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心理调适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2

年轻干部心理调适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吕鸿翔

重庆市江北区委党校 400020

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各方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年轻干部群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焦灼感和压力感,年轻干部心理压力等方面的问题也被大家关注。一般而言,年轻干部受到一定的挫折和压力的打击是比较正常的,可以砥砺其心智、磨砺其意志。所以,如何对待基层年轻干部的挫折和压力,并将其转化为年轻干部进步以及成长的动力,从而提升年轻干部的心理承受力和领悟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乃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良好而完满的状态。这说明,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等重要。因此,近年来,国家对于国民心理健康精神卫生方面越来越重视2008年人事部发布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公务员应具备的九种能力里面最后一种就是心理调适能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于20161025日印发并实施,里面提到要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大全民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力度,提升心理健康素养,提高突发事件心理危机的干预能力和水平,到2030年,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和心理行为问题识别干预水平显著提高。

二、年轻干部心理承受力不足的典型表现

(一)骄傲浮躁心理。当今的年轻干部,普遍学历较高,年纪较轻,加上组织的重点培养,会有较强的优越感,以为自己是“天之骄子”,对待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孤芳自赏,总认为自己本领大,能力强。喜欢高谈阔论,眼高手低,不能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不善于同周围同志合作。部分年轻干部缺乏对当下工作的热爱之情,不屑于日常琐事的处理,不用心、不费神,随意应付了事。

(二)焦虑好斗心理。由于知识积累不够,人生阅历不足,解决问题的方法有限,加上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因此,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他们容易感到难以把握,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有时会感到手足无措,难以招架,很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心情被工作完成的情况所左右,难以从不良情绪中走出来。还有一些年轻干部年轻气盛、好胜心强,过分地看中竞争排名,干什么工作都想争第一,甚至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就容易落入恶性竞争的怪圈。

(三)悲观怀疑心理。年轻干部顺境的时候容易忘乎,得意忘形,但是一旦失去往日的顺境和优越条件,一遇到逆境,或者碰到新的困难,顿时觉得天道不公,无可奈何,心情沮丧,悲观消极,感到事业无望,认为组织和同志都不信任自己,从而自卑、苦闷、消沉,一撅不振。在这种无望心理支配下,他们意志消沉,出现精神上的“早衰”;自我减负松劲,未老先衰;最终由自身的原因造成了真正的事业无望,成长无望。

()拈轻怕重的心理。时下的年轻干部大都没有吃过苦,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再加上受当今社会上流行的各种不正之风的侵蚀影响,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工作上拈轻怕重,在生活上盲目攀比。有的不愿下基层、下苦功、下真功,不愿到艰苦的岗位上锻炼,不服从组织调配和工作安排;有的生活上贪图享乐,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讲权力不讲义务、只讲关系不讲原则。

三、年轻干部心理调适能力提升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是加强政治理论武装,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青年干部多从校园直接步入机关工作,从一名学生的角色逐步向一名合格的政府工作人员的角色转换,在以往的教育体系中对于政治知识的学习不多,政治修养欠缺。因此,应当多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信念。二是强化宗旨意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品格。甘于奉献、乐于奉献、牢固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是干部必备的品格,也是青年干部努力的方向。三是加强国情民情学习,提高政策理解和执行能力。青年干部对于社会现实的把握和国情民情的了解有所欠缺,但作为人民利益的维护者,有责任、有义务去了解国情民情、社会现实,这样方能提高其理解国家政策的能力,也才能提高其贯彻执行国家政策的能力。四是强化工作作风培养,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要树立爱岗敬业的工作价值观,要认识到只有通过认真、踏实、细致的工作才能实现远期的工作目标;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金钱观,在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不走邪路,不动歪心思;要尊重职业要求,遵守职业道德,忠于自己的职业选择,把个人的愿望、要求同事业的需要统一起来,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始终使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

(二)拥有合理的成功期望

青年干部的焦虑感很多都源自于目标定得过高或是目的性太强。这就需要年轻干部在必要时调整人生目标,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和特点,把奋斗目标确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并通过努力去实现。目标过高或过低都有碍于行动,只有适中的、基于现实的目标才最有利于行动。同时,也不能每天死死地盯着目标,而应该在打基础、利长远上花力气、用心思,在加强自身修养和调整自己心态上好好下一番功夫。老老实实地学习和工作,持续不断地总结和反思,孜孜以求地改进和提高,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前进,以此积累智慧、积累经验、累业绩,正确看待人生,不因权力、地位、金钱、美色的诱惑而放弃人生的道德准则,从而保持悠然、健康的身心状态。

(三)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

在面对挑战时,成长型思维模式把挑战看作学习的机会,他们关心的不是自己表现得是否完美,而是能否从中学到东西、在挑战中发现乐趣,所以他们不怕挑战,迎难而上;固定型思维模式认为挑战是一场判断人能力高低的考试,考好了,能力就高;考不好,能力就差,他们在面对挑战时会明显感到自尊受到威胁,很害怕挑战失败,担心暴露自己的不足,所以会特别焦虑,尽量避免挑战。以下四个步骤能够帮助养成成长型思维模式:第一步:接受。接受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每个人都有,不必感到羞愧。第二步,观察。我们需要通过观察来了解什么原因引发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比如:我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会在什么时候出现?最近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引发的?第三步,调整内在对话。注意在舒适区之外执行任务时的自我怀疑,将内在对话导向到成长型思维模式上,就可以让自己尝试新事物、学习并成长。第四步,努力进步,而不是力求完美。无论进步大小,重要的是要认可每一次取得的成绩。每一次小的进步都意味着你越来越接近目标了,我们可以通过庆祝小小的进步来欢欣接受自己的成长。第五步,在培养技能期间向他人学习。当你感到沮丧或止步不前,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时,勇敢地向你的领导、老师、同事或朋友寻求帮助和指导。

作者:重庆市江北区委党校科研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