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分析

刘逸强

天津市 大港油田第二采油厂地质研究所 300280

摘要:随着经济和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各个地区利用石油储存器时,公司应注意石油储层和其他地理特征。从本质上讲油藏所在地实际地质特征代表了其最基本的特征。在开采前,必须首先探索地质特征,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当的采矿计划。如果企业可以根据地质特征利用油藏,其将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通常情况下,油藏含有相对众多的地质特征;当公司在进行探索时,还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手段和方法,从而促使油藏开采有效性在根本上得以提升。

关键词:油藏地质;特征;开发对策

1、油藏地质概述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情况复杂,石油储藏地点分散,因此造成开采工作困难,有些石油储藏在地下很深的地方中的岩石缝隙当中,因此能储藏石油的区域我们称之为油藏。由于地下深处的岩石种类繁多,并经受地壳运动及其他自然运动的影响,经过多年的变形和风蚀,导致各种种类的岩石性质也各不相同,这些不同性质的岩石组成了地层,从而也导致储藏石油地层的性质不同,这就是油藏地质的由来。

2、油藏基本地质特征

  在通常情况之下,油藏的地质特点在每一个地区所显现出来的特点都各不相同,这些特点主要是包含油藏储层的深度、位置、渗透性等多个参数,其所受到的影响因素也相对较多,其中,地质与气候的影响是较大的原因。部分油藏的地质特点也具备一定的特殊性,有些个别油藏在初期进行开采工作之中,因为其埋藏的位置相对较浅,并且压实程度相对较轻,因此十分容易在初期开采的进程中使得出砂的状况出现。并且依据油藏附存的相应位置关系,在通常情况之下,岩性油藏大概可以分为源上、源内与源下三个种类,其中,源上组合主要与岩体的势差驱动相关,我国近几年所发现的源上组合油藏,大多为下生上储的油藏,这一类型的油藏与有利圈闭等因素具有密切关联,油藏的分布同时还受到岩体层序界面、断层构成所限制。在通常情况之下,源上油藏通常具备充分的油气源与优良的势差,油气的聚集状况优良;源内组合油藏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受到油水压差、毛管压力差的影响,油藏大多显现为“自生自储”的状况;源下油藏的生成以及压差驱动等因素具有密切关联,如松辽盆地油藏就显现出了类似的特点。

3、油藏地质的开发
  3.1井网密度设计
  在进行油田开发过程中,油田开采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计算方法设计井网井距。现阶段常应用的数据计算方法为反四点法、五点法以及九点法。石油开采期间所设计的井网密度是由技术极限井距进行决定,同时为了保证井网密度设计方案实施的安全性与可行性,需要根据油田的油藏地质特征,选择相应的油田开采技术,对井网设计密度进行调整,全面提升油藏开采工作的可行性。如井网密度设计低于极限密度设计时,设计人员所设计的开采井网数量无法实现对油藏区域的全面覆盖,继而导致注水井与采油井之间出现生产不协调的问题,在开采过程中极易产生注水井的注水量无法及时到达原有储层的情况,同时无法在原油层构建开采压力系统的问题,也会对油田的开采速度造成影响。当井网密度设计高于极限密度设计期间,将会缩减采油井与注水井之间的间距,在开采过程中出现工作交叉的问题,对于才有工作开展的安全性造成影响,采油井内部出现连续压力系统时,开采工作人员无法及时发现油田开采死角,对于油田开采的整体经济效益造成影响。为有效解决上述为问题,确保井网密度设计的均衡性,需要根据油价与财政税收政策确保井网数量开采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工作人员需要根据经济极限井网密度,对井网密度进行合理化的调整,确保油藏开采总量与井网密度设计投入达成均衡性。
  3.2设计应用老井侧钻技术,
  现如今的油藏地质开发需要遵循石油开采量高产的原则,因此需要加强对剩余石油的开采与挖掘。常应用的剩余油挖掘技术主要为老井侧钻技术。侧钻井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其开采投资水平要远远低于新钻新水平井的投资水平,若直井已钻遇至有效层位,则侧钻水平井的风险也要远远低于新钻新水平的风险。在受到钻井成本以及钻井风险的双重影响下,开展老井侧钻技术的应用次数不断增加,大大提升了我国石油开采数量。
  3.3提升层系划分水平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海上油田的存储量要远远高于陆地石油的存储量。陆地的石油开采工作不仅需要极高的开采技术水平,同时也要面临极大的开采风险。海上石油开采面临的风险系数以及石油开采成本将会成倍增加,对于单井开发技术的应用要求也会逐步提升。大多数情况下的石油开采并不会应用划分层次的开采策略,但由于受到石油勘探数据研究影响,表明海上油田存储量庞大,油田发育成效良好,因此对于海上石油开采新技术研发更加重视,开始利用划分层次开采策略实现石油开采方法的创新,同时结合石油实际开发情况,全面提升石油开采效率。
  3.4强化石油开采动态监管水平
  部分油藏区域所生产的油井存在单层薄的特征,油井分布并不均匀,再加上缺乏动态性的全方面监督管理,大大提升油藏信息了解的不便性。尤其是近几年来,虽然明确油井开发需要保持生产量,但对于油田开采动态监测力度大大降低,对于常规性油井地层压力监测重视程度相对较低。为此需要加大对断块的监测力度,加强对于油藏生产井的压力检测力度,确保油藏开采人员能够时刻掌握油藏地质动态变化,对油层的各个结构信息都能准确化了解,充分发挥每一油层结构的潜能。


  3.5维持油田开发的压力平衡
  在油田开发前需要建立相对应的油田建立模型,严格按照油田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实现对油田顶层压力变化的有效确定。如油田顶层压力出现下降时,需进行油田注水操作,确保油田压力的平衡性,保证一定时间内石油开采量达到既定目标,实现石油开采的高效率开展。

4、开发对策

开发油藏时,可采取以下对策。首先要详细描述油藏的地质条件和剩余储量,制定有针对性的开发对策,为钻井工艺选择、钻井生产和稳产提供科学指导。对于断距小、延伸短的低阶储层断层,可以应用动静态综合识别、三维边缘检测、精细相干、井间地震、三维解释等技术,在开发过程中准确描述断层,描述结果可以用来控制水驱开发,保证高含水期有效挖潜。在描述储层的微观、平面、层间和层内非均质性时,模型拟合技术或层次分析法可用于解剖储层内部结构,准确识别纵向层序特征、砂体厚度和沉积作用。识别井间夹点时可采用小波分析技术或沃尔什反演方法处理测井曲线,预测井间夹层时可采用叠加对比、相变对比和等厚对比技术。在描述储层剩余油时,可以从富集规律和控制因素两个方面来描述。首先,利用三维定量分析软件输入储层参数,在建立地质特征模型的基础上统一分析计算定量指标,明确剩余油的富集特征,根据富集规律合理调整井网和注采方式。
结语:总而言之,我国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发展,对于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为此不仅需要提升是由开采量,同时也要提升石油最大程度应有。石油开采人员需要明确油藏地质特征,灵活应用油藏开采对策,全面提升油田开采效率。
参考文献:

[1]苏萌,姚刚,乔江宏,刘铁,肖泽龙.油藏开发地质勘探的常见问题分析[J].云南化工,2020,47(01):168-169.

[2]其那尔胡山.论油藏开发地质特征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39(02):142-143.
  [3]孟宪军.关于油田地质特征与开发对策的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39(06):110-111.
  [4]李应芳.江汉盆地盐间页岩油油藏特征及开发对策[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9(4):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