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地尔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2

前列地尔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研究

张丹

蒲江县人民医院 611630

[摘要]目的:探究前列地尔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择选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及研究组(n=40),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前列地尔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同时采用卒中前改良Rankin量表(mRS)及NIHSS评分来判定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统计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mRS评分及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临床疗效较好,且发生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临床可优先应用。

【关键词】前列地尔;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疾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群,其发病、致死、致残率在脑血管疾病中均属前列,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该疾病的临床症状十分复杂,现临床通常采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等神经保护药物进行治疗[1]。近年来,前列地尔在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能显著扩张病变局部血管,减少血小板聚集,加快脑部血流量,减缓动脉粥样硬化。鉴于此,本文试通过临床研究并结合相关理论,探讨前列地尔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一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择选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溶栓时间窗内拒绝转上级医院溶栓治疗患者),采用双色球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9:11,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52.32±11.20)岁;研究组男女比例为30:10,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53.14±10.91)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影响研究结果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的脑梗死治疗方案,对照组入院后采用常规脑梗死治疗方案,如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稳定斑块,适当降压,控制血糖,改善循环,抗凝等等。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进行治疗,将10ml的前列地尔注射液融入10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治疗,1次/d,用药至急性期结束。

1.3 观察指标

采用NIHSS评分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0-42)、mRS(改良Rankin,0-5)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状态进行评价,满分分值越高代表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临床疗效判定:将临床症状完全消失NIHSS评分减少至85%以上定义为显效;将临床症状基本消失NIHSS评分减少幅度在50%-84%之间定义为有效,症状无变化甚至进展NIHSS评分减少幅度在49%及以下定义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显效+有效)/组间例数*100%;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腹泻、皮疹、头晕、鼻粘膜出血)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62aaf4ed95d55_html_e650e1f908969261.gif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两组神经功能状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mRS评分无较大差异(P>0.05),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干预后均有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功能状况比较(62aaf4ed95d55_html_e650e1f908969261.gif ±s)

组别

例数

NIHSS

mRS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40

29.25±4.26

11.35±2.77

4.52±0.25

1.71±0.19

研究组

40

28.47±4.19

6.18±1.79

4.49±0.22

1.02±0.20

t


0.825

9.91

0.569

15.819

p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40

27(67.50)

10(25.00)

3(7.50)

37(92.50)

研究组

40

12(30.00)

18(45.00)

10(25.00)

30(75.00)

χ2


11.257

3.516

4.500

4.500

p


<0.05

>0.05

<0.05

<0.05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治疗期间共出现1例皮疹以及1例腹泻病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则出现2例皮疹、1例腹泻、2例头晕病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P<0.05)。

三 讨论

急性脑梗死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好发于中老人群,致死及致残率较高,患者在发病后,短时间内血液粘稠度急剧增高,导致血小板或动脉粥样斑块聚集,进而堵塞血管引发脑梗,如缺血超过5min,则该部位脑细胞有较大概率发生不可逆坏死,此时就算是得到治疗也无法再恢复[2]。因此该疾病的主要治疗目标是疏通血管,恢复脑组织正常血供。在当前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方案中,通常采用溶栓药物进行治疗,通过静脉给药的方式在避免伤及脑神经的同时,疏通堵塞血管,通过减少血小板聚集防止再次发生血栓,使得脑组织供血供氧恢复,缓解其临床症状。前列地尔也称前列腺素E1,是前列素的一种,属于强力扩血管剂,在人体多种器官均可产生,能显著抑制血栓生成速率,改善脑组织缺血半暗带的供血,改善神经功能状况。随着临床对前列地尔的不断研究[3],人们发现前列地尔在各种血栓病症中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主要成分PGE1能使环磷酸腺苷及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增加,进而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的作用[4]。同时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前列地尔对氧化物的形成有抑制作用,通过抑制缺血区域氧自由基生成,起到再灌注损伤预防作用。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采用前列地尔治疗的研究组患者在NIHSS、mRS评分上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较采用常规治疗方案的对照组更低,表明前列地尔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且从不良反应发生率来看,研究组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表明前列地尔副作用较小,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2.50%,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表明其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临床疗效显著,且发生不良反应较少,用药安全性值得肯定,临床可优先应用。

参考文献

[1]雍先毅,单利华,丁雪萍,付新征,饶华强,任周明,乐添.前列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18,25(08):8-9.

[2]倪光.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06):129-130.

[3]刘汉臣,张琦.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01):193-194.

[4]陈艳.急性期脑梗死应用前列地尔治疗的疗效观察[J].当代临床医刊,2017,30(06):3529+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