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7
/ 2

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路径

毛泽锋

贵州盘江精煤股份公司火烧铺矿采煤二区 贵州省盘州市 553539

摘要: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发展的关键,更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可持续的工作。就工作性质的契合性而言,双方可以同时前进,这是双方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基础。党的建设有完整的制度和完善的工作计划,可以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在党建工作中,人才和工匠的培养也可以成为党建的核心,可以作为开展活动、创新和丰富党建形式的内容。有鉴于此,本文论述了党建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意义,分析了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党建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党建工作;人才培养;有机融合;路径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其受到的重视程度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这就使得必须要善于识才、育才、留才,从而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论述了党建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主要分析了党建工作和人才培养有机融合的有效策略。

1党建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

1.1党建领导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为服务的高素质人才,一直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此之前,首先要明确需要哪些专业类型的高素质人才,制定有效的教育计划,明确的预期发展愿景,从而最终确定所培养的高素质人才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才能成为一名高水平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促进健康、可持续发展。党的建设是整个经营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建设的思想指导在人才培养中始终处于极其核心的地位。我国党建教育的实践具有前瞻性和高度政治性,这就决定了党建教育本身应是培养高层次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重要制度点和生命线,在整个的整体运营和管理体系中始终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明确了各职能部门未来的发展战略方向,为全体员工设定发展目标的重要灯塔点和作用。高层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必须在正确的党建思想指导下不断进行。党建还应为促进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指明方向,帮助尽快确立人才培养的发展目标。

1.2党建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

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会逐渐注入一些新鲜血液;这一群体思想新颖、思维敏捷、不拘一格、勇于创新,但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不成熟,容易受到各种不利外部环境和利益的影响,容易偏离正确的轨道。积极通过党的建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党的建设,我们才能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找到正确的方向,加深他们的理解了解发展战略,明确肩负的重要任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施展才华,为服务工业只有依靠党的先进思想和理论,才能培养出有价值的高素质人才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进一步培养高素质人才,并最终达到目标。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因此,政治素质高不高应成为培养人才的首选先决条件。

2促进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融合的有利发展

党建工作是国有各项事务的核心内容;人才培养是增强国有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举措。党建,即党的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党建是党为保持自身性质、永葆活力而开展的一系列自我完善活动,是促进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同我党建设实践相统一的伟大工程,具体包括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一方面,党建工作为国有发展保驾护航。步入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步伐持续加快,与世界各国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广大职工在思想观念方面经受巨大冲击而更加复杂多样,国有党建工作因面临诸多严峻考验而步履维艰。国有务必要积极正视这一现实情况,开展一系列探索和创新,全面推进党建工作;另一方面,人才培养为国有发展持续续航。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稳定、有序推进,国有经济发展也屡创佳绩,但与此同时,伴随着改革步伐持续深入,国有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不断弱化,依托人才培养谋求发展的需求也更为迫切,否则国有核心竞争力将持续降低。

3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路径

3.1加快人才培养,坚持正确的选拔任用方向

要按照“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勤政务实、敢为先、清正廉洁”的教育标准,严格选拔优秀党建人才。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和我国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了以下三个问题的实质。一是转变观念。从基层党的优秀干部教育管理到基层党的优秀人才培养管理,从简单的教育管理到党的全面素质教育管理;从过去废除文凭、职称都是优秀人才的教育理念,到“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相应、创新发展思维能力强、沟通能力强的精英人才”的教育理念。二是牢固形成正确的人才和就业政策取向。始终坚持以德、能、绩为衡量优秀人才和选拔干部的主要标准。以人才为导向,为员工成为智慧型人才提供公平竞争的就业机会。通过选拔一批政治坚定、业绩突出、自律严明的优秀人才,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以脚踏实地、作风得体的合格干部担任相应的领导职务,营造职工成才就业的良好氛围,发挥职工在国有建设和振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第三,建立激励和考核机制。在党建人才培养方面,要建立适合发展的顶层人才培养设计机制,鼓励和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强于一代”的多层次人才梯队,让各类人才找到舞台,发挥作用。真正做到“不张扬,埋头苦干”的人才得到鼓励、表扬和重用,使各类人才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3.2党建和文化相结合创新人才教育机制

通过搭建一个能够实现自由发展的优质平台和发展推广机制,是当前吸引和鼓励的方式。它是调动和激发人才工作积极性的重要载体。积极调动、培养和激发高校人才创业的积极性,必须将其作为重要的活动载体。党组织成员可以通过正规团体组织各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活动,如创建全国青年安全从业人员示范岗位、技能水平竞赛、青年文明,使我国青年安全员工有一个良好的平台,充分发挥他们的综合能力。通过这些竞争活动的有效机制转换,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和环节,为实现自身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提供有效的决策指导和建议,掌握青年全体员工对当前中国政治、社会、经济发展关键阶段的一些总体战略观点和基本政策认识。同时,和基层事业单位的基层党委及其组织干部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内部工会、团委、妇委等基层在确保,在逐步增强我国整体经济社会凝聚力、不断加强干部素质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带动和协调基层骨干干部队伍;不同的也可以在不同成员类型的干部队伍中,选择组织干部开展不同组织成员类型的干部培训教育活动。同时,也将更有利于促进中青年干部职工的持续学习,提高日常工作和服务质量。

结束语

在过去的历史发展中,党的建设是我们革命成功的关键之一。当然,这对今天推动中国进步的人们也很重要。党建与人才培训的有机结合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断探索和深化;这也是一个长期有效的过程,对的进步和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动力。在新中国的新时期,党建工作与高素质人才培养相辅相成,有机结合;需要党的建设的有力支持,党组织必须确立人才培养的方向、奠定基础、提供保障。培养出来的高素质人才反馈到党组织,成为党建的骨干力量,不断完善和发展,改善国有党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应继续追求二者的有机结合,使之发挥合力,进一步促进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臻.新时代国有党建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互动模式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1(02):125-126.

[2]连晖钰.建立健全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考评体系,实际效果及改进措施实践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0,461(3):217-218.

[3]许晓辉,王丽萍.以党建为载体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策略探究——2020年甘肃省高校党的建设研究课题[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06):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