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心血管护理的信息化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大数据时代下心血管护理的信息化建设

刘燕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 心血管内科  050000

摘要:目的:本篇文章主要探讨了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护理信息化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选取2021年1月份到2021年12月份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00例,采取数字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50例,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实验组患者50例采取护理信息化的方法,从而比较两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具有可比性。结论:在开展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过程中,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护理的信息化更加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改善情绪,缓解压力,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心血管;护理;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机遇。护理工作通过结合信息系统成为了一种即共享、存储、应用、检索护理资料的动态数据系统,是我国21世纪医学发展的一项重要科学技术应用。护理信息系统以患者为中心,全面提升了床护理的质量以及科学化的护理水平,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为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工作提供了更加广泛的空间。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信息化是基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心血管疾病的相关专业指导,实现以区域内部医院的信息共享、信息协调、服务协同、管理协同而展开的一项全方面的护理工作,可以有效提升心血管患者的治疗效率和治疗效果。

一、一般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分析。通过选取2021年1月份到2021年12月份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00例,在这100例患者当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51例,年龄大约在29岁~70岁之间,其中心律失常30例,高血压20例,冠心病30例,心力衰竭20例。在本次的研究当中,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在年龄上,性别上以及教育水平等方面的一般资料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具有可比性。

2.护理方法分析。通过对2021年1月份到2021年12月份本院收治的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了分组,实验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50例。对于对照组的50例患者采取传统的护理方法治疗,而实验组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采取护理信息系统的方法,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工作。应用护理信息系统的双层次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护理业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患者的医嘱录入,患者的执行单,患者的领药单,为患者进行费用查询,及时帮助患者检验结果,为患者进行电子护理病例的上传等等的计算机类管理工作,以此来实现护理业务流程的计算计划和网络化。护理综合信息系统主要包括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绩效考核管理,护理安全管理,护理的决策支持以及护理的排班管理等等。通过为两组患者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对照组患者和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护理后生活质量的评价。

二、结果

通过展开护理信息化的服务工作,结果表明,心血管疾病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议,因此具有可比性。

三、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快节奏的生活背景下,人们开始忽视自己的身体情况以及饮食情况,与此同时,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度不断加快,慢性疾病已经成为了我国中老年群体面临的一个较为严重且普遍的问题,在这当中,脑出血,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等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而这些病因由于诱因比较多,变化比较迅速,病情发展起来也十分复杂,所以这就给临床的护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对于提升护理的满意程度产生了严重的制约影响,影响因素主要有医院的硬件护理水平不足,护士的职业道德水平缺失,部门之间缺乏协作,患者的资料缺乏共享等等,而通过建立起护理信息化系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有效改善患者对于疾病治愈治愈的紧张心理和恐惧心理,护理信息化系统是21纪数字与网络技术在内在护理当中的一项重要应用。

计算机水平在我国护理专业的应用标志着我国的护理技术水平以及医疗管理水平在不断地提升,目前信息化技术,数字化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都已经在很多的大中型医院得到了推广和应用护理工作人员也已经告别了原先传统的手工处理医嘱的年代,取而代之的是通过应用信息化的手段,应用掌上电脑的技术和方式,将护理工作人员日常的工作平台转移到患者床前,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地确保护理人员所获取到的患者信息是准确且及时的,有效帮助护理工作人员减少工作压力和工作负担,同时增强护理工作人员对于患者信息采集的速度和手段。不仅如此,在这个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还可以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开发意识,促使护理工作人员充分利用护理信息系统的信息资料整合,使护理人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实现护理行政,人力资源护理质量,护理成本工作绩效评价,护理工作站负荷等等的综合信息管理工作。

但是在护理信息系统应用的过程中,也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和问题,例如由于一部分的医院护理软件的开发水平不一致,缺少统一化的护理信息标准,在进行护理实践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的护理工作人员并没有认识到护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所以在实现信息化护理的过程中没有实现绝对的统一,影响到医院内部患者疾病信息的共享。而信息没有实现标准化,也是护理信息系统难以真正实现跨区域信息共享,充分发挥信息效应的一个大问题,这与我国护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同根同源的,究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护理信息系统在进行软件开发的过程中缺乏统一化的规范,并没有相应的国家指标或者国家标准来规范信息系统的构架建设,因此,加强护理信息系统的统一化标准建设是本次研究所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在本次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采取信息系统护理的方法,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的工作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患者在接受住院期间,通过采取护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实验组的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积极情绪,并且可以主动配合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有效提升了医院护理的质量和护理的效率,所以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讲,采取护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我国护理信息化建设[J]. 王英.  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3(08)

[2]护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曾小东,范敏,陈忠燕,郑建智,应桂英.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3(06)

[3]舒适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 李艳杰,钱秀红,刘爽,刘会元.  中国当代医药. 2013(08)

[4]对我国护理信息化标准建设的思考[J]. 王秀丽.  护理学杂志. 2013(04)

[5]探讨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J]. 金蓉.  中国保健营养.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