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李磊磊,蒲嘉霖,黄文兵,刘雪蓉 ,李勇,付振一

江西工程学院 江西新余 338000

摘要:本文阐述了传统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特点,分析总结得出新工科以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包括教学改革措施、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实践基地和实验平台建设,最后给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构建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1研究意义

我国经济现在是持续快速发展时期,工程教育受到高度重视。工科专业面临新机遇、新挑战,“新工科"建设成为高校工程教育的当务之急和长远之策,基于培养本科应用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办学方针,在本科教育教学方式上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的工程教学改革,在实践操作及创新创造能力方面对学生有较高要求。但目前学院在教学过程中较注重对书本理论的传播,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重视,无法有效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此种教学模式严重阻碍学生个人全面发展,对此木文从培养应用研究型新工科人才的角度出发,对现有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协调改革,探索“新工科”背景下应用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现阶段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目标,并基于本校办学方针对土木工程应用研究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出了几点措施和建议

2土木工程专业传统教育模式的缺陷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土木工程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课程内容较多、难度都较大,因此在整个本科教育阶段大部分的学时均用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所占的课时比例较少。在此传统教学模式下不仅不能培养,应用型本科工程科技人才,甚至会导致学生工程素养偏低,社会竞争力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增加并合理分配实践教学的课时。

(2)未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土木工程专业以实际应用为主要目的,对专业技术要求很强,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知行合一,使学生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将所学理论知识拓展延伸并进行创新性思考,以此满足土木工程行业稳定长久发展的需求。

(3)教育师资队伍结构过于单一化。目前高校教师虽对自己的专业研究领域有较深刻的理解,但其往往是毕业后未接触实际工程便进入高校任职,欠缺解决工程问题的经验,在教学中存在述而不作的问题,难以理论联系实际,不能满足应用研究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3“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3.1“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措施

基于“新工科"教育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理念,遵循本校办学定位,需要对传统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用书优化、教学内容的完善、教学方法的改革、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学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与实验平台的构建等进行协调改革,同时重视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围绕 “新工科"教学理念下土木工程专业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的目标,土木工程专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归纳并提出了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办法。

(1)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用书的优化。实现传统培养模式向“新工科”教育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的转变这需要学院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给予高度重视。

(2)教育教学内容的完善。拥有系统完整的土木工程专业理论体系是“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的基本条件。除此之外,现代社会、建筑行业和企业发展迅速,学生还必须具备过硬的学习本领和多方向宽领域的知识体系。第一,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土木工程领域新动态、新技术也层出不穷,仅在教学过程中传授书本理论知识无法形成学生在竞争中的优势。学校应将土木工程行业范围内的新技术、新方向、新工艺引进教学体系,拓宽学生知识面,使学生具备广阔的行业视野,增加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提高就业信心。

(3)教学方法的改革。

第一,对于专业基础课必须加强讲授内容的针对性,重要的知识点尽量讲解清楚并明确该内容的工程背景,为接下来的专业课程做铺垫,方便前后内容贯通,以此引起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有利于更进一步的开展教学活动。

第二,为了养成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促进革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以便增强学生的科学严谨性及在行业中的竞争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脱离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式,积极灵活采用不同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第三,教学手段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时代各种资源开展数字多媒体教学,在校园网上开设在线课程以及精品课程网站,利用新型智慧教学方式如“雨课堂”,“慕课"等使土木工程专业课教学多媒体化、网络化。

3.2“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

要在“新工科"教学理念下完成培养应用研究型科技人才的目标,就需要对教师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不能仅有理论知识授课经验,还必须要有工程施工操作方面的经历。因为土木专业对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在授课时,除了加强专业的理论知识教育外,还需要补充大量的实际工程案例,从而培养学生的革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知行合的能力。这需要土木专业的老师具有双职称、双素质,向“双师型"教师发展。在提升内在建设的新工科教学背景下,除了大力引进具有较强学术背景的高层次人才外,土木与港海工程学院近年来还全职引进两名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授级高工补充教师队伍,以满足学生实践应用的要求,并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毕业实训时,实行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制度,通过理论深厚指导教师加上丰富工程经验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指导,使学生在毕业时更上一层楼。与此同时,学校积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激励专业教师到施工企业实习锻炼,去国外进修,让教师继续给自己“充电”,增强教师的“双师"建设,提升师资力量。

3.3“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实践基地与实验平台的建设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造价、施工、管理等土木工程相关企业。学校不应局限于仅传授课本的知识,闭门教学,而应与外界企业联系,让企业在学生的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如此便于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对社会企业有用的、知行合一的人才。为了这个目标,学校应作出以下措施:(1)与相关企业签订协作培养合同,让学生在各方便得到发展。在制定专业人才培育计划时,进行相关专业课程的调整,同时在编写相关专业教材时,寻求企业的帮助,倾听专业人士的意见,便于充分了解企业的发展需要,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培养;(2)构建校企合作模式,建造能够提高学生能力的工程实践与实习平台,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专业课的教学水准。土木工程专业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按照上述举措积极开展实践基地及平台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

4结语

本文介绍了传统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特点,提出土木工程专业学科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及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包括教学改革措施、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实践基地和实验平台建设,最后给出工程教育专业背景下的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1]孙华银、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校企协同"双线"式人才培养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7(2):4-8

[2]范圣刚,刘美景“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建设与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9,28(4):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