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水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淡水鱼水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1唐明   ,1邓小红(通讯作者)    ,1蒋经运,  ,2闫晓琼   ,3蒋洋阳

      1广西全州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541500

      2广西全州枧塘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541500

      3 广西全州全州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541500

摘要】淡水鱼水霉病是淡水鱼养殖常见的疾病之一,已严重威胁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人工养殖极易大面积发病,损害经济效益。本次解析淡水鱼水霉病病因与流行特点,阐述该病害的主要症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与预防策略,以期减少该病害的发生概率,保证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淡水鱼;发病;防治;对策;治疗

淡水鱼水霉病亦是肤霉病,属于真菌性疾病,是淡水鱼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在我国淡水鱼养殖产业中,养殖水产动物体表和鱼卵上发现水霉菌有十几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危害各种淡水鱼和鱼卵,早春和晚秋季节水温15时发生流行率最高。目前诸多养殖户忽略鱼群体表保护,再加上养殖密度大,鱼群体表容易损伤,加快真菌的传播蔓延。池塘养殖密度大。鱼群体质较差会促进该疾病的发生流行。经研究发现,早发现,早处理,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将患病率降低到最小值。

1、病害现状

近几年,淡水鱼病害时有发生,给养殖户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造成了严重的困扰,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特别是早春、晚秋时期,淡水鱼水霉病的频发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困扰,淡水鱼水霉病的防治成为了养殖户日益关心的问题。

全州县现有水产养殖面积1.81万亩,池塘养殖面积为0.76万亩,多以鲤鱼、草鱼等品种为主,养殖方式多以土塘为主,少量以水泥池养殖为主。冬、春季节,由于环境的变化,极易发生淡水鱼水霉病,给养殖户造成养殖困扰以及经济损失。为解决广大养殖户的困扰,全州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结合县内塘口生产实践,就水霉病防控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2、发病原因

淡水鱼水霉病多数是因为体表存在损伤导致二次感染所致。池塘养殖密度大,鱼群之间相互打斗或接触,造成体表组织出现不同程度损伤,春季气温和水温不断回升,饲料投喂数量较多,随着鱼体采食增加则排泄物也增多,水体快速恶化,激增有害有毒物质,导致有益菌无法正常繁殖生产,极易发生水霉病。死亡鱼体与伤口是水霉菌滋生和活跃的重要温床。由于该病周期较长,病程缓慢,菌丝体会逐渐侵蚀动物机体,导致鱼体生长发育不良,甚至出现组织坏死。

3发生与蔓延

水霉菌存在于淡水鱼生长环境中,最佳生长温度为25,最适宜繁殖温度13~18,淡水鱼水霉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早春和晚冬季节发生率最高。春季池塘投入鱼苗或鱼群进入鱼卵孵化季节,遇到阴雨连绵天气极易产生水霉病,并且快速传播,导致大量鱼体发病。水霉病真菌能够寄生在多种环境中,各种养殖鱼类均可传染,从受精卵到成鱼阶段都可被病原侵染,鱼类孵化期间由于鱼卵质量不好等原因则较易感染水霉病而夭折。

4、发病症状

发病初期,肉眼看不出任何症状,当观察到由外长出灰白色棉絮状绵团时,真菌已深入肌肉组织蔓延扩张,机体受到刺激后会分泌出大量黏液包裹住鱼体。发病后,多数患病鱼表现出焦躁不安,体表瘙痒难耐,常常与水体当中固体物相互摩擦,这主要是由于真菌在繁衍生长中会产生大量蛋白质分解酶。随着病情加重,患病鱼出现游动迟缓,采食量逐渐下降,最终身体消瘦衰弱而死等症状。从患病病灶取得菌丝体放置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分叉树枝状菌丝体,其没有隔膜多核体,分内外菌丝。内菌丝纤细,分支较多,外菌丝教粗壮,分支较少,长度为3cm。

5、治疗方法

淡水鱼水霉病治疗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通过有效结合中西药治疗手段,达到标本兼治效果,确保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

5.1西医治疗

可以选择亚甲基蓝2~3ppm全池泼洒,每隔2天泼洒1次,连续2~3次。可使用水霉净50ppm对患病鱼进行浸润消毒处理,每批患病鱼每次浸润消毒15~20min。或者使用上述药品0.15g/亩全池泼洒,每日一次,连续3天为1个疗程。在使用上述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病鱼可以用3%食盐水进行浸润清洗,连续浸润清洗3min。也可以使用福尔马林10ppm全池泼洒。还可以将患病鱼放置在含1%重铬酸钾40ppm的溶液中单独养殖5~7天。

5.2中药治疗

在使用西药治疗同时,还可以联合中成药进行针对性治疗,可以将五倍子按2g/m3标准用量充分研磨成粉剂后煎煮形成药液,全池泼洒。池水深度在1m时,可将金银花0.75kg、菊花0.75kg、黄柏1.5lkg、青木香1.5kg、苦参2.5kg混合研磨成粉末,按水面用量0.5kg/亩全池泼洒,具有很好的消毒作用,可有效杀灭真菌。还可以使用菖蒲汁0.7kg/亩全池泼洒或使用乌剑莓0.6kg、辣蓼3kg、枫杨树叶2.4kg、乌柏叶3.5kg混合加水25kg煎煮,全池泼洒,具有协同治疗效果。

6、防治措施

6.1减轻擦伤

鱼体表损伤是引起水霉病的重要因素,除侵袭性病原损伤外,因养殖生产季节性特点导致机械性损伤的可能性更大。冬春季正是成鱼出塘、鱼种转塘季节,拉网、转运等操作往往会造成鱼体机械性擦伤,因此在操作细节上注重减轻擦伤对淡水鱼水霉防控有着重要意义。鱼种出塘,应科学安排出塘计划,尽量一次出清,避免拉长出塘周期,频繁拉网,同时避免长时间暂养在网箱或已排水池塘的小水体中;操作中须选择网目合适、网片柔软的尼龙网等网具,鱼篓、活水仓室、出鱼管阀、滑槽等用具做好防护,转运过程要控制好合适运输密度,运输容量需做好增氧、保护措施,即使短途转运也不建议干法运输;下塘须搭建好合适过鱼通道,操作要细致,避免直接倾倒、高空抛摔等操作,整个过程尽量避免鱼体摩擦。

6.2防止冻伤

通过本次对不同塘口调查,因冬春季气温低、极端天气温差大、冻害等原因可能会增加水霉病发生风险。鱼种投放中,起捕、装篓、过称、滑槽、下塘等过程中鱼体不可避免地暴露在空气中,甚至在极端天气时直接暴露在雨雪中。较大温差会引起强应激反应甚至直接引发冻伤,形成体表溃烂,继而引起细菌性疾病及水霉病发生。建议鱼种冬季放完,如有成鱼上市早且池塘条件准备充分,可以在立冬前完成投放。这样就有2~4周的饲喂管理期,更好地保膘越冬。春季宜迟,初春会有倒春寒,气温变化大,建议可延迟到3月时间放养,可在一定程度上躲避水霉病高发时段,且很快进行驯饲投喂,进入当季正常生产管理。

上年末出塘的成鱼池塘,越冬前应保持水深至少2米,尤其是降水后进行部分出塘的鱼种塘、成鱼塘,须在冰冻期留出1周以上时间及时回复水位,利于越冬保温。计划越冬后上市的成鱼池塘,建议停食前留1个月左右时间强化培育。这段时间可适当降低饲料蛋白质水平并注意补充一些多糖、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营养增加剂,以促进体质健壮,安全过冬;越冬过程,高温晴好天气时可少量投喂菜粕等饲料保膘。

7、结束语

  淡水鱼水霉病是综合性传染疾病,与外界环境、养殖密度有很大关系,在水霉病流行高峰期做好预防工作,发病后应尽早采取措施治疗,选择高效安全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确保防控效果,减轻病害造成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杨晶财. 中草药在淡水鱼疾病防治上的应用分析[J]. 兽医导刊, 2021(14):1.

[2]汪文忠. 草鱼科学养殖与病害防治技术要点[J]. 渔业致富指南, 2021(6):61-64.

[3]温玉良. 淡水鱼健康养殖及病害防治技术研究[J]. 南方农机, 2019, 50(7):2.

[4]吴玮. 淡水鱼养殖常见疾病防治措施探究[J]. 兽医导刊, 2021(14):1.

[5]王飞. 淡水鱼健康养殖及病害防治技术分析[J]. 农民致富之友, 2021(10):1.

[6]刘冬梅. 春季淡水鱼类常发病预防措施[J]. 渔业致富指南, 20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