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概括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小学语文阅读概括能力的培养

康诺涵

  辽宁省凌源市刀尔登中心小学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之中,学生语文的阅读概括能力的培养有其必要性,尤其是对于高学段的小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更应该得到提升,所以阅读概括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关键词】语文教学;概括能力;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概括能力的提升是小学教师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但在语文阅读概括能力的培养上,阅读和概括能力并不能够一概而论。在实际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相对简单,但是许多学生在阅读方面得到大量积累的同时却发现学生的概括能力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这就需要教师能从不同的情况对概括能力记性针对性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总结出文章的本质,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一、把握文体特点,从整体入手概括
1.写人为主的文章。应从人物的主要事迹和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的具体刻画,把握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中心。
2.写事的文章。应从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中分析,挖掘事件本来的意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写事论理,抓住这个理,中心就很好概括了。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时,先引导学生思考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学生通读课文很容易就能概括出: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五头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再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彭德怀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的词句,体会彭德怀爱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思想感情。
3.写景状物的文章。此类文章往往从物的颜色、形状、生长过程、生活习性和用途几个方面来写,可以分别用一句最简洁的话,把各方面的特点概括出来,然后再归纳总结成文章的主要内容,即描写对象+特点法。阅读写景的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再进行概括。如《草原》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厚情谊。阅读状物一类的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事物?从几个方面写了它的特点?怎样写的?然后进行概括。

 二、把握文章思路,从结构入手概括
1.从课题入手,概括内容。课文的题目,一般都提示了课文内容的重点,或是主要人物,如《海伦・凯勒》;或是主要事件,如《嫦娥奔月》。分析好课题,对于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思路等都有一定的作用,对于学生学会审题、提高写作能力也是很有好处的。对于记叙人物或事情的课文,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参照记叙的六要素,结合课题连成一句话。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师生讨论:谁?什么时间?在哪儿?做了件什么事?结果怎样?这样就很很容易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
2.从关键句入手,概括内容。课文里常有总起分述或者叙述后再概括的写法,这样的写法体现了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时,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文所提供的这种有利条件,让学生学会抓住总起句、概括句等有提示作用的关键词语,使学生学会分析概括的方法。如《秦兵马俑》一课,笔者和学生讨论: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秦兵马俑的?有什么特点?这些内容课文里有一句话概括了,那就是第三自然段里的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就是文章的中心句。经常进行这种训练,学生就会根据中心句来概括段落或文章的主要内容。
3.从议论入手,概括内容。在有些文章中,主人公或作者的议论比较深刻,从抓住含义深刻的语言入手,来理解分析就可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而后,加以语言提炼、归纳、总结,就很容易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来。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文章结尾有这样一句话你要知道,永远比愉快……”那是作者的议论,暗点中心。结合文章的内容,经过师生一番互动思考,在的基础上即可得出这篇文章的中心。
4.从段落入手,概括内容。概括能力的训练是逻辑思维训练的一部分,概括的过程是抽象概括能力的运用,这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训练的过程,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之间或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上。要使学生准确地概括段落大意,首先要让他们对该段内的每句话和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具体理解,然后抓住最主要的内容概括为段意。如《大江保卫战》是一篇通讯,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通过描写子弟兵保卫大江的几个场面。读第一自然段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学生体验情况的万分危急后,让学生默读下文,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在学生概括出保大堤、黄晓文的感人事迹、救群众三个场面后,总结出子弟兵保大堤和黄晓文铮铮铁汉的事迹其实都是写保大堤,是由面到点的写作方法,学生不易理解,老师要予适当讲解。最后概括出,课文是从保大堤、救群众两方面写出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的,表现出人民子弟兵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三、明确概括要求,用精准语言表达
  概括过程既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提炼,也是语言的提炼。因此,概括不仅要求重点内容突出,还要求语言精要准确。


1.语言要做到精要。教师在引导学生熟读文章后,首先要求学生把目光从文字中收回来,并在脑子里想谁干什么什么怎么样,这些其实就是概括出来的主体。如果学生离不开原文,那么要了上句,会割舍不了下句,结果就都要上了。在概括要点时,就要先说明是谁或什么地方,然后再说干什么、有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由此再组成一段通顺的话,就很容易概括出主要内容了。
2.要做到准确。首先是不能写病句,意思表达要完整,要用完整的句子形式来表达。同时,对概括的用语也有要求。首先应用陈述句,不能用感叹句、疑问句等;其次不能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再次不能直接引用对话,如需对话内容,可改为第三人称的转述形式。
  语言精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要求。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语言往往是具体化的,需要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过程。老师可通过比较、填空等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学习简明扼要的表达,以逐步形成简约的意识。如教学《特殊的葬礼》一课,让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出示填空:用(时间),在(地点)上, 亲自主持为 (人物)举行一次特殊的葬礼。这一句式概括文章内容,这种填空指导法的效果很好,学生也乐于尝试。

总之,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概括能力的培养是有其必要性的,也是存在很多的方法,但是无论是哪种方法,都需要教师做好教学工作和对学生的引导,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提倡学生自主思考,学生自己通过不断积累知识而最终使各项能力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