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梯式内瘘穿刺临床应用对内瘘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绳梯式内瘘穿刺临床应用对内瘘的影响

李秋琴 ,黄美莹

贺州广济医院, 广西 贺州542899  贺州市人民医院,广西 贺州542899

【摘要】目的:分析采用绳梯式内瘘穿刺对内瘘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血透中心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绳梯式内瘘穿刺法,观察组采取血管穿刺计划图指导下绳梯式内瘘穿刺法;对比两组穿刺成功率、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对比穿刺成功率,无统计差异(P>0.05)。对比内瘘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患者满意度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血管穿刺计划图指导下绳梯式内瘘穿刺可保障内瘘穿刺成功率,且内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满意度较高,可行推广。

【关键词】绳梯式内瘘穿刺;内瘘;血液透析;并发症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现阶段临床针对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治疗方案之一,其中建立动静脉内瘘被认为是保障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性因素[1]。动静脉内瘘为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长期性血管通路,我国采取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中约有95%建立动静脉内瘘[2]。相对比其他类型的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具有血流量良好、可重复穿刺、感染及再循环风险低等优势,而合理的动静脉内瘘穿刺方式则是保障内瘘功能及降低并发症的关键因素[3]。对此,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予以血液透析患者血管穿刺计划图下绳梯式内瘘穿刺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院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男女比为19/17;年龄28-79岁,平均(65.47±4.52)岁;透析时间2-11年,平均(7.11±2.13)年。观察组男女比为18/18;年龄18-78岁,平均(65.58±4.60)岁;透析时间2-10年,平均(7.15±2.20)年。对比两组患者基础信息数据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本次研究不违背医学伦理审核标准,参与患者均为长期血透患者,无内瘘禁忌症,患者与家属对研究知情。

1.2 方法

入院患者均采取16G内瘘穿刺针进行穿刺。对照组予以常规绳梯法内瘘穿刺,首先对瘘管的深浅度、走向、管壁厚度、侧支血管形成情况等进行评估,而后明确穿刺点数量,确保以绳梯形状依次排列5个穿刺点,且穿刺点间隔需在1 cm以上;动脉穿刺点处于吻合口上3 cm以上,沿内瘘走向进行交替穿刺,进针角度在30°~40°之间;依次序完成一轮穿刺后再经第1个穿刺点循环进行。

图一 常规绳梯法内瘘穿刺法

观察组予以血管穿刺计划图指导下绳梯式内瘘穿刺,绳梯穿刺与对照组一致。以B超对血管内径、血管分支、走行、血流速度等进行评估,在手臂上以红蓝记号笔对头静脉血管走行进行勾画,头静脉内瘘出口端血管以红色标记,头静脉肘侧、肘正中静脉标记为蓝色。穿刺血管长度>10cm,结合评估结果,设计≥6个穿刺点并标记,动脉穿刺点依次记为A1、A2、A3等,静脉记为v1、v2、v3等,其中每2个动静脉穿刺点间距0.5-1cm,第一个动脉穿刺点距离动静脉内瘘口3至5cm。若无法静脉穿刺,动脉条件较好,可对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评估,以其为静脉回路。对穿刺点进行拍照、打印,附于患者病历中,在实施绳梯穿刺时严格依据患者个人资料页图示标记按顺序进行并记录。针对难以穿刺或流量不足者需持续跟进,积极制定解决方案。

图二:血管穿刺计划图指导下绳梯式内瘘穿刺法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穿刺成功率、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评分。

穿刺成功率:对患者穿刺成功情况进行记录,以每次透析内瘘均一次性完成穿刺为成功,反之不成功。

内瘘并发症:内瘘血栓、内瘘闭塞、感染、动脉瘤。

患者满意度评分:为患者发放穿刺满意度问卷,问卷中包含穿刺操作、疼痛程度、护理态度等,总计100分,评分越高则满意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5.0软件统计数据。计量数据、计数数据分别表示为(±s)、%形式,并采取t、χ2分别检验;P<0.05时数据统计差异存在。

2.结果

2.1 穿刺成功率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94.44%(34/36),较对照组的97.22%(35/36)无明显差异(χ2=0.348,P=0.555>0.05)。

2.2 内瘘并发症发生率

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 1 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组别

例数

内瘘血栓

内瘘闭塞

感染

动脉瘤

总计

对照组

36

3(8.33)

3(8.33)

1(2.78)

1(2.78)

8(22.22)

观察组

36

1(2.78)

1(2.78)

0(0.00)

0(0.00)

2(5.56)

χ2

4.181

P

0.041

2.3 患者满意度评分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0.56±4.23)分,较对照组的(84.31±4.08)分有明显升高(t=6.381,P=0.000<0.05)。

3.讨论

动静脉内瘘是最常见的一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其已经被临床证实可保障血液透析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升患者生存质量[2]。对比其他类型穿刺方案,建立动静脉内瘘可维持血流量在200 ml/min左右,其能够实现重复穿刺,且血栓及感染发生率也明显较低。受到血管通路自身特性的限制,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极易受到血管硬化、扭曲等因素影响,造成穿刺失败,或导致皮下血肿发生,影响治疗耐受性与依从性[4];故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确保透析血流量充足,目前临床护士在动静脉内瘘穿刺时多选取16G穿刺针,而较粗的穿刺针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恐惧感与疼痛感。对此,积极探寻有效的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十分关键。

现阶段临床针对动静脉内瘘穿刺的方法主要包含区域穿刺、扣眼穿刺、绳梯穿刺等三大类,其中绳梯穿刺地目前最为常见的穿刺方法。绳梯内瘘穿刺法是在内瘘血管上循环穿刺的一种穿刺形式,其较区域内瘘穿刺能够更好地维持血管扩张均匀性,可防范假性动脉瘤的形成,且整体穿刺成功率较高。但该方案要求每次更换穿刺点,尽可能延长二次穿刺同一穿刺点的间隔,以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但实际上轮班穿刺并非固定护士执行,因而可能存在穿刺点轮替无序的情况。血管穿刺计划图则能够指引护士依据计划严格执行绳梯法,确保内瘘血管使用机会均等,促进穿刺组织、血管壁得到有效恢复,规避血管瘤、血栓、血管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此次研究显示,在分别采取血管穿刺计划图绳梯内瘘穿刺(观察组)、绳梯内瘘穿刺(对照组)下,两组穿刺成功率对比无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血管穿刺计划图指导下绳梯式内瘘穿刺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综上,予以血液透析患者血管穿刺计划图下绳梯式内瘘穿刺可在保障内瘘功能的基础上提升穿刺安全性,可行推广综上,予以血液透析患者绳梯式内瘘穿刺可在保障内瘘功能的基础上提升穿刺安全性,可操作性强,可易于推广。

参考文献

[1]林丽玉, 许丽春, 张鑫, 等.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发生相关血流感染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 2021,56(10):1478-1484.

[2]王培莉, 施素华, 林巧红, 等. 扣眼穿刺法与绳梯穿刺法对动静脉内瘘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J]. 中国血液净化, 2020,19(01):65-69.

[3]吕忠美, 朱亚梅, 顾艳红, 等. 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患者功能锻炼开始时间的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 2019,54(08):1224-1228.

[4]陈坤连, 聂春香. 改良绳梯式与传统区域穿刺法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皮肤瘢痕及内瘘使用功能状态的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 2022,12(07):18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