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的机械类课程教学改革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基于“1+X”的机械类课程教学改革浅谈

文丽丽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广东 珠海 519090

一、引言

随着新科学、新技术的发展,社会对各类职业岗位的要求也时有改变,《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国发[2019]4号)[1],给职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该政策对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影响较大,职业院校掀起了“1+X”制度下多证融通的教学模式改革。

随着“1+X”和“学分银行”制度的推行和发展,职业院校教育新的人才培养框架初步建立。学生根据自己要求和未来就业规划,获得多项技能等级证书,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水平,增加就业机会。[2]

由于工业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工程制图标准有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与机械工程制图相关的技能大赛技术也有了更多的更新和提升,技能大赛考核标准与专业技术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考核标准、职业人才培养标准、实现“职业技能大赛”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更为紧密, 同时机械类教学课程改革也朝着“课证融通”更高层次发展。

二、课程教学实施内容

《机械制图》是一门传统的机械类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与技能等级考核标准有一定的出入。如果一直沿袭之前的教学标准和习惯,教学要求和考核评价方式跟不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根据职业技能证书的要求,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删除一些过时的不太常用的教学内容,采用三维模型,弱化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的要求,弱化三视图的绘图比例要求。技能证书的考核重点零件图的识读与绘制调整为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增加零件图绘图的教学课时,细化教学内容。课程的教学思路如图1。

图1 课程教学思路

提取技能考证要点,设计课程教学案例,根据“机械CAD”中级考证要求,对应工作领域工程图识读与抄绘,尤其是对典型零件轴套类零件、盘盖类零件、支架类零件、箱体类零件的识读与抄绘的要求,课程教学设计时选取了多个教学载体。逐一梳理技能证书的考核要求,提取要点,以培养学生的零件图的读图能力、绘图能力和标注能力的各项能力指标,并设置了相应的课堂教学任务,强化对零件图的学习与应用,将零件图的相关知识点融入教学任务的实施中,完成课程的教学设计。

同时利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互补,用信息化的模式提升教学效果。课前,任课教师在职教云课堂平台上发布课前任务:收集专业及课程相关图片,发布教学课件、操作视频及课前思考题,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课件、微课视频等内容,并在线学习或完成课前思考题,有利于课堂上的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课中,引入当前时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提升爱国主义热情和科学精神。学生可以线上提问、讨论,师生亦能相互交流和沟通。布置任务,学生可独立或分组完成相关任务。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利用AutoCAD软件进行指定图形的绘制,亦可随时查看微课视频,随时调整操作。教师在课中进行释疑和指导。教师可以利用职教云课堂平台发起讨论,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学生根据讨论结果进行调整和修改,促进知识内容的深化。

课后,任课教师在职教云课堂平台布置课后任务,其中包括工程图纸绘制和相关时事政治视频观看,学生可以自由观看视频,发表课后评论及总结。有利于教师收集课堂授课效果反馈,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方式。

图2 课程教学实施

三、结束语

通过“1+X”证书制度对职业院校改革的催化作用,引导和推动教师的课程教学改革,推动了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在各校改革过程中,主要规范了教学改革标准,发挥专业教师的职业教育改革主力军的作用,积极转换变思想观念,推动教学改革,参加行业企业实践锻炼,提升教师综合教学水平,积极引导学生思想过渡,树立为国育人理念。通过对职业技能证书考核的深入分析,得出了课程的教学重点为零件图的识读能力、绘图能力和标注能力的教学能力指标,依此来设计课程的课堂教学任务,并利用线上线下教学一体模式,完成课程的教学设计,提升学生学习效果。课程要以时政引导、职业素养等形式将思政要素融入课堂,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践行三全育人,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将课程、岗位、技能、证书融为一体,树立学生的专业职业自信,培养出新时代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2019]4号[Z/OL].(2019-02-1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徐燕燕,卢香平.“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带近期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南方农机,2021,52(21):154-156

课题项目:广东省机械制造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Z201941。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编号:GDJG2019125。校级“金课”《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作者简介:文丽丽(1980-),女,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