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林业资源与林业造林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30
/ 2

浅谈林业资源与林业造林方法

王学

龙江县龙兴林场


摘要:林业资源作为一种无形的绿色能源和环境资源,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而且在环境保护方面也突出了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也应该注意绿化建设。同时,提出了一些整地造林的方法,使我国林业融入国际林业体系,与世界各国有着更密切的联系和更广泛的合作。因此,我们应该提高认识,学会用整地造林的方法,使中国经济尽快与国际经济接轨。

关键词:林业资源;造林技术;造林方法

导言:从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在我国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存在许多问题。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中国当前林业资源开发的现状以及林业造林的方法和内容。

1.林业资源现状

1.1森林资源质量低、存量小

我国森林资源一直比较贫乏,具有森林生长量低、管理水平低、结构不合理、森林质量下降、分布不均、蓄积量小等特点。在这种情况下,森林很难完成为人类提供木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由于森林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不足,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价格上涨、优质木材缺乏、木材供应不足等问题,阻碍了林产品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其市场竞争力。

1.2强劲的国内市场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这也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林业市场的经济效益。近年来,人们将林产品应用到建筑、室内装饰、家具等各个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不仅为我国林业资源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也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林产品的发展。

1.3森林资源发展空间大

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森林资源存量小,分布不均,森林质量下降,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低,森林生长缓慢。人们很难完成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由于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的短缺,必然会导致木材供应短缺、优质木材短缺、价格上涨等一系列问题,影响林产品产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造林技术

2.1造林季节、造林树种的选择以及一些整地方法和程序对于造林前环境条件的改善非常重要

整地可以清除残茬、杂草和灌木,改善造林条件。增加造林前后的透光率,使其直接投射到地面上。它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以减少和增加透光率。清除表面的植被可以增加透光率。由于地表层的温度在白天比植被覆盖时上升得更快,因此整地改变了土壤的物理性质,改变了土壤的温度状态,增加了土壤的肥力,大大提高了造林的成活率,改善了幼林的生长状况。整地还可以减少土壤侵蚀,保持水土。此外,还便于造林,提高造林质量。

2.2清理林地

林地清理主要是清除林地上的竹子、杂草、灌木和采伐迹地上的树桩、倒树、立茎、嫩枝、枝条等。具体的清洗方法有三种,即块状清洗、条状清洗和综合清洗。也可分为化学清洗、火清洗和切割清洗。清理和切割时,可以手动进行,也可以使用机器和工具进行,如斩波器、灌溉切割器、推土机等。清理后,需要铺瓷砖并返回桩体,并对山体进行精炼(即通过燃烧将其移除)。

2.3土地整理方法和方法

局部整地和综合整地是两种主要的整地方式。局部整地可分为块整地和条带整地。在平坦地区通常采用综合整地,即将造林地的土壤全部挖出。当地整地这种整地方法是开垦部分林地土壤。主要有块地整理和条块地整理。条状整地是指对造林用地的土壤进行复垦时形成的长条状整地。山区条状整地方法主要有:挖沟、倒坡梯田、水平沟、水平台阶、水平条状等;在平坦的土地上,应该有:高垄、条状、沟壑等。大规模的土地整理是指当绿化用地的土壤被开垦时,大规模的土地整理。块体整地法在平原地区的应用主要包括:高平台、块体、坑体等;它主要用于山区:鱼鳞坑、洞穴和街区。

3.造林方法

3.1直播造林法

也被称为植树造林,这种方法是将树木的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的土地上。优点是省略了育苗过程。此外,施工方便,便于大面积造林。然而,这种方法对造林的立地条件和造林后幼林的管理和抚育措施有严格的要求。该方法适用于种源充足、易萌发、种子大的树种,如核桃、橡树、杏树、桐树和油茶。要求林地土壤水分充足,灾害少。主要方法有:穴播、块播、播种、插条、插缝等。

3.2选择最佳造林时间

春季是造林的主要时间。近年来,由于造林树种的多样性,在技术推广和引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造林季节普遍提前,成活率也有所提高。春末蒸发量小,温度较低,地上幼苗处于休眠状态。幼苗不会失去太多水分,而且很容易存活。此外,自冬季结束以来,幼苗的根系一直处于活跃状态。植树造林后,它们先长叶子,然后生根。它们有很强的抗旱能力。那一年的增长率比春天高出20%以上。雨后的晴天和雨天应该种树。连续大雨、土壤干旱或霜冻、冰冻期和大风天不适合植树。

3.3混交林建设

随着商品林开始更加注重追求经济效益,松木和冷杉的造林面积不断扩大。纯林最脆弱的环节在于其对不利环境的适应能力差,不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容易发生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因此,从植物和生态稳定性、森林类型结构和多样性的角度来看,更提倡发展以阔叶、冷杉、松树为主的多树种发展模式。在未来的工作中,将使用多种森林物种的混交林进行管理。

4.造林和种植方法

一般采用穴栽法。无论整个围垦区是否用于整地,均应挖出不小于40cm~60cm、深度30cm~50cm的方形种植孔,底部应平整,杉树行距规格为1.7mx2m,密度达到180~200株/亩;行距约2-160亩,行距约2-160亩。种植时,秧苗应保持直立,根系应向水平方向伸展,秧苗尖端应下山。适当深浅,抑制根系活力和发芽,扩大生根部位,增强抗旱性,栽植一年。大约三分之一的幼苗茎埋在土壤中。如果幼苗高度大于40cm,则应将幼苗茎埋在土壤中约15cm~20cm。

4.不断提高造林成效的途径

4.1不断提高人员素质

增强林农经营者的责任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提高林农经营者的素质。要充分发挥林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反复向林管人员宣传,强调造林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指导他们的具体工作。

4.2注重细节管理

细节决定成败,造林和管理保护的细节非常重要。植树造林和管理保护都是技术性和实证性的,细节是在实践中总结的重要经验,如加强牛羊管理、防止树木受损、植树后保留雨坑等。

结论

植树造林是一项需要持续关注的重要任务。植树造林是森林资源持续更新和重建的保障,是林业持续发展壮大的重要环节。在不断转型中,我国林业逐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不仅刺激了经济发展,而且带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进入了高速发展、良性循环的轨道。植树造林是这个链条和轨道的源头。为了保持森林面积和森林储量的双增长,必须从源头入手,提高造林效率,从根本上保证树木的成活率和木材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明亮,刘京鹏.浅析山区播种与植苗造林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0(03)

[2]黄发明.造林地植树造林方法浅析[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9(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