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村经济管理机制健全的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8
/ 2

基于农村经济管理机制健全的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研究

巴哈尔古丽•阿不来克木

新疆吐鲁番市托克逊县夏镇财经所  838100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矛盾由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的转变,为更好地为群众谋福祉,我国发展的重心开始向落后农村转移,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扶弱补缺阶段,以帮助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向强国目标不断迈进。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营管理的重点为包含劳动力合理分配、土地科学管理等在内的内容,旨在实现农村资源的合理利用。农村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广大农民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而且关系着社会能否稳定发展。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以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经济;经济管理机制;农村建设

引言

农业经济发展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其发展根基的“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影响民生、阻碍农村经济长期发展的主要问题,如何通过科学方式帮助农村解决并避免“三农”问题的再度出现,已然成为了我国农村市场经济发展与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工作内容。就目前而言,我国已经开始重点关注“三农”问题,并同时将乡村振兴发展目标与农村经济建设和管理活动相结合,通过经济管理工作效益的不断加强与提升,来切实达到有效监督与经济推动的效果。

1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

农村经济工作中的财务管理相对薄弱,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是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方面。管理者应该对原有的财务管理体制进行改良与改革,使农村经济的财务管理体制可以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和市场经济的进步,不断完善和发展管理手段可以有效解决农村经济管理中出现的其他问题。其中,增加村务公开和加强民主财政管理两个举措,是为了使所有公民都能参与财务管理工作,并且发挥监督作用,监督和发现农业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公开与纠正。管理农村经济的另一个主要挑战是不断减轻农民的经济压力。国家不仅关注减轻教育负担,而且关注减轻农民负担。迄今为止,国家已经制定并实施了许多减轻农民负担的相关政策,多年来,农村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实施各项政策,以确保对经济管理进行调查、监测和纠正,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2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从事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队伍不稳定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凡是从事农村农业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与其他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之间,所获得的经济收入存在着较大差异,并且职称评聘职数有限,导致从事农业经营管理人员积极性不高,年纪较大的即将面临退休,刚入伍的年轻人有着想进市直机关或考取公务员等想法,不能沉下心思开展工作,中坚力量断档现象尤为严重。与此同时,由于很多情况下,经济管理职业工作者,在针对农村经济进行经营与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将全部的财政预算都合理纳入到工资经费中。从而直接导致农村区域的经济经营与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不足,积极性不高。这是因为农村经济收入的不稳定发展,从而影响到了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平衡与稳定。

2.2经济管理地位不高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建设和发展,传统的经济管理机制已不适应现代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一些地区的相关工作人员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会出现工作失职和办事拖延等现象,他们的这些行为直接导致了工作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不仅如此,由于许多工作人员忽视了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使得公众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不了解,也不知道农村经济管理制度到底是什么,这些问题一再堆积,最终导致农村经济管理制度变成了一场空谈,无法落到实处,也没有得到高效的实施。这是由于公共关系和管理工作执行不当所致,阻碍了公众对经济管理及建设工作的认识和了解,不利于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长期蓬勃发展。

2.3农业经济管理机制较为落后

当前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着收支程序不够健全、账务设置不够合理、权责不够清晰以及内部控制不够严密等多项问题,主要是因为农业经济管理的机制较为落后。农业经济管理机制是工作开展的指导,在机制整体较为落后的背景下,使其管理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不匹配,脱离农村发展现实,管理机制难以解决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各项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过于形式化的问题较为突出。长期以来,农业经济管理始终处于较为落后的局面,一方面是因为政府的管控和引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另一方面是农业市场机制的优势没有充分体现,从而导致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缺乏实效性,虽然投入大量资源但是取得效果甚微。

3健全农村经济管理机制助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策略

3.1有效保障农村经济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从向农村地区进行资金筹集与规划开始,到后续的生产任务完成阶段,再到资金的拨付过程,这整个资金的筹集、拨付、形成、产生以及管理流程,都需要对其展开严格的监督与管理工作,从而有效保障农村经济管理活动的科学与合理。与此同时,还要全面结合财政制定出台的乡村振兴资金实施管理办法等相关农村经济管理政策和相应的法律制度规定,从日常经济经营管理实践过程中,对其制定出合理的优化与解决方案,从而为真正意义上实现农村乡村振兴战略与未来长期发展作出必要贡献与努力。因此,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便是要将农村的经济建设工作,设定为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阶段,以此全面带动并提升农村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

3.2强化组织管理职能

首先,需要不断健全农业经济管理服务体系,组织引导与组织管理职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需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开展规划设计,制定符合农村发展实际需求的政策和决策,从而构建完善的农村经济管理机制,将组织管理职能在各县管理工作中深刻体现,充分发挥出党组织以及各基层组织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职能作用。其次,农业经济管理组织必须树立服务意识,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信念,广泛地听取农民群众意见,深入乡村调查了解掌握实际情况,努力做好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工作,是农业经济管理组织的智能体现,不断提高为农村群众的服务工作质量,获得群众的支持和认可,才能够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质量。最后,农业经济管理组织必须以农村现代化、信息化建设为基础,不断提高农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解决农业经济发展中信息闭塞的问题,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等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将科技转化为发展动力。

3.3完善农村经营管理制度

农村经营管理活动必须依靠完善的制度进行约束,对管理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实践工作中要坚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确保经营管理工作能够契合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经营管理人员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相关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稳健发展。构建更加系统化全面化的经营管理制度,首先应明确对应岗位的具体职责,其次要对经营管理活动的整个环节实施监管。相关管理人员要实施合理规划,保证所有相关人员都能清楚了解自身工作职责,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相关制度规定。对于监管工作而言,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模范引领作用,针对农村经营管理中的相关事件和问题要在第一时间做好记录,在工作结束后予以备案。对于农村经营管理制度的构建工作而言,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要确保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对农业经济建设发展有清晰全面的认知和了解,以有效推动农业结构的转型发展,同时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与革新。对于农产品而言,可借助于针对性的加工技术方法,对农产品实施二次加工,帮助农产品打开销售市场,不断丰富完善产业链,保证加工生产作业的安全和质量,促进农民群众经济收入的提高。

结束语

农村经济管理是一项长期任务,涉及很多内容,但由于早期对工作内容缺乏重视,发展效果低微,因此应提高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并在后期加强农村经济管理的相关人员的分配,加强措施实施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服务体系,系统地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为发展新农村经济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练达,谢晓玲,刘萍萍.服务于农村经济的电商管理系统设计[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20,39(12):164-167.

[2]魏丽君.浅谈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J].种子科技,2020,38(24):107-108.

[3]冯连凤.农村经济中农民增收与农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投资与合作,2020(12):19-20.

[4]张静.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管理的新举措初探[J].财经界,2020(36):24-25.

[5]廖原.试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广东蚕业,2020,54(12):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