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2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赫明新

中共同江市委党校

内容摘要: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越高,就能越激发、释放市场活力与创造力,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只有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营商环境 法治化

营商环境是指市场主体在准入、生产经营、退出等过程中涉及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等有关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其中,法治环境是核心。“法者,治之端也。”在所有的软环境中,法治环境最具有覆盖性、包容性和决定性。优化营商环境要从完善营商法治环境抓起,评价营商环境也需要从评价营商法治环境做起。[1]“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越高,就能越激发、释放市场活力与创造力,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理论依据

(一)政策导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2019年10月23日,国务院通过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条例填补了我国营商环境领域立法空白的条例,为持续优化我国营商环境、加快推进现代经济体系建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驾护航。在2020年企业家座谈会上,明确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实践路径,即“要实施好民法典和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平等保护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完善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

(二)必然趋势

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民族复兴伟业筑牢坚实法治根基,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市场主体有效参与竞争和创新需要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要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打造公平公正、透明高效、互利共赢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

  二、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现状评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构建起了以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核心、以中央各类政策文件为补充、以地方优化营商环境立法为支干的多层次立法体系和架构。[2]以法治化为导向,通过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强营商环境法律法规建设我国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我国市场主体大幅扩容,从2012年的5500万户增加到现在的1.44亿户、活跃度稳定在70%左右;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营商环境排名逐年提升,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的排名由2012年的第91位跃升到2020年的第31位;外国商会调查显示,我国连续多年被列为全球最佳投资目的地之一。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国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但是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市场主体期盼、高质量发展需求,目前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短板和弱项。一是营商法律体系不健全。法律体系的整体规划还不够科学,立法体系不完善,缺乏科学合理的长期立法规划;一些领域的立法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创新实践需要,又或是与实际发展需要存在脱节,无法达到优化营商环境的目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具有不同层面的法律需要,要求国家相关法律制度也要有不同的表达,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立法体系的快速完备带来了难题;由于立法过程考量不全面,不同法律之间互相冲突,从而导致一些问题没能尽快协调解决。[3]依法行政不到位。主要表现在政策落实不到位,有些部门“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没有真正构建,有些部门“脸好看、门好进、事难办”,甚至一些政策成为“抽屉政策”,政策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三是法治观念、法治能力不强。行政执法中“重处罚、轻教育、轻监管”“以罚代管、机械执法”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行政执法部门和人员重复检查、任性执法和选择性执法等问题仍然存在。四是规则意识、契约精神不足。个别地方政府及部门失信违诺、新官不理旧账,一些企业不遵法不守法、不讲诚信。

三、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立法建设,优化行政程序

要更加重视立法规划的科学和落实,进一步深化立法体制、优化立法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明确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强化法治保障。”要完善经济领域法律法规体系,健全执法司法对市场经济运行的保障机制,全面建立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完善发展市场经济监督制度和监督机制。同时,要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与国际市场经济有关的一般通行规则相衔接。

(二)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执法

一要严格执法。严格执法是法治建设的关键环节,要求执法者必须严肃执法,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办案,真正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必须尽职尽责,对发生的违法行为敢于纠正并依法处罚,做到见违必纠、纠违必罚、处罚有据。二要规范执法。依法定权限执法要求执法机关公开权力清单,保证执法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依法定规则执法要求执法机关公开执法依据,并制定和公开执法基准;依法定程序执法要求执法机关执法要遵守法定方式和手续、步骤。[4]要公正执法。要求执法者平等对待行政执法相对人,执法时只考虑相关因素,不考虑不相关因素。四要文明执法。执法者在行政执法中要树立以人为本、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理念,充分尊重行政执法相对人的权益,严格遵循法律规定的执法程序,严禁态度蛮横、粗暴执法等。

(三)强化法治思维,营造法治氛围

一要抓住“关键少数”,提高法治能力。树立法治至上的观念,真正把法治作为行使权力的准则,切实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能力,切实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促进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二要重视“市场主体”,塑造法治文化。注重推进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建立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层及管理人员法治培训制度,做到普法教育经常化、制度化。三要稳固“群众基础”,促进全民守法。广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广泛的群众思想基础和法治环境。

参考文献:

[1]谢红星.营商法治环境评价的中国思路与体系——基于法治化视角.《湖北社会科学》2019年第3期第138页

[2]成协中.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现状、问题与展望.《经贸法律评论》2020年03期

[3]袁莉.新时代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研究:现状评估与优化路径.《学习与探索》2018年第11期第83页

[4]姜明安.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改善.《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10月第23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