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卫生问题和伤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5
/ 2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卫生问题和伤害

杨倩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10440

摘要: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许多农村青壮年为改善家庭生活条件外出务工,留守儿童这一社会问题随之出现并且越来越引起公众关注。大量家庭教育问题伴随着父母角色的缺失产生,这既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若想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则需要家庭、学校和政府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和伤害

引言

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儿童时期本应该是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健康成长的阶段,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儿童不得不与父母分开,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来抚养。有数据资料显示,在我国每18个儿童中就有一人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儿童的情感是细腻的、脆弱的,也许表面上看不出儿童心理有什么变化,但其实孩子的心理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孩子后续的健康成长都有影响,有的甚至能影响其一生,因此,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探究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利用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合力作用,使农村留守儿童能够健康成长。

1留守儿童的定义

所谓留守儿童,是学龄儿童父母已搬到另一地区工作,他们的子女仍在原户籍地,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的儿童。人们的大规模运动中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即没有父母关爱和教育的学龄儿童,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孩子们留守在家里(主要在农村地区)。由于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为改善生活条件而大量进入城镇劳动力市场,其中大部分是夫妻一起离开,迫于经济压力等原因不能伴随孩子在身边读书学习,久之就出现了“留守儿童”问题。

2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卫生问题和伤害的改善措施

2.1政府应完善监护职责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政府的责任,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和生活环境是政府的职责。为了促进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政府部门应当动员社会各界为农村的留守儿童们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同时制定出合理的政策,使家庭生活困难的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帮助。政府还应当加大对教育教学方面的资金投入。政府各部门也应当积极想方设法将办学条件改善,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帮助农民工脱贫致富,这样才能使农村家长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通过和孩子们的思想交流,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这将使父母能够花更多的时间与他们的孩子在一起,直接与他们进行思想沟通,并直接关注学习问题。关注这些儿童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的父母去工作,无人看管教育孩子们,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过程中会造成了习惯养成延误,最终引发了各种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农村父母外出打工主要还是因为家庭收入太低,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还能够将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状况有效改善。另外,政府还应当加大农村地区的寄宿学校建设力度,有助于改善被遗弃儿童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的成长。寄宿学校可以解决儿童离开学校后仍然不见踪影、学习得不到指导的问题。因此,政府应大力在贫困地区较多的地方建立寄宿学校,让留守儿童能寄宿读书学习,并提供合格的生活技能教师,加强对落后儿童的照顾。

2.2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

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一部分,农村学校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的情绪能够得到控制和调节,为留守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为此,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建立心理健康信箱,让学生有倾吐心声的渠道;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儿童,教师要开展个别访谈,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为留守儿童开展送温暖活动,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2.3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有很多留守儿童因为缺少父母的教育与关心而选择早早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因此,更应该从问题的根本上出发,解决留守儿童的基本教育问题,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学习教育的重要性,要为孩子们在幼儿时期就树立良好的榜样与价值观,培养孩子们的学习意识。即使父母外出打工不在孩子身边,也要做好必要的家庭教育,父母需要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与孩子谈心,锻炼孩子在生活中的处事能力,解答孩子在生活、学习上所遇到的困难。父母要时刻明白孩子的教育主要靠父母而不是一味地依靠学校和老师,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父母要与孩子及时做好沟通教育,帮助孩子树立积极正确的观念。儿童正处于心理和生理的快速生长阶段,父母应及时了解儿童在学校的情况并积极配合学校老师的教育教学,在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关注孩子的成长,承担作为家长应尽的责任。

2.4增进沟通交流,拉近亲子距离

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亲子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化解家庭矛盾的重要途径,父母应托起肩膀上的重任,勇敢前行,化解难题,时常保持与孩子的交流沟通。虽然留守儿童不能和其他孩子一样能够经常享有父母的陪伴,但父母应准确把握良机,凭借现代通信手段如微信或者电话的方式每周与自己的孩子谈心,及时知道孩子的心理变化特点,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在理解与体谅中帮助孩子度过敏感期,减少孩子一些没有必要的焦虑和压抑感,从而给孩子一个可以依靠又温暖的港湾。家长还可以利用一些时间与孩子一起参加户外活动,去体验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孩子一起感受泥土的气息、鲜花的清香,这样既可以愉悦身心,丰富孩子的内心体验,还能拉近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距离,让孩子内心由衷的愿意与父母交谈交心,促进子女形成积极的心理适应和行为规范,激发孩子改变自我的动力,增强孩子对家庭的归属感,让留守儿童用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想,为优化家庭教育功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帮助留守儿童在与他人交往中克服自我的近视和短视,树立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为留守儿童的心智健康发展助力,不断提升其交际能力。

2.5热情关怀,使留守儿童融入集体生活中

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少家庭教育更希望从班级师生那里得到关心与帮助,给他们幼小脆弱的心灵带来安慰。对此,学校及教师应当将更多的关爱给予农村留守儿童,使这类学生将父母因外出务工不在身边产生的孤独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师生互动,从而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需要注意的是,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养成了内向孤僻的性格,很难真正融入班级群体,一旦在学习方面遇到问题时,往往不会主动向同学或老师寻求帮助,从而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方法受到影响。对此,学校应当鼓励这些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兴趣小组、文化活动等各种集体活动,让他们学会与人交往,从而将他们内向封闭的性格逐渐改善。这样当他们遇到学习问题时,便会主动向别人寻求帮助,在寻求帮助的同时,增强自身的学习自信心和兴趣。

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地区,被忽视的儿童现象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需要整个社会的动员和积极响应。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问题也成为困扰农村教师的难题阻碍了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降低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对于农村学校教师及家庭来说,将该类儿童的教育教学状况有效解决,已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柳兴忠.基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21(18):8-9.

[2] 王启锐.新农村发展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究[J].家长,2021(27):6-7.

[3] 赵淑琴,张家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21(16):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