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测绘数据与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协同更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8
/ 2

基础测绘数据与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协同更新

杨宁宏

     吉林省基础测绘院 吉林省 四平市 136001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导致我国地表的人文与自然要素也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发生变化,相关单位为了能够充分地掌握我国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状况,选择省级相关的测绘单位分批开展地理国情普查。而省级基础测绘数据对于省级的基础设施来说属于最为基本的框架数据,其非常之重要,省级基础测绘数据不仅支撑起了我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还为我国的经济乃至国防建设以及社会发展方面提供了各种至关重要的信息。

关键词:基础测绘数据;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协同更新

1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生产流程

使用分辨率大于1m或2m的卫星图像进行基本地理国情监测。与上年监测图像相比,结合背景数据,结合多行业专题数据识别和收集变化信息。对于现场无法获得且难以识别的区域,应进行现场调查和验证。现场调查核实完成后,收集前期流程结果进行内部编辑整理,形成地理条件监测结果。质量检验合格后,整理提交。了解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的生产过程,分析影响结果质量的过程环节,是做好结果质量控制的必要条件。

2基础测绘数据与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的区别

2.1省级基础测绘与地理国情监测组织方式的不同

所谓的地理国情监测是指我国由国家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对国土范围以内的各种人文地理要素运用各种各样的测绘手段以及遥感的航空航天影像资料来采集各方面的数据,从而为大众提供更为精确的数据。而省级基础测绘就是建立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以及系统中,对于地形以及各要素进行基础航空摄影测量,获取地理信息所相关的遥感影像资料,不断地测绘并更新国家的相关比例尺地图、遥感影像图以及数字化产品等衍生类产品,以此来不断地完善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测绘数据重点强调了我国国土范围内的基本地理自然状况及各种要素的变化状况,该数据可用于为国家相关的测绘地理信息部门进行经济和相关政策的研究和制定,以及建立自然环境和资源方面相关的数据库。

2.2省级基础测绘与地理国情监测生产工艺的不同

省级基础测绘数据的生产流程一般为航空航天影像数据获取—外业控制测量—正射影像纠正—内业数据采集编制—外业相关的调查测绘—建立数据库。但其一般环节分为对于数据的获取—数据的相关获取—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管理—数据的分发以及集成。

地理国情监测相关数据生产流程如下:首先,对航空航天影像、行业资料以及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相关采集;然后,通过对航空航天影像数据融合处理以及将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精细化处理来获取数字正射影像以及地形地貌普查数据;最后,通过这些数据来对地表的各种要素以及地理国情的相关要素进行内业采集,由此来进行外业测绘制作以及调绘。

3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数据协同更新

3.1强调全过程质量控制理念

地理国情监测要素数据质量控制应当在继承“两检一验”前提下,并遵从由作业单位、承担单位以及国家层面逐级构成的分级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管理,对于会对数据质量造成影响的重要环节实行过程控制,及时发现并处理生产作业中产生的各类质量问题,将质量管控的核心由结果控制转移到过程控制上,充分发挥出质检对生产质量起到的关键作用。并且,还需要强化技术培训教育力度,对于技术偏差要及时勒令纠正,及时发现对监测结果带来影响且反复出现的、倾向性问题,对技术标准加以统一化规范,做到及时进行问题的传达、了解与调整,确保数据质量满足技术规范标准,为确保自然资源专项调查等重点国情调查监测成果的可靠性提供技术支撑。

3.2基础测绘的影像资料与地理国情监测的影像资料可以相互共用

现势性要求表明,如果DLG数据要用于更新影像资料的获取,时间为某年某月某日,那么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根据其现势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DLG数据的需要。

3.3地理国情监测的部分要素可以满足基础测绘数据更新的属性要求

自然地理基础国情监测数据中的水利工程、交通等方面的人文环境因素是根据往年的数据进行组合和整合的,在一定时期内具有较强的现状。因此,自然地理基础国情监测数据中的一些主要因素特征,如水体基础测绘工程数据信息的升级,可以考虑用于交通和住房建设。

3.4加强监测人员的学习和培训

监控人员包括员工和质检人员。从以上对存在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监测人员是危害监测质量的主要因素。监测人员对自然地理基本国情、具体内容指标值、技术要求、疑难问题处理等相关内容的掌握,以及在工作中的耐心和使命感,将直接危及监测结果的质量。因此,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能力和质量意识十分重要。专业技术培训不应局限于新项目,而应落实到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例如,为变革信息收集、实地研究与审查、办公室准备与整理等重要环节提供具体指导和技术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监测人员的学习和培训,提高信息的整体质量。

3.5变化信息采集环节流程优化

变更信息收集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经验证明,大多数产品质量问题都与这一环节密切相关。一旦工作人员没有及时掌握图像认知能力、具体监控内容和技术要求,导致此环节数据信息升级不正确或不必要,后续环节的更改将花费大量时间,修改时间甚至会超过即时采集时间。有鉴于此,在监测自然地理基本国情的具体制作中,我国改进了这一环节的步骤,增加了变更信息的预识别环节,并开展了质量管理,取得了良好的质量管理实效。

具体如下:首先要求所有作业人员进行变化信息预识别,变化信息预识别采用简易的矢量图形(如圆形)进行变化图斑的标识,不对数据进行更新,简单填写矢量图形中对应的“CC”“ChangeType”“是否外业”等属性。关键识别任务是识别人类活动水平高、变化类型多或任务区内大量区域的区域,如城市附近。二是组织有经验的质检员对变更信息的预识别结果进行了质量检查,检查结论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预识别结果合格的员工可以宣布变更信息的识别。对预鉴定结果判定不合格的人员,项目负责人或企业质检人员应重新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具体指导,直至变更信息预鉴定合格为止。预识别结果被认为优秀的员工可以立即将变更信息识别和收集的两个阶段结合起来。此外,变更信息预识别的标准化成果可立即用于变更检验的后期生产制造环节,从而在保证数据质量的同时提高效率。

3.6编制技术指导文档

编制详细的相关技术资料来指导标准工作,可以合理防止监测人员对技术标准理解不一致而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监测图像作为自然地理基本国情监测生产制造的关键数据库,对保证自然地理基本国情监测数据和信息结果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变更信息采集前,应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全面分析,并对图像的时效性、应用标准等信息进行详细描述。专题讲座材料可能涉及多个合作单位。由于数据信息应用规范不同,应对上述资料进行全面分析、整理,并进行必要的数据交换,以进一步获取符合监测规定的合理信息。同时,应根据专题讲座材料的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指导手册,防止因专题讲座材料的应用未建立而导致数据信息分歧。在工作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应进一步制作,及时收集、总结和整理整个监控过程中遇到的经典问题,并编制疑难问题集和相关工作指导指南,使操作人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结论

自然地理基本国情监测结果的含义取决于应用情况,但其质量对于应用单位的认可至关重要。从自然地理基本国情监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监测结果出发,明确提出监测人员是质量管理的主要要素,加强相关人员的技能培训是前提,而专业技术培训应侧重于生产加工的重要环节。质量管理应是外部的,在变更信息收集过程中,尽可能消除产品质量问题对整体提高成果质量有着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丽李珊.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生产实践与应用思考[J].测绘技术装备,2018,20(2):32-35.

[2]高天虹,张金刚,刘敏.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内业的质量控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7,37(6):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