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中地区南大康村乡村振兴建设规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3

浅谈关中地区南大康村乡村振兴建设规划

(曾广清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陕西西安 710001)

摘要:2017 年 10 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报告提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并确定乡村振兴战略的“二十字”方针,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关键词:乡村振兴;建设规划;

引言: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了科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路线图。而乡村建设也是中国近年以来广为关注的民生话题。2021年,作为完全脱贫之年,实施乡村振兴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在新时代的中国,设计正在从传统领域,走向更为广阔的空间,主动介入社会变革。从产品驱动到服务驱动,设计师们以设计系统为载体,在乡村大地上找问题、寻对策、创平台。设计与人的关系、与文化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正在被重新认定。

一、乡村振兴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村庄概况:  

南大康村包括四个自然村,现状共1053户,全村村域面积约5000亩,主要以种植樱桃、葡萄为主,另外零星种植其它粮食作物。村民住宅用地主要分布于狄寨南路以南;沿着村庄主要道路布局。以前南大康村与南寨村呈连续发展态势,姚家沟和小康村较为独立,发展交流匮乏,限制了村庄的整体经济发展,自然村村民之间交流较少。

(二)村庄现状

E:\2020年工作\美丽乡村大赛\资料收集\现场照片\美丽乡村\姚家沟村\姚家沟村\第五街\微信图片_20201031154204.jpgE:\2020年工作\美丽乡村大赛\资料收集\现场照片\美丽乡村\姚家沟村\姚家沟村\第一街\微信图片_20201031155254.jpg

交通情况:南大康村紧邻狄寨南路,地理位置优越,村庄内部交通设施较为完善,但是部分道路建设不足,硬化程度不高。现状道路的对外交通为两车道,道路质量较好,但沿路景观美观性不足;而村庄内部道路已经全部经过硬化处理,道路等级较低,部分路段存在开裂现象。

基础设施情况:村庄现状的服务设施利用率不高,村民少有集体活动,配套设施较为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垃圾环卫系统设施匮乏,缺少停车场地,污水采用明渠,随意排放,路灯等方面的配套都相对落后,急需完善。

建筑利用现状:村庄建设未形成统一风貌,农宅建筑不成体系,新建建筑趋向二砖瓦白墙,具有乡土气息的建筑日益破败,无人修缮,乡土风貌逐渐遗失。

(三)乡村常住人员减少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关中地区农村常住人口以年均30万人的速度减少,行政村数量减少,部分村庄逐渐消亡。从乡村留守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来看,留守人口中妇女、老人、儿童是留守农村的主要群体,流出人口以高素质的青壮年劳动力为主。乡村人口数量持续降低不仅导致乡村振兴存在人力资本障碍,也使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存在规划困难。

(四)现状土地利用问题

村庄现状土地的能动性未最大利用。现状空废宅基地较多,不仅造成了有限的土地资源的浪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自身产业对现状存量土地的需求。村庄内宅基地布置缺乏统一规划,造成宅基地之间或者宅前宅后产生较多细碎的空间,不仅造成土地的浪费,这些空间的脏乱差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村域风貌。

(五)现状产业问题

南大康村主要以种植樱桃、葡萄为主,另外零星种植其它粮食作物。整体未形成产业链,以及缺乏产业带动性,村民的樱桃加工只停留在简单种植—贩卖阶段,和传统农业并无差别,还没有形成集种植、加工、深加工以及农家乐、樱桃文化旅游于一体的樱桃及文化旅游产业链。

二、 乡村振兴建设的规划核心内容

    乡村振兴结合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利好政策的前提下,实现村庄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了打造稳定、健康的发展环境,各级政府部门应协同村民共同制定适合自身村庄发展的路线和步骤。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的原则,保障构建和谐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立足整体发展,重点突出的基本思想的发展目标及发展前景;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特征,并将之与形体空间规划有机结合;完善村庄功能和配套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构建和谐人居新村;以规划促发展,力求寻找村庄建设规划的新模式,为关中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一)促进村庄产业转型与发展:有效整合外界动力,帮助村庄农业产业升级转型,并注入符合村庄特质的新产业类型,提升村庄“造血”功能,逐步实现自下而上的可持续发展。

(二)全面挖掘村庄价值与特色:依托村庄发展条件,深入挖掘村庄特质与内在价值,不论在村庄空间形态还是产业发展方面,保持村庄的独特性,打造村庄品牌。

(三)探索新型村庄空间改造模式:乡村建设按照建设内容和标准,采取填平补齐、完善功能、打造提升的思路,以村庄现状为基础,以村庄规划为先导,充分尊重村民群众意愿,避免大拆大建,倡导小规模渐进式改造模式,保留乡土文化载体,逐渐改变乡村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引导乡村的全面变革。

(四)探索乡村基层管理创新模式:通过规划引导村民参与,探索村庄基层管理新路径,通过“村企合作”实现村庄管理向社区化、服务化模式转型,走出一条乡村基层社区管理的创新模式。

最终打造南大康村以樱桃产业园+旅游服务为建设目标,可建成樱桃产业链加工、樱桃采摘体验等为一体的特色村庄;周边可配套精品民宿等休闲服务。

三、 乡村振兴建设规划的实施建议

(一)规划总构思

南大康村全域包括南大康村、小康村、南寨村与姚家沟村四个自然村。规划以满足村里“经济要发展、村庄要美丽、设施要完善、村庄要和谐”的总体诉求为出发点,结合南大康村的具体情况确定综合整治措施。村庄整治主要以立面粉刷美化、市政管线改造、道路梳理和改造、增加公共配套设施为主。

(二)用地整合

     村庄闲置基地较多,将相应的空置宅基地和空置农宅进行利用与置换,可设置景观绿化:比如对道路沿线建筑质量较差的空置房进行拆迁平整,进行道路拓宽或者道路绿化;对于建筑质量较差且空置房面积相对集中的,拆除并进行中心绿地规划,作为村落景观开放空间,形成人文景观节点;对于建筑质量较差的附属用房类空置的,可以拆迁作为宅间绿地或是庭院绿地,提升住宅周边环境形象。

规划对空闲地进行平整修复,增加休憩设施,鼓励村民相互之间的交流,促进村民之间的和睦相处,创造生活和美的村庄环境。对于建筑位置好、结构稳固的空置房,可通过外立面整修及内部空间改造,置换为公共配套用房,比如村民棋牌室,儿童娱乐室等。部分用地也可给改造成民宿等旅游服务设施:可以根据服务半径要求,选择适当的空置房,作为营业性用房置换,比如工艺品店、食品零售店等。经现场调研,发现南大康村闲置基地较多。现将多处场地作为广场及分片菜园考虑,以最大化合理利用闲置用地。

(三)建筑整治规划

以“ 重构而不破坏、提升而不变质”的设计思念,对现状建筑的外立面进行清洁等处理。建筑整体保留当地的传统元素,且建筑围合尺度适宜、体量得当、错落有致的形成了良好的空间效果。

提升改造设计从乡土建筑特色出发,结合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在不破坏原有氛围的前提下,有步骤的整旧如旧,新旧协调。整体设计采用统一的建筑外立面。色调采用黑、白、灰为主色调,墙面采用灰砖外贴,局部做毛石碎拼肌理。屋顶采用单坡屋顶,在还原南大康村的村落肌理的同时,展现出原汁原味的乡村风貌。

(四)节点整治规划

E:\2020年工作\美丽乡村大赛\南大康村-青田组合 成果 复赛\(二)南大康村效果图-青田组合\南大康村效果图二--青田组合.jpg

     村庄入口设置标识系统,两侧以樱桃元素及以南大康村历史及党建文化为主题,以墙体彩绘的设计手法增加乡村文化氛围。

各自然村建有活动中心,休闲广场、运动广场和景观广场,结合现有景观广场中设置特色文化宣传及石刻形象宣传,提供村民健身、休息及活动,并在广场中央增设石刻雕塑、景墙、健身器材等元素,采用当地素材,可利用砖、瓦、木、石等作出不同特色的围栏,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五)道路整治内容

规划结合相关规范要求及村庄内部道路的情况,对有条件的村庄道路进行拓宽,对存在开裂现象的路段进行修整。现状村庄道路分为两级:主要道路是依托原有村庄之间的联系道路,道路宽度5米,次要道路道路宽度3米,主要为各村庄内部的主要道路。

(六)基础设施完善规划

根据村庄现状,可采用雨水收集与回用技术。降雨时,雨水通过村内雨水渠收集至雨水回用水池,初步沉淀后,供村民灌溉使用。极大节约了村庄用水成本。通过健全村庄污水管网,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污水经处理后用于灌溉农田,实现二次利用。

乡村垃圾分类面临地广人稀、垃圾分散的特点,结合乡村实际,考虑乡村特点,将农村垃圾分为“可腐”和“不可腐”,易腐烂的垃圾做无害化处理后直接沤肥,就地处理;不可腐烂的垃圾通过保洁员二次分类,确保源头分类质量后交由专人专车拉走。针对可回收垃圾,创办“垃圾兑换银行”,变废为宝,形成正向激励。

(七)村庄产业转型与发展

走镇区依托型乡村发展开发之路,依托南大康村樱桃、葡萄基地发展;走产业发展之路,结合当下网络直播的新形势,打造新型樱桃种植、加工、手工艺品文化节等新思路;结合白鹿塬文学作品、电影人文底蕴,依托鲸鱼沟得天独厚的天然水景,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之路.根据南大康村现状发展情况,结合生产、生活将南大康村规划定位为:以乡土自然生态风貌,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意农事观光体验为主体的生态型特色乡村产业。

结合村庄周边自然环境优美果园、林地植被茂密,结合用地条件打造乡村康养基地模式,以田园为生活空间,以农作、农事、农活为生活内容,回归自然享受生命、修身养性、健康身体、颐养天年的一种生活方式;同时解决村庄内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及医疗问题,让留守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八)实施政策建议

加强村庄规划宣传,强化公众实施过程参与,组织召开各种座谈和村民代表会议,使村民了解村庄规划对改善人居环境、促进村庄发展、构建村庄生态安全体系的重大指导意义,并积极参与具体规划方案的选定,使村庄建设工作取得广大群众的充分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严格实施规划,制定管理办法。倡导集体经营,降低农民投入风险。建立健全村庄管理队伍,紧紧贯彻“乡村振兴”规划目标,循序渐进逐步实现村庄有序发展。   

四、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契机下,以南大康村建设规划为例,通过规划强调乡村建设的落地性和实用性,是对未来我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的创新探讨。真正能够为解决乡村问题提供帮助的设计,并非是将城市的“套路”复制到乡村,而是根植于“做好土壤”的信念,激发乡村内生力,以当地文脉为底图,描绘朴实而温暖的愿景。

参考文献:

[1]《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2]《建筑设计带动乡村变革》  --王澍

[3]王东霞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用性村庄规划问题思考【J】中国住宅设施,2019(09):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