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分析

/ 2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分析

张黎峰1,仇馨悦2,张婕1,李真祯1,王效刚1

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学科研管理办公室 830011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影像中心 830000

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专硕研究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同为毕业后医学教育范畴,前者为学历教育,后者为非学历教育,二者在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衔接,是我国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重大革新,对提升我国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1]。

1.政策背景

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下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明确规定2015年起,所有新招收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同时也是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自此,我国正式进入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的新时代。201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定《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以下简称“《培养方案》”),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有机衔接。

2.并轨模式下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转变

2.1 课程学习与考核

学位课程是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体现着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特色。根据国家《培养方案》,专硕研究生学位课程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理论和临床专业理论学习相结合,由学位授予单位和培训基地共同开展教学。学位课程要求总学分不少于16学分。理论知识的学习转变为临床轮转过程中的科室小讲课、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等形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临床分析能力以及对临床诊疗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能力。

2.2 临床能力训练与考核

在并轨培养模式实施以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从事不少于6个月的临床工作,临床能力考核主要侧重考核专硕是否具有规范的临床操作和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的能力。在并轨培养模式下,学生必须严格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在临床轮转不少于33个月,同时结合临床技能中心实训、标准化病人现场模拟等方式,提升临床技能。专硕在培训期间必须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出科考核、年度考核、阶段水平测试等过程考核,最后需参加国家组织的住培结业考核。

2.3科研训练及学位论文答辩

在并轨模式实施以前,专硕研究生培养主要采用“学徒式”指导方式,其特点是研究生充当导师的科研助手,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研究活动。但是按照住培制度,专硕入学后即开始参与临床科室轮转,个人可支配时间较少,科研时间大大压缩。而学位论文作为科研训练的结果,是研究生培养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通过论文选题、研究材料整理与归纳、数据处理与分析以及学位论文撰写等方面的训练,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手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3.并轨模式下专硕研究生培养存在的争议

3.1导师能否全面发挥对专硕研究生的指导作用

导师在研究生培养教育和监督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现有的医疗考评机制下,专业型硕士去医院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轮转工作任务繁重,还要面临各类住培过程考核、医师资格考试等,与导师交流接触的时间大大减少,不能全面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3]。某一对8所医学院校的专硕生的调查研究[4]显示,仅66.94%的研究生对导师的科研指导满意。

3.2 专硕研究生科研能力是否下降

并轨后专硕研究生需要进行33个月的临床轮训,不可避免地减少了专硕的科研培训时间,专硕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减弱,论文质量和科研水平下降。但专硕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水平与医院及导师的科研培养方式密切相关。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调查报道[5],专硕研究生在严格的临床轮转工作中人均发表论文1.5篇以上,40%以上为论著型科研论文,SCI期刊占比达到37.96%,表明“双轨”培养质量较高,临床医学专硕研究生在完成培训和培养的同时,能够达到学院制定的毕业科研能力要求和标准,具有一定科研水平。科研与临床相辅相成,并非对立关系。

3.3 面对繁重任务,专硕研究生能否承受心理压力

在并轨模式下,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减少,轮转临床培训过程中人际交往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增加,遇到问题时求助途径少,“四证合一”的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面临较大的身心挑战。广州的调查结果显示[7],并轨状态下,专硕研究生工作时间长,值班次数多,工作学习压力平均达74.06分(100分为压力极大),59%的专硕研究生总是感到有压力,39.4%的专硕研究生有失眠困扰。但也有研究表明[8]毕业前临床医学专硕较入学时的情绪、躯体化症状以及心理感受情况更好,说明其心理压力调适能力逐渐完善并成熟。

4.并轨模式下专硕研究生培养效果

国内部分地区对并轨模式下专硕研究生的培养效果开展了研究。北京市调查结果显示[9],专硕研究生住培完成率高,在培训后,职业素养、病人照护等岗位胜任能力均有提升。夏源等[10]对江苏省16家住培基地医院专硕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培养质量的评价整体良好。

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翻开了我国毕业后医学教育的新篇章,实现医学教育培养体系改革的重大创新,推进我国医学教育与国际体系接轨。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仍需不断完善,确保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胜任力得到提升,从而提高临床医师整体的素质与水平,满足健康中国新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明娥.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实践研究[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7(2):286-290.

[2]汪玲,何珂,包江波.临床医学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教育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06):81-84.

[3]魏秀艳,袁斓,李雨璘,等.“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2(04):9-10+32.

[4]邹宛均,张绍群,吴婧,等. "双轨合一"模式下8所医药院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 医学与社会,2020(3):125-129.

[5]黄蕾,胡予,靳令经,等. 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调查与研究[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9,39(4):247-251.

[7]练雯,张雪琴,梁圆圆,等.“四证合一”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对策研究—以广州医科大学为例[J].大学教育,2020(03):165-169.

[8]曾雯,吴廷奎,邓伟.“医教协同”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变化[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20,20(06):656-660.

[9]高越,孔军辉,王君,等.医教协同政策实施后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的调查研究[J].中医教育,2021,40(03):13-17.

[10]夏源,邱琦,唐大龙,等.“医教协同”背景下江苏省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1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