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视角下网络体育传媒与传统体育传媒的冲击与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9
/ 2

新文化视角下网络体育传媒与传统体育传媒的冲击与融合

刘冉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重庆江津 402247

摘要: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我国作为大国,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更应该重视文化的建设。在众多的文化建设中,体育传媒也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文化建设中体育传媒发挥着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新文化;网络体育;传统体育

1 前言

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要加快转变出版发行行业的观念,积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拓和发展电子书籍等新兴产业,大力促进网络文化产品的发展。今天,在“文化兴国”格局下,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相关渠道来获取体育赛事,通过网络直播来观看国内外体育赛事,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娱乐方式和休闲方式。所以,传统体育媒体迫于现实压力,也需要积极进行内部改革与转型,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 传统体育媒体与网络体育媒体

体育媒体是人民获取体育知识和体育赛事的重要途径之一。体育传媒包括传统体育传媒和网络体育传媒,从体育信息的传播方式来划分,传统的体育媒体一般包含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等。网络媒体又称为新媒体,它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下的产物,通过互联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方式,以计算机、手机等电子产品作为客户终端,向广大用户提供体育赛事信息和大众娱乐服务。

3 传统体育传媒与网络体育传媒的现状

3.1 传统体育传媒现状

3.1.1 体育报刊

体育报刊是最早出现的体育媒介的一种方式,长期有着较稳固的市场竞争力。2016年的巴西里约奥运会更是为传统报业带来无限商机,各大主流报纸的体育报道有增无减,专业类体育报刊更是争相报道与里约奥运会有关的信息和体育赛事,这样不仅极大地满足了现有体育消费用户的需要,同时也使市场规模不断地得以扩大。但由于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的积极兴起,促使网络媒体的广泛使用,再加上“限娱令”“限广令”等相关法规的出台,一直以广告收入为主要的经济效益体育报刊,不得不面临巨大的挑战。

3.1.2 体育广播

体育广播是继体育报刊之后出现的一种体育信息传播形式,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体育广播在体育信息传播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造成了传播的局限,在体育传媒的发展中处于最弱趋势。广播电台也已经意识到所处的困境,不得不改变观念和体制,大量招聘相关人才,积极对其现有的传播内容、方式、途径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3.2 网络体育传媒现状

3.2.1 网络传播

3.2.1. 1 综合类网站

综合类网站是网络体育传播过程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如新浪竞技风暴(sports.sina.com.cn)、搜狐体育(sports.sohu.cn)、网易体育(sports.163.cn)、腾讯体育(sports.qq.com.cn)、TOM沙威体坛(sports.tom.com.cn)等。其中新浪网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与世界三大通讯社(法新社、美联社、路透社)、GETTY图片社独家合作,提供丰富、及时的奥运信息。搜狐是北京奥运会第1个互联网赞助商。同时,许多体育知名人士、记者和体育专家也被各大网站签为特约嘉宾。例如足球评论员董路、李承鹏、篮球运动员刘炜、田径运动员刘翔等大批体育界名人纷纷开始开通体育博客发布体育信息和评论。

3.2.1. 2 体育类网站

体育类网站是各级行政部门管理的网站,上至国家体育总局,下至各省市体育局,一般都开设官方体育网站,如国家体育局网站中国体育信息网(www.sport.gov.cn)、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网站(www.olympic.cn)、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网站(www.sport.org.cn)、上海体育网站(www.shlottery.gov.cn)、黄河口文化体育信息网站(dywtj.dongying.gov.cn)等,这类网站发布的体育信息一般都具有实时性和权威性。

3.2.2 手机传播

通信功能的普及,使得手机作为移动通信设备而获得了极高的普及率。根据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大运营商发布的信息,截止到2015年12月底,我国手机的用户数量已经达到13.06亿,手机用户普及率达到95.5部/百人,已经超过美国与印度之和,跃居榜首地位。手机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介传播方式,“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已经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体育赛事和新闻的重要方式,因此,许多学者都把手机称为“第五媒体”。

4 新形势下网络体育传媒对传统体育传媒的冲击

传统体育报刊由于受到出版与印刷的种种限制,常常会导致新闻报道相对滞后一段时间,这样会使用户对其报道的消息吸引力大大下降,大多数用户更愿意选择形式多样、信息及时的专业体育网络去获取体育资讯,而不去购买隔天的体育报纸来获取体育赛事消息。同时,传统体育传媒为了追求利益,在赛事转播过程中不断地插播大量的广告,这样会使用户在心理上产生厌烦的情绪,这迫使大多数受众纷纷弃电视而投奔网络。

5 网络体育传媒与传统体育传媒形成融合互补

5.1 传播内容之间的融合互补

传统体育媒体因自身特点的局限性,难以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但是传统的体育报刊、体育广播、体育电台都有着丰富的体育赛事和节目,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体育信息资源发展过程中,传统体育媒体具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如体育电视有诸多赛事直播和报道权,体育报刊有着体育赛事的分析与评论,这些也都是网络媒体的信息来源。新技术手段给了传统体育媒体新的平台,将会涌现出更多方面的突破与探索,合作与共赢,甚至会有一些传统体育媒体通过收购技术型公司来发展新业务的可能。

网络媒体拥有海量的体育信息资源,其中各体育组织的官方网站上有包罗万象的赛事资讯和体育信息的最新动态;运动员、体育专家和相关体育从业人员的博客与论坛也是提供信息资源的重要方式。同时网络媒体还涉足体育用品、体育博彩资讯、国内外体育媒体前言论文。传统体育媒体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的渠道获得最有创意的、时效的、趣味的内容,增加相关版块,吸引更多的读者。

5.2 传播方式之间的融合互补

网络体育媒体作为一种新的大众传播媒介,它既具有传统体育传播媒介的表现形态和特征,又具有数字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功能和特征。网络体育媒体时效性和个性化使其具有吸引海量受众的优势。对传统体育媒介来说,观看体育电视节目或阅读体育报刊,在固定的时间内观看固定的节目或得到相对滞后的信息。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介融合后产生了手机报刊、网络电视等新型媒体,这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下载、收看和点播自己最喜爱的体育节目和赛事。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电信和广播电视三网技术的融合使得我国体育信息传播进入了全媒体时代,真正实现了信息传播时效性、多样性、互动性和个性化。在传播途径的融合中,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应尊重各自的运行规律,努力发挥它们各自的独特优势,网络媒体重点承担着体育赛事信息的传播,传统媒体则重点关注体育赛事信息的内容,有效地实现两者的对接与合作。

伴随着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发展和壮大,各大商业门户网站体育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同时,体育类报刊和体育电视等传统体育媒体也相继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开始在广大网民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体育媒体与传统体育媒体融合互补是我国体育媒体的发展方向,也是未来体育传播产业的发展趋势。在国家“文化兴国”的号召下,网络体育媒体与传统体育媒体积极合作互补,努力形成共赢模式。

参考文献

[1]推动文化建设是民主党派职责所系[N].团结报,2012,(3).

[2]鲍明晓.在传播体育中创造财富---体育媒体产业探索[J].体育文化导刊,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