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及中医证型分布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4
/ 2

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及中医证型分布研究

于江宏

哈尔滨市中医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6

【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及中医证型分布。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34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匹兹堡睡眠指数,调查患者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发生情况。根据《中医诊断学》中的诊断标准判断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结果:348例冠心病患者中,300例患者合并睡眠障碍,其中轻度睡眠障碍患者数量为141例,中度睡眠障碍患者数量为108例,重度睡眠障碍患者数量为51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气滞血瘀证型、气血两虚证型、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心血瘀阻证、胆郁痰扰证、痰浊内阻证、寒凝心脉证、心肾阴虚证、心肾阳虚证、肝郁气滞证、心火亢盛证患者数量分别为25/24/23/26/28/27/26/21/23/25/29/23例。结论:冠心病合并不同程度睡眠功能障碍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不同,随着患者睡眠障碍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医证型能由实证转变为虚症。

【关键词】:冠心病;睡眠障碍;睡眠质量;中医证型

冠心病是当前社会中的常见病,在患者生活质量提升,生活方式转变的基础上,该疾病的发病率逐渐提升[1]。该疾病一旦发生,患者的死亡率较高。一旦发生冠心病,则患者极有可能会产生睡眠障碍,每天睡眠时间少于6h的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性明显高于睡眠充足的人群。并且,睡眠障碍会提升患者交感神经兴奋性,能提升患者血压,影响患者激素分泌情况,导致患者产生糖脂代谢紊乱等[2]。同时,冠心病属于中医学的胸痹范畴,睡眠障碍属于中医学的不寐病。睡眠障碍多为思虑忧郁导致的,过度可损伤患者心脾健康,文章从该角度分析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基于此,研究以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为对象,分析患者的睡眠质量及中医证型分布,报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348例,收治时间(2021.1-2021.12),年龄在48-74岁之间,均值(61.87±2.81)岁。其中男性患者为182例,女性患者为166例。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资源参与研究治疗护理干预。②患者性别不限,年龄均在48-74岁之间。③患者睡眠障碍情况符合西医症状评价标准。④患者能主动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者伴有严重感染症状,甚至伴有休克症状。②患者伴有恶性心律不齐症状,或伴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③患者伴有精神疾病,或伴有认知功能障碍。④患者伴有严重焦虑抑郁症状。

1.2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对患者的是失眠情况进行调查,初步判断患者睡眠障碍发生情况。根据《中医内科学》为评价标准,评价患者的症候积分,对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进行调查。

1.3观察指标

调查患者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发生情况以及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采集数据应用SPSS 25.0软件统计分析。涉及计量与计数内容应用(62b508953f9d5_html_533cad43927aec2a.gif ±s)、%表示,并以t、χ2检验;组间数据对比统计学差异以(P<0.05)表示有意义。

2.结果

2.1睡眠障碍情况

轻度睡眠障碍患者数量为141(47.00%)例,患者匹兹堡睡眠指数评分为(6.82±1.41)分;中度睡眠障碍患者数量为108(36.00%)例,患者匹兹堡睡眠指数评分为(11.87±1.38)分;重度睡眠障碍患者数量为51(17.00%)例,患者匹兹堡睡眠指数评分为(18.25±1.51)分。

2.2中医证型分布

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如下所示。见表1。

表1 中医证型分布 (n/%)

中医证型

例数

占比

气滞血瘀证

25

8.33%

气血两虚证

24

8.00%

气虚血瘀证

23

7.67%

气阴两虚证

26

8.67%

心血瘀阻证

28

9.33%

胆郁痰扰证

27

9.00%

痰浊内阻证

26

8.66%

寒凝心脉证

21

7.00%

心肾阴虚证.

23

7.67%

心肾阳虛证

25

8.33%

肝郁气滞证

29

9.67%

心火亢盛证

23

7.67%

3.讨论

本次临床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300例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临床治疗中,对患者睡眠障碍的诊断方式多根据患者的失眠特征予以判断,并对患者进行对症下药[3]。文章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平滑患者的睡眠情况。该评价方式能对睡眠障碍情况进行客观的量化,能减少由于患者主管判断产生的误差。患者睡眠障碍程度越高,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越高。根据患者积分的高低情况,将患者分为第三组,分别是轻度睡眠障碍组、中度睡眠障碍组以及重度睡眠障碍组。

在中医典籍中,并无冠心病这一病症,但是根据冠心病的症状,能将该疾病归属于胸痹范畴中。中医《黄帝内经》中指出,邪在心,则病心痛”、“寒淫所胜,血变脉中......民病厥心痛。根据患者的疾病发生情况,能将确定患者当前的主要治疗方式为宣痹通阳。并且,患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心阳不足,心脉失养,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能以温通心阳,养血通脉为主要治疗方式。心肾阳虚、气阴两虚等会导致患者产生心脉痹阻症状,临床表现为气滞、血瘀等。为此,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能重点补充患者气血,重点通过理气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为此,在观察患者发病机制的过程中,应重点对自然因素以及社会因素两方面进行考虑,将疾病发生情况概括为虚、瘀、痰、热、寒、滞等方面。

睡眠障碍属于不寐症范畴,患者多由于外邪所感导致患者产生内伤,或者患者在思虑过度的影响下产生心神不宁的症状。尤其是患者年龄提升,加之疾病发生时间较长,导致患者产生气血失和、脏腑失调等症状,最终导致患者产生失眠情况。

总上所述,冠心病患者多发生睡眠障碍症状,并且,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能将患者中医证型分为气滞血瘀证型、气血两虚证型、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等。

参考文献:

[1] 张静,王晶心,王蕾,等. 光照疗法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心理应激和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2,38(6):461-466.

[2] 葛莎莎,程嘉萍. 2型糖尿病对睡眠呼吸障碍综合征患者心电图特征的影响[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2(2):154-156.

[3] 赵欣,贾丽芬. 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理疾病患者睡眠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9):1437-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