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不宜全面改造而应综合治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7
/ 2

城中村不宜全面改造而应综合治理

张志威

深圳市龙华区观湖街道建设工程事务中心

摘要: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导致了城中村的大量形成,因此城中村的产生的问题治理工作也成为了当前城市发展的首要工作。城中村不仅是一种空间范围,也是我国常见的社会形态。如何改善城中村引发的各类问题,不应当仅仅根据问题本身来进行探讨,应当立足于当前社会发展的角度,去审视城中村给城市带来的影响,寻找适用的解决方案。在治理的过程中应当分清主次开展治理工作,加快城中村与城市的融合速度,让城中村的价值得到更加全面的展现。

关键词:城中村;综合治理


从当前的整体城市建设形势而言,城中村并不是以全面改造,而应当将城中村进行综合治理,解决城中村目前存留下来的问题,要根据城中村的问题完善相关制度,让城市得以发展。只有正视城中村存在的问题,并且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度分析,提供相应的策略,才能够更有效的建立社区监管机制,解决城中村给城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让城中村实现真正的发展。

一、城中村不宜全面改造而应综合治理的原因

只有对城中村的各项功能进行公平公正的审视,才能够对城中村的发展方向进行正确的引导。城中村问题是我国实现城市发展的必经问题,不能针对特例进行改革,要针对整体的发展情况进行策划,立足于我国国情推动城中村城市化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加强城中村的设施建设,让城市与城中村能够共同发展,缓解城市的整体压力。如果相关政府想对城中村进行全面改造,那么首先应当对城市中心整体进行综合治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推动城中村建设。只有利用相关政策推动城中村的整体建设,才能真正实现“大混小居”的格局,让城中村迎来更好的发展,加快我国城市化建设速度[1]

62833d71c81d6_html_177efa904b7c3de7.jpg


二、城中村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流动人口数量过多,管理难度大

城中村的房租相较于城市内的建筑价格较低,很多城中村内有多套价格低廉的房屋进行对外出租,这些廉价的出租房屋给许多外来就业人员提供了居住的地方。这种情况下会吸引更多外来人员进入城市内就业,因此城中村存在最普遍的问题之一便是流动人口数量过多,当人口数量达到一定极限,对于城中村的整体管理而言十分不利,也很难进行统一的人口管理,这种情况对治安工作也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考验[2]

(二)犯罪现象多发

由于城中村内流动人口数量较多,人口数量密度较大,而且城中村内有很多昏暗狭窄的小路,因此很容易产生犯罪活动。外来流动人口中不乏有许多贪图利益不择手段的人员,这些人在见识到周围的环境适合作案后,会选择通过犯罪手段达到自身的目的。这些现象的存在给普通的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威胁。犯罪现象多发也是城中村目前面临最严峻的问题之一,这些进行犯罪的流动人员大多学历较低,城中村的人口复杂程度,给他们的身份进行了更好的掩护[3]

(三)外来人口聚集,团伙性犯罪突出

由于地点的特殊性,外来人口通常以血缘地缘关系结成社会关系网络。这种情况下外来人口大量聚集容易引发团伙性犯罪,这种犯罪一旦发生,将会对该地区造成较大的影响。外来人口聚集促使了团伙性犯罪的出现,让城中村的发展面临着严重威胁。

(四)征地纠纷不断

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提升,城中村的征地纠纷不断发生。很多村民失去了平日赖以生存的土地,为了获得更高补偿,很多村民建设了各种违法房屋,同时也对拆迁金额不够满意,导致很多征地纠纷的发生,给城中村的治安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三、城中村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法律理念普及落后

相较于城市的精神文化建设,城中村的法律意识普及相对落后,很多村民没有接受过法律观念的普及,导致了许多村民法律意识缺失,这种情况将会严重影响城中村的治安管理,因此法律观念普及工作非常重要。

(二)贫富差距过大,居民心理失衡

城中村内的很多人虽然进入城市后的初衷是打工赚钱,但是城中的贫富差距过大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这种生活突如而来的落差感很容易让流动人员的心理受到刺激,这种刺激可能会导致他们利用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钱财。因为是流动人口,他们所面临的心理压力较小,认为即使自己做了坏事也无法查找到自身的身份,因此在城中村内,很容易出现犯违法犯罪现象[4]

(三)流动人口多,人员素质有差距

城中村内的流动人口过多,且流动人口大多是处在社会底端的人群,他们的学历普遍较低,整体素质偏低,对相比于原始居民素质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会导致他们在生活中积累很多不满情绪,为了排解这些不满情绪,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此人员素质的差距可能让城中村的发展滞后。

(四)存在不合理拆迁现象

征地拆迁一直是城中村建设的主要阻碍之一,很多的不合理拆迁现象会引致村民的不满。在村民获得拆迁补偿款后,由于数量不同,会让很多村民有心理落差,因此,解决不合理的拆迁现象才是当前促进城中村发展的主要途径。

四、城中村综合治理的建议

(一)加强城中村环境整治力度

为了保障居民的居住安全,应当加强城中村环境整治力度,对城中村的一些违法犯罪现象及时进行处理,并且对当地的一些安全隐患进行调查,在偏僻的小路设置路灯等照明设备,在犯罪易发生的地段安装监控摄像,这样能够有效减少城中村的犯罪情况发生。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为优越的城中村,可以实行全封闭或半封闭管理,这样能够更好的保护居民的居住安全[5]

(二)加强法律知识普及

为了提升城中村的安全性,需要加强法律知识的普及,让城中村居住的村民与流动人口定期接受法律知识培训,让他们了解法律的重要性,规范他们的行为,打消一些人使用违法手段获取不正当利益的想法。

(三)创新流动人口管理制度

为了保障城中村居民的居住安全,首先应当创新流动人口的管理制度,只有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监管,才能有效预防流动人口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要根据城中村的整体情况策划出合理的管理制度,让流动人口受到更多条例的管束,这样能够规范他们的态度,及时打消他们的错误思想。

(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只有加强城中村的文化建设,才能让更多人的文化素质得到提升。流动人口的整体素质偏低,因此加强他们的文化素养至关重要,只有提升他们的文化内涵,他们才能更加积极的进行工作。保持乐观的态度生活,避免他们因知识的缺乏走上错误的道路。

(五)优化警力资源

在城中村违法犯罪现象发生的过程中,警力资源的不足是影响整体治安建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在城中村的整体规划内加强科教强警战略,让警力资源在城中村的建设中能够更加完善的运用,同时派遣更多警力对城中村的一些违法现象进行处理,保证城中村的居民安全。

结语:

综上所述,城中村的综合治理关系到城市的整体发展,因此应当基于我国国情对城中村的发展问题进行探讨。面对城中村普遍存在的问题,应当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从问题的根源入手,解决城中村存在的问题,加快城市的整体发展速度,让城中村与城市更好的融合,提升城中村居民的居住体验感,创建一个优质的居住环境,让城中村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 纪芳. 集体主导型双轨治理:城中村治理的实践路径 ——基于武汉市一个城中村的实践调查[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21,23(1):76-86.

[2] 黄晓星,丁少芬. 治理有效:城中村的治理失序与乡村治理重构[J]. 广东社会科学,2021(3):210-223.

[3] 林志聪,王枫云. 城中村社区:秩序生成、失序风险及治理进路[J]. 长白学刊,2021(3):120-127.

[4]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中村治理研究[J]. 中国财政,2020(20):50-52.

[5] 徐容. 从"应被治理之地"到"生机勃勃的家"——理解城中村的新视角[J]. 文存阅刊,2020(42):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