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措施

罗虎远

四川省古蔺县椒园镇便民服务中心       四川 古蔺县 646505

摘  要:根据基层多年的工作实践,古蔺作为生猪调出大县,丫杈猪保种基地的地方,提高仔猪的成活率是发展养猪生产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仔猪的成活率,从而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从仔猪的生理特点和精心护理,好初生关过好断奶关防冻防痢方面提高仔猪成活率。

关键词: 仔猪   成活率   措施

前  言:

在养猪生育中,仔猪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尤其出生后7日内为最多,死亡的主要原因:白痢、发育不良、压死和冻死。所以,加强初生仔猪7天内的保温、防压护理,这是第一关键时期[1]从生后10-25天,由于母猪泌乳一般在21天左右达高峰后就逐渐下降,而仔猪生长发育却迅速上升,需乳量不断增加,如不及时喂料,以补充母乳之不足,容易造成仔猪瘦弱得病而死亡,仔猪一个月后,死亡较少,食量增加,是仔猪由吃乳为主过渡到吃料独立生活的重要准备期。

1仔猪的生理特点

1.1不耐低温

新生仔猪体内能量储备不多及能量代谢的激素调节功能不全,对环境温度下降极为敏感。新生仔猪体型小,单位体重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且又缺少浓密的被毛以及皮下脂肪不发达,故处于低温环境中体温散失较快而恢复较慢。出生仔猪在产后6小时内最适宜的温度为35左右,2日内为32~34,7日龄后可从30逐渐降至25

1.2消化功能不完善

仔猪消化器官在胚胎期虽已形成,但结构和功能都不完善。随着仔猪的生长发育,其消化器官的发育及消化功能具有一系列明显的年龄特点。仔猪在哺乳期消化系统增长最迅速,到60日龄时胃重大约150克,为初生时的50倍左右。仔猪的消化器官除随日龄的增长而发育外,同时还受饲养与饲料的影响[1]

1.3生长发育迅速

仔猪生长快,是因为物质代谢旺盛,特别是蛋白质代谢和钙、磷代谢要比成年猪高的多。生后20日龄时,每千克体重沉积的蛋白质,相当于成年猪的30~35倍,每千克体重所需代谢净能为成年猪的3倍。所以,仔猪对营养物质的需要,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高,对营养不全的饲料反应特别敏感,因此,对仔猪必须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供应。仔猪初生时体重一般为1~1.5千克,经过2个月的饲养,体重可达15~20千克,增加10倍以上。

1.4缺乏先天免疫力

出生后的仔猪吃足初乳,是防止仔猪患病、提高成活率的关键措施之一。容易得病仔猪出生时没有先天免疫力,是因为免疫抗体是一种大分子--球蛋白,胚胎期由于母体血管与胎儿脐带血管之间被6~7层组织隔开,限制了母体抗体通过血液向胎儿转移[2]。因而仔猪出生时没有先天免疫力,自身也不能产生抗体。只有吃到初乳以后,靠初乳把母体的抗体传递给仔猪,以后过渡到自体产生抗体而获得免疫力。

2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措施

2.1加强对初生猪的精心护理

生后应及时用毛巾擦干净仔猪身上的羊水,并挪到暖和的地方,初生体重大的仔猪成活率高,初生体重小的仔猪成活率低。

2.2加强母猪饲养管理

娠后期应采用单圈饲养,严禁饲喂发霉、变质、腐败、冰冻、带毒饲料,夏防暑、冬防寒并保证充足饮水。

2.3过好初生关

2.3.1做好助产工作

产前3-4天每日要用温水清洗按摩乳房、以刺激乳腺,促进产后乳汁分泌。临产母猪乳房、外阴部用0.1%高锰酸钾水擦试消毒,并挤掉少量初乳。

2.3.2、防寒保温、防冻防压

仔猪生后24小时内产房要保证35左右温度,为此:堵塞风洞(门窗),铺垫草,保持室内干燥是基本保温措施。设仔猪护栏、安装红外线灯泡。

2.3.3固定乳头、吃足初乳

固定乳头:每次吃奶时都坚持人工辅助固定,2-3天即可习惯固定乳头吃奶,以保证每头仔猪均衡生长。吃足初乳:初乳和常乳比较,初乳中还含有仔猪建立自身免疫的抗体,吃足初乳能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保证生长发育良好。

3.3.4及早补料

母猪产奶高峰21天左右,以后产奶逐渐少,而仔猪生长较快,食量日增。试验证明,初生重越大,生活力越强生长越快,断奶体重越高,育肥增重越快,饲料消耗少经济效益高(仔猪饲料报酬最高,约为1.50-2:1)。因此,给仔猪提前补料至关重要[1]。补料应在生后5日开始。前3天应人工强制补料,购买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的仔猪全价膨化颗粒饲料,用手捏些放入仔猪口中,连续饲喂2-3天。

2.4断奶管理

适时断奶仔猪从母乳中获得的被动免疫能力只能维持2~3周龄,而仔猪自身免疫系统的形成一般在4~6周龄,所以4周龄仔猪抵抗力最差。由此可见,早期断奶不仅要求严格的环境条件,完善的饲料,还要精心管理。如果仔猪断乳不当,断乳后就要掉膘、减重、体质变弱,生长受阻,甚至引起大批死亡。因此,断乳时,必须把母猪调离出去,让仔猪留在原圈内饲养一段时间。然后,再按强、中、弱,大小分群或出售[3]。仔猪断乳后的最初半个月到1个月,必须保持哺乳期的饲料种类和饲喂次数,以后逐渐改为断乳仔猪饲料。

2.5防冻防痢

环境、营养和管理要求极高,初生仔猪的环境适温为30~34摄氏度。仔猪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冻死、压死及下痢。这是因为初生仔被毛稀疏,皮下脂肪极少,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完善;对葡萄糖的利用能力很差;缺乏被动免疫力,因而,使弱仔夭折十分严重

[4]

结束语:

仔猪是养猪生产中的基础,是发展数量、扩大再生产提高质量和经济效益、降低养殖的关键。而提高仔猪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养猪的经济效益。提高仔猪成活率、减少仔猪死亡一直是养猪生产者和科技工作者共同关心和探讨的技术问题。仔猪哺乳阶段是猪一生中生长发育最迅速,代谢最旺盛、对营养物质最敏感、饲养管理难度最大的阶段、没这一阶段培育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生长育肥期日增重和出栏时间。因此,打好这一基础,则对养猪业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5]

参考文献:

[1]王聪,张昕.提高仔猪成活率的综合措施[J].畜牧业环境,2020(02):57.

[2]陆俊峰,瞿佳铭,沈建新.浅谈提高断奶仔猪成活率的综合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9,15(02):62-63.

[3]廖光荣.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8(20):19

[4]蒋镇,蒋广德,刘浩.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的关键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7(22):230+232.

[5]宋崇占.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技术措施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33(06):81.

作者简介:罗虎远(1976.12-),男,族汉  四川泸洲古蔺观文镇人,大学本科,中级兽医师,研究方向:兽医、动物疫病防控

单位:四川省古蔺县椒园镇便民服务中心----农业农村服务站

邮寄地址:四川省泸洲市古蔺县观文镇复兴村三组(街村)

邮编:646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