****

2刘晓野 身份证号码:21050219841027****

3 许双 身份证号码:21030219851008****

4 杨勇 身份证号码:23018319880409****

5 罗朝阳 身份证号码:36042819700101****

6 刘龙飞 身份证号码:32128219810703****

摘要:雷电灾害属于一种非常严重的气象灾害,雷电灾害出现时常伴有暴风和暴雨。雷电灾害属于自然力的灾害,所以人们无法对其进行控制,但是为了减少雷电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可以开展相关的预防工作。真正从当前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切实做好这项灾害的防御工作,开展高效的防御工作,尽可能的减少雷电灾害,对整个社会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农村;雷电灾害;防御措施

引言:我国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长期以来雷电灾害给人类和地球上的生物带来灾难性的打击。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武宣县成为雷电自然灾害的重灾区。而农村对雷电灾害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认知度严重不足,雷电灾害产生时农民的防护意识依旧淡薄, 防御知识仍存在盲区。夏季是雷电频繁活动时期, 尤其以5-7月为武宣雷电集中活跃时期。加之农村地理环境复杂, 农民对于极端气候的危险意识不强, 使得农民成为了雷击事件中受伤害的高危群体。由此可见关注农民生活, 加强农村气象服务和雷电防灾减灾工作, 建立起完善的农村雷电灾害防御管理体系刻不容缓。

1.农村雷电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
1.1农村群众防雷意识淡薄
因为农村区域的经济水平比较落后,大多数农村地区青年均会外出务工、求学或者生活,致使农村留守的村民逐渐呈老龄化趋势,这部分农村群众所需要接受到的知识水平比较有限,农村地区长期存在一种封建迷信思想,一旦农村群众的住宅房屋或人员被雷击,大部分都会认为是犯大错被上天惩罚,往往会对灾情进行隐瞒,更不会主动上报至相关部门,掌握科学合理的雷电防御措施。再者,由于农村群众本身雷电防护意识比较淡薄,对如何科学进行雷电防御知之甚少。有些村民为了抢赶农事,有时在雷雨天气里,仍然冒雨劳作。因为农村群众防雷意识比较淡薄,在农村雷雨天气接打手机、扛着铁锹雨中行走、水中捕鱼以及骑车等现象屡见不绝,这些不当行为常常会导致农村群众因为雷击伤亡。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农村地区雷击伤亡事故,迫切需增强农村群众的雷电防御意识。
1.2农村雷电灾害预警信息传递不通畅
雷电灾害突发性较强,预报准确率不高,雷电灾害预警信息传播还未完全覆盖至广大农村区域,导致雷电灾害预警信息的针对性、及时性和发布渠道均没有办法较好的满足群众的需求。特别是农村通讯设施不够完善,预警信息常常无法第一时间传送至农村群众手中。这样即使再准确的雷电预警也不起作用,一旦错过了最佳防雷减灾机会,势必会给农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1.3农村防雷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因为农村经济条件十分落后,雷电防御资金较为短缺,没有办法满足雷电防御的实际需要,导致农村区域防雷基础设施普遍较差。大多数的农村住宅建筑物均为村民自行组织建设,丝毫无装设防雷装置的概念,也未对房屋建造做雷电防御规划设计,导致农村地区存在着极其严重的雷击隐患。此外,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升,房屋建筑越来越高,热水器、电脑、冰箱、电视等电子信息设备也在农村区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农村雷电防御措施依然没有改变,电子设备没有装设避雷器,农村地区配电、通讯等线路、设施布设均不合理,这使得农村地区雷击风险大幅度增加。
1.4农村雷电防御技术服务人才不足
目前,在农村地区雷电防御技术服务工作中,基层气象部门对于专业的防雷技术服务人才比较欠缺。农村地区的雷电防御有所忽视,农村地区的防雷检测以及相关技术服务不到位,有些建筑即使装设了避雷装置,由于缺乏检测以及维护,其合格率也特别低。再加上相关的气象信息服务还不到位,使得农村雷电灾害频发。
2.农村雷电防御措施
2.1强化农村防雷科普知识宣传
气象部门应在农村地区强化防雷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推进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基础与关键。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密切配合,积极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涉农部门及相关单位积极参与;可以通过在农村发放雷电灾害预警图片、防雷光盘等途径进行宣传,还可通过报刊、微信公众平台、手机短信、网站、电视、广播等形式开展防雷专题讲座或专题报告会,让更多群众及中小学生对雷电灾害危害有深刻认识,提升农村群众防雷减灾意识。同时,建立防雷科普知识教育长效机制,把防雷科普知识纳入基础教育中,从青少年抓起,让公众了解雷电危害及防御技巧,减轻或避免雷电灾害损失。
2.2提升雷电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水平
根据雷电灾害对农村群众造成影响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实现涉农单位、农村群众对雷电气象信息针对性以及多元化需求。实现突发雷电灾害预警信息的传递需要政府、新闻媒体、气象单位、基层组织以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提高雷电灾害发布的及时性。特别是气象部门应对农村地区的雷电监测系统进行不断建立健全,全面增加雷电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辐射面。结合农村具体状况,凭借有线广播、手机短信、微博、乡村预警大喇叭、微信、QQ等各类渠道将雷电灾害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广大农村群众,使群众可以及时防御雷电灾害,降低雷电灾害给农村群众带来的各项损失。


2.3不断完善农村雷电防御基础设施
为了尽可能减少农村雷击事故出现几率少,需不断完善农村雷电防御基础设施。第一,科学选址。在对农村中小学、民宅进行新修建时,应安排专业的防雷人员提前开展雷灾风险评估,制定精细化雷电灾害区划图,尽可能避免在雷击灾害多发区域修建房屋,且房屋位置需要同高压输电线路之间保持适宜的距离,特别是高压输电线下方区域尽可能不要盖房,避防止引发雷击事故。第二,应该科学布设农村区域各类线路。针对农村区域的供电线路、通讯线路均应该与相关单位保持沟通商讨,共同制定一个全面细致的农村线路规划布设方案,方案的制定不但应该思量经济合理性,而且更关键的是应该确保线路布设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应禁止村民对各类线路进行私自乱拉乱接,确保广大农村地区线路布设的科学规范性。第三,对指导农村群众对电子设备科学布设避雷器线,对于金属终端机壳或者是绝缘子做接地操作;第四,争取政府的支持,在农村公共区域、田野布设一些科学的避雷点,切实确保农村区域雷电防御基础设施的有效性以及可靠性,尽可能降低雷击事故的出现频率。 
2.4强化农村地区防雷队伍培养
农村地广人稀,防雷工作任务重大。所以,必须要不断强化农村防雷队伍的培养。首先,要优化基层防雷工作人员的环境待遇,鼓励防雷专业技术人员下基层开展防雷安全检查工作,有效提升农村防雷服务水平。此外,应强化气象人员防雷技术知识的培训,特别要注重农村气象信息员防雷知识的培训,让每位气象防雷服务人员均可以了解以及掌握相关的雷电防御知识、雷电灾害应急处理方式,不断提升农村防雷减灾水平。
3.结语
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属于长期的工程,气象部门需要对雷电灾害的防御工作加以重视,而相关部门需要紧密的配合,建立起完善的防雷减灾工作,加强气象部门的宣传工作,加强防雷安全管理,培养技术人才,从根本上提升防雷减灾的基本水平,将可能存在的损失降到最低,推动地方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季芬琴 , 陈益梅 , 魏伟锐 , 陈州川 . 加强防雷减灾 , 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J]. 农学学报 ,2014,4(04):95-98.
[2]王月宾,廖良清,王仕星,周福,周奔,丁海芳,史海锋,陈昊.气象部门防雷安全监管职能分析与探讨 [J]. 浙江气象 ,2018,39(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