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事故的常见因素与防控手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30
/ 2

化工安全事故的常见因素与防控手段

范贵宾

淄博邦达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040

摘要:化工工业发展在工业和人民居住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在现代化工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中间体其至产品本身几乎都是易燃、易爆、强腐蚀、剧毒物质,且生产大多在高温、高压、高速、腐蚀等严酷条件下完成,危险因素多。现将化工安全事故产生的常见因素和相应的预防手段及其建议作了详述。

关键词:化工企业;事故原因;中毒;科学管理

化工行业是从事化学工业生产和开发的企业和单位的总称。化工行业渗透各个方面,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产业,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由于化工行业的特殊性,使其成为潜在的危险性较大的行业,一旦发生事故,往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我国化工行业安全事故生产形式相当严峻,如得不到有效解决,会对整个国家经济和和谐社会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本论文主要介绍化工行业常见的事故因素原因分析,预防措施以及建设性意见。

一、事故产生原因分析

(1)原料的不稳定性决定事故多。化工企业生产中很多化工原料的易燃性、反应性和毒性决定了易出现火灾爆炸及中毒事故的情况。而压力容器的爆炸及反应物的爆燃,都会产生破坏力极强的冲击波。

(2)生产过程事故多。化工生产中的副反应、处于临界状态或爆炸极限附近的反应都易引发火灾事故。

(3)小型化工企业的工人素质往往不高,职工对作业系统的操作事宜,随意删改安全操作规程,误操作或在设备检修时发生事故的几率高。特别是在检修工作时,焊接与切割、使用喷灯、电钻、砂轮等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赤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往往都是在易燃易爆的化工装置区域内进行。违章动火主要体现在:违章指挥,动火审批不严:贸然动火酿成火灾:现场监督、现场措施不力。

二、存在原因:

(1)生产工艺本身具有危险性

化工生产处于高温高压、连续反应状态。所使用的原料和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如半水煤气、合成气、液氨、甲醇、甲醛、乙醛、甲酸、硫磺、甲铵液、硫酸、氢气、氯气、氯化氢、Z炔、氯乙烯、氢氧化钠等都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的还具有强腐蚀性,复杂的工艺流程,高度连续性等特点,对安全生产构成十分不利的因素。因而应针对性采取措施实现安全稳定生产。

(2)发展过猛、设计不完善

近几十年来,化工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化工企业增长速度太快。造成物质、原料、材料供不应求,仓足拼凑投产,留下隐患。不少的企业在进行扩建改造中,不按“三同时”要求,充分考虑安全生产的需要,增加了不安全因素。

(3)企业管理不善,安全生产无保障

化工生产特点决定了车间之间、岗位之间,必须有统一指挥,密切配合,因而对企业管理提出较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思想没有真正牢固树立,还存在着“重生产,轻安全”的错误观念,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安全生产得不到保证。

(4)设备技术状况差,失修严重

化工企业设备多,管线复杂,加之在生产过程中忽视对设备安全管理,使设备超期股役,日趋老化,对安全生产构成重大威胁。

(5)员工素质差,违章违纪现象严重

企业的安全生产,关键在于企业各级领导是否自觉遵章守纪,重视安全。大量事实证明:不少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没有按“五同时”要求去做,酿成事故。工人素质差也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缺乏应有的化工知识和安全知识,违章违纪现象严重,增加了生产过程中不安全因素。

(6)组织不落实

由于企业领导干部对安全生产认识不足,安全组织上未落到实处,导致事故发生频率增高。其主要表现:

a、安全网络未健立;

b、安全机构未设立或运转未设立或运转不灵;

C、各部门、各类人员安全责任制未落实。

三、预防措施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求对化工企业的选址进行严格规范。要充分考虑企业周围环境条件、散发可燃气蒸气和可燃粉尘厂房的设置位置、风向、安全距离、水源情况等因素,尽可能设置在城市的郊区或城市的边缘,从而减轻事故发生后的危害。

(2)严把建厂审核和设备选型关。化工企业的生产房应按国家有关规范要求和生产工艺进行设计,充分考虑防火分隔、通风、防泄漏、防爆等因素。同时设备的设计、选型、选材、布置及安装均应符合国家规范和标准,根据不同工艺流程的特点,选用相应的防爆、耐高温或低温、耐腐蚀、满足压力要求的材质,采用先进技术进行制造和安装,从而消除先天性火灾隐患。

(3)加强生产设备的管理。一般讲,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受高温、高压、腐蚀影响,设备材料就会出现性能下降、焊接老化等情况,可能引发压力容器及管道爆炸事故。此外还要做好生产装置系统的安全评价。

(4)强化教育培训,做好事故预案。化工企业从业人员要确保相对稳定,企业要严格职工的全员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特殊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并持证上岗、处置事故培训等,要制定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不断提高职工业务素质水平和生产操作技能,提高职工事故状态下的应变能力。

(5)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杜绝责任事故。从领导到管理人员,明确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强化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严重忽视安全生产的,不仅要追究事故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同时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防止因为管理松懈,“三违”等造成事故。随着化工安全生产职责的明确,责任的落实,管理环节严谨,基本可以杜绝责任事故的发生。

四、建议

化工企业部门应根据行业特点,制定化工企业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方案编制的指导性导则,企业依据重大危险源的具体实际情况,编制重大事故应急措施方案,对企业职工进行实施应急措施培训和教案并进行模拟演练,按照应急措施反感进行救助和躲避,以提高企业领导和全体职工在发生重大事故后的应变能力。通过各种措施的落实,将事故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1. 结束语

化工安全生产的责任制是“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本来化工生产存在潜在的危险性,作为一名合格的化工生产员工防范之心不可无,应该熟练掌握正确的、安全的生产步骤,必须极其重视安全问题。对干常见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要清楚了解开熟练掌握处理突发情况的应急措施,防范于未然,做到时刻并长久安全生产。对于化工企业来说,要进行技术创新。对于生产企业,要加大日常生产安个监测并编制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对于工艺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要分析原因及时处理: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的试生产前要聘请资质合格的安全评价机构和经验丰富的评价专家,对项目进行严格的安全预评价,绝不能将评价工作流于形式,对于不合格或未达到安全生产要求和存在安全隐患的项目,必须整改合格后方能投入生产。

综上所述,我国近年来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需要各企业加大安全管理力度,真正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各级安全主管部门也要加大监察力度,共同维护好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努力和贡献。

参考文献

  1. 黄金印.张庆利姜连瑞典型公路气体槽车泄漏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消防科学与技术2014(3)

  2. 元成孝危险化工工艺生产过程安全管理研究[J1化工管理2016(24):98-99

  3. 孙明.浅析化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化工管理,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