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配电成本核算模式及体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1
/ 2

输配电成本核算模式及体系研究

胡凯 ,易明豪 ,涂子奇 ,商迪 ,马文欣 ,罗鑫 ,梁鑫 

国网武汉市新洲区供电公司

摘要本文研究输配电成本核算模式及体系。分析输配电成本核算现存问题,如输配电成本界限不清晰、成本核算模式具有优化空间、间接计入费用分配方式不合理等;列举构建输配电成本核算模式的要点,如严格界定输配电成本、剥离与输配电成本无关的费用、科学划分输配电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等。期望本文能够为相关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输配电;成本核算;模式;体系。

一、输配电成本核算现存问题

(一)输配电成本界限不清晰

电网经营企业作为重资产行业,固定资产折旧费,在输配电成本中占据较大的比例,因此给予输配电资产合理、清晰的界定,是明确输配电成本的重中之重。电网企业固定资产,依照用途的不同,通常可被划分为16种类型,除输电线路、配电线路及设备外,还包括变电设备、用电计量设备等,资产类型十分复杂,且分散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之中,与各个部门的日常工作有关,进行管理有着较高的难度。目前电网企业在进行输配电成本核算时,对于这些复杂的输配电成本,往往缺乏清晰界定,这必然会影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二)成本核算模式具有优化空间

实际核算中,电网企业从事输配电业务常会将财务费用计入到期间费用中,将管理费用与销售费用计入到输配电成本中,这实际上与现行会计核算方法不符[1];此外,按照目前的核算体系,有一部分非生产性成本信息,实际上是包含在输配电成本之中的,因此企业很难获得真正的输配电成本信息。此外这些非生产性成本在目前的输配电成本中,占据的比例也并不很大,企业很难正确判断此类信息的重要程度,并明确其对输配电成本造成的影响。

(三)间接计入费用分配方法不合理

输配电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依照计入成本方式的不同,通常可分为直接计入费用与间接计入费用两类。为满足分电压等级核算成本要求,企业有必要将这两类费用,对应到相应的电压等级中进行核算。对于直接对应电压等级的直接费用,可将其归集到确定好的电压等级之中,对于不能直接对应于某一电压等级的间接费用,先归集后再选择合适的分配标准与方法,将其分配至相应的电压等级中是较为合适的。目前看来,企业采用的分配标准多为固定资产原值,整体而言比较单一,无法满足电压分级核算的要求,且无法多维度地展现输配电成本的具体属性。

二、构建输配电成本核算模式及体系的要点

(一)严格界定输配电成本

输配电价的形成,与输配电价格的定价机制息息相关。目前我国实行的定价机制通常有如下两种:一是投资回报率监管定价机制,二是基于绩效的监管定价机制。通常情况下,工作人员会使用准许成本与收入模型,进行输配电价格计算,这多接近于如上第一种方法。此种情况下,监管机构并不会对输配电价格给予明确的规定,而是会在验证企业给予的有效成本的基础上,规定、分配投资回报,在弥补企业有效成本的同时,划分好电网企业投资回报的有效范畴,进而达到理想的监管、控制收益的效果。

通常情况下,输配电价控制模型中的“准许成本”主要指的是固定资产折旧、直接材料耗费、直接人工投资及其他运营费用等,后者主要指的是各种输电费、安全费、水电费等。此外对输电、配电价格的测量,还强调准许成本须与输电、配电业务有着较高的相关性,同时材料成本与维护成本也应在准许成本内保持一致。严格定义有效资产,有助于帮助监管部门更好地计算电网公司的准许输入、输配电价格。

(二)剥离与输配电成本无关的费用

《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中有这样的规定:应对电网企业的业务作出明确的分类,将其中与输配电有关的业务产生的成本,计入到输配电成本的范畴内,对于输配电无关业务产生的费用,则可直接进行剔除[2]。现阶段看来,各地的电网企业普遍开设了一些与输配电无关的业务,主要指的是各种施工、建造类业务等,此外也会接收外部单位的委托,开展各项业务,但此类成本并不在政府部门规定的准许成本范围内,因此在归集输配电成本时,工作人员应注意类似的问题,尽可能将此类成本开支剔除掉。因此,电网企业在制定成本核算模式后,有必要做好会计基础管理工作,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可靠的监管体系,严格实行财务报销制度,规定好企业业务的各项操作流程,此外还应严格依照业务分类核算原则计算输配电的具体成本,期间还应注意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区分开来,以免令最终形成的成本信息变得不真实、不可靠。

(三)科学划分输配电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

在现行的输配电成本核算体系中,企业并未将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区分开来,此外对输配电的生产成本与管理费用也未进行明确的划分,这会导致输配电成本无法真实反映输配电成本水平,无法反映企业实行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同时也为外部监管带来了一定的麻烦。企业有必要采取手段,从根本上优化管理水平,改善对输配电成本核算体系的设计,具体应关注如下几点:首先应明确成本核算的具体对象,将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彻底区分开来,如可将现有的输配电成本按照如下思路划分:依据电压进行分级计算,划分为直接成本,在归集后,依据电压等级分配的,划分为间接成本

[3]。直接成本通常指的是固定资产折旧费、直接人工费用、直接材料费用,以及其他在业务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维护费用、设备保护费用等;间接成本主要指的是修理费用,及其他费用中,将直接成本扣除后剩下的部分。对于其他与输配电成本无直接关系的部分,可直接算作期间费用来处理。

直接材料方面,发生消耗性材料费、事故备品与低值易耗品费用的原因多是企业进行了对相关线路设备的修理建设活动,这些活动多与输配电环节息息相关,可直接被划归到电压等级线路设备之中。在核算运维检修费用时,有必要扣除发生在输配电线路设备运维之外的检修费用,直接人工方面,在运行工区、线路工区,发放的职工薪酬,也与输配电业务直接相关,是电力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管理人员的薪酬,则是为支持、管理企业生产而产生的,与输配电活动并无直接关系,因此在核算过程中,可将这部分薪酬扣除。

折旧费用方面,应将全部输配电资产折旧,计入定价成本中进行核算。对于变电设备、输电设备、配电设备、通讯线路、自动化控制设备、仪器仪表等各种设备、线路的折旧,都可算在为输配电业务而发生的折旧费用之内,因此可直接计入到输配电成本的范畴内。另外还有一部分固定资产,在电力抢修、输配电过程中,属于公共资产,不能区分电压等级,对于这部分资产的折旧费用,应作为间接费用,按照比例进行分配。对于管理类用工器具折旧、房屋建筑物等折旧,是为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服务的,与输配电业务无关,因此计入期间费用较为合理。其他费用中,无形资产摊销、财产保险费、研究开发费等,计入按照电压等级分配的间接费用内比较合适,对于其余费用,从输配电定价成本中予以废除即可。

结语

综上所述,为提升电网企业输配电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与有效性,企业应正确界定输配电定价模型下的准许成本,其次在实际的核算过程中,还应尽可能剔除输配电无关业务产生的费用,确保成本信息真实、可靠,最后,为反映输配电成本水平,还应明确成本核算对象,科学划分输配电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提升成本核算水平,进而全面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与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阴斯怡. X供电公司运维成本多维精益管理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21.

[2]周振,梁爽.新电改背景下输配电成本精细化核算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2017(35):95-100.

[3]李秀清.定价成本监审视角下的输配电成本优化完善分析[J].中外企业家,2020(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