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概念下建筑设计的应对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1
/ 2


绿色低碳概念下建筑设计的应对策略

董瑾勋

陕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环保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为了更好适应社会的发展,建筑行业也提出了绿色建筑的理念。在绿色建筑理念的影响下,建筑设计开始向信息化、绿色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设计方案信息化可以提高建筑整体的资源调配,提高资源利用率;建筑用材绿色化可以有效减少建筑行业造成的污染;建造方式标准化可以提高建筑施工工作效率,进一步减少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污染。将结合实际案例,对绿色建筑理念下建筑设计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关键词:绿色低碳概念;建筑设计;应对策略

引言

绿色低碳在工程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可以为建筑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在我国大力推进环境保护的过程中,需要增加对环保材料的使用量,应用绿色节能技术促使生态系统循环运行。绿色建筑是一种特色、新型的方法,合理应用绿色施工工艺与绿色材料,可以将施工对环境形成的污染控制在最低水平。

1低碳绿色理念下建筑设计的必要性

经济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条件的同时,也使我们面临巨大的挑战。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生产中产生的大量废气、人们出行中的汽车尾气等,都对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在种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部分城市的空气质量较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部分珍贵的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严重污染,大大缩小了其生活范围,甚至使它们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大量废水会对河水造成一定的污染,对生活用水的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威胁。工业生产、建筑行业产生的大量垃圾,对生活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就我国人民的生活现状来看,整体的生活环境质量较低,因此,低碳绿色理念下的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在建筑设计行业,设计人员应改变传统的设计思维意识,将低碳绿色理念全面落实于建筑设计工作中,共同推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绿色低碳概念下建筑设计的应对策略

2.1积极选用可再生清洁能源

低碳理念下,建筑设计人员应积极选用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一方面,要求因地制宜地选择节能系统,采用科学合理的能源利用方式,由此才能充分适应不同地区的地域特点。例如,对于中国北方的城市,要重视建筑本身所具备的保温性能,不断寻找建筑采暖的新能源,以减少传统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另一方面,基于低碳理念的现代建筑设计也应加强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电、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设计者应在现代建筑设计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合理利用这些可再生能源,以有效替代传统能源,如在建筑物中安装太阳能屋顶热水器、太阳能集热器等能量收集设备,有效利用太阳能,实现真正的低碳建筑设计,从而实现建筑设计的全面优化与完善。

2.2采用环保型材料

只有在建筑设计、实际施工环节中综合考虑建筑材料、施工设备等因素,才能使建筑设计达到相应的低碳绿色标准。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建筑施工过程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建筑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危害更是明显,所以,在建筑设计、施工环节采用环保型的建筑材料是实现建筑设计低碳环保目标的有效方法之一。建筑企业不仅要选择环保型的材料,还要对部分材料进行回收利用,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低碳绿色背景下的建筑设计。比如,设计在完成对环保型材料的选择后,还要对建筑设计的整体进行统一处理,提升室内与建筑之间的协调性,从而达到降低投入成本的目的;通过对环保型材料的筛选,将其合理应用于建筑施工中的各个环节,实现施工材料的优化配置,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环保材料的使用率;对建筑材料的整体消耗进行质量把控,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尽量选择一些可循环使用的绿色环保材料,并对施工过程中的废弃材料进行二次利用。

2.3低碳理念与建筑形态设计的优化结合

在建筑方案设计环节,从节能环保层面思考建筑设计方式,设计建筑形态,将节能与形态设计结合在一起,提高绿色建筑设计的合理性,选择定量分析的手段,计算工程量模拟设计方案,分析建筑在能源消耗方面的情况。通过合理的方式提高绿色建筑整体设计质量,在建筑设计方面需要关注建筑外观呈现效果,还应该将绿色建筑技术与形态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建筑在拥有良好外观的同时,提高建筑的节能性。在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人口数量暴增,对建筑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因此,需要在建筑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快速推进绿色建筑设计,完成建筑在形态设计方面的升级转型工作。关注建筑在遮阳、采光方面的需求,通过绿色建筑技术改善建筑遮阳、采光的条件,如在夏季通过百叶窗调节室内光照面积,用户可以通过百叶窗调节室内温度。

2.4建筑平面低碳设计

夏季是住宅建筑产生能耗的主要季节。有效的自然通风可以显著改善室内热环境,降低夏季空调能耗。其中,室内隔墙的平面结构是直接影响建筑物室内有效通风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对穿堂风的生成。如果可能的话,理想的室内设计方法是将居住单元的内部尽可能敞开,尽可能满足自然通风的要求。除了一些需要拆分的空间,其他单元的内部功能空间不拆分,仅做不同的功能拆分,通过象征性的细分边界来最终实现优化设计效果,这类边界可以是室内家具,也可以是地面水平高等。

2.5落实建筑选址及基础环境设计

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合理选择建筑位置。在选址的过程中,需要综合具体的环境以及相关条件,落实建筑各个功能区域的分化。设计应满足项目本身的生产、生活和节能环保需求。避免建筑本身与自然生态环境完全隔绝,避免完全改变既有生态环境。建筑的整体环境设计过程中,也需要坚持绿色低碳理念。本设计景观规划突出四项原则,分别为可视性原则、均好性原则、易维护性原则、可参与性原则。

2.6保温优化设计

低碳绿色建筑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建筑保温设计是其中的重点环节,设计人员在该环节的设计过程中,不仅要选择科学的承载材料,而且要充分考虑保温材料,以实现建筑方案的优化设计,确保建筑物保温设计的耐久性,实现降低建筑物导热系数等目的,从而落实对建筑保温设计的优化措施。对于建筑内部结构的设计,在进行保温层材料的选择上,工作人员应优先选择珍珠岩砂浆等建筑材料,从而提升建筑的保温性能,实现绿色建筑的设计要求,有效改善以往单一性保温材料带来的不利影响,并通过科学选择保温材料来实现建筑低碳绿色设计理念。

2.7设计方案信息化

设计方案的信息化包括从建筑物的设计、施工管理以及后期建筑的管理维护的信息化。在这之前需要收集大量的建筑信息,这就要求在开展新建筑施工时要铺设足够数量的传感器,收集建筑在施工和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由于绿色建筑理念下建筑设计方案越来越复杂,涉及的专业越来越多,生成式设计可以通过计算机生成上千万种设计方案,并筛选出最科学的方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低碳绿色理念下进行建筑设计,是当今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现实价值。将低碳绿色理念与建筑设计进行有机融合,能够使设计人员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问题,为提升建筑功能提供设计思路,促使建筑设计能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从而满足人们高质量的生活要求。

参考文献

[1]马燕燕.基于低碳理念的住区规划设计研究[J].居舍,2021(21):94-95.

[2]孙帅丽.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措施[J].居舍,2021(21):98-99.

[3]金艳,杨先瑞.低碳设计理念下的高层住宅建筑设计[J].低碳世界,2021(5):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