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儿孤独症的康复护理中应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7
/ 2

在小儿孤独症的康复护理中应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的效果观察

李悦

榆阳区人民医院榆林市儿童医院 陕西 榆林 719000

摘要目的 对小儿孤独症患者进行图片交换沟通系统护理的分析,以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1月我院小儿孤独症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以随机数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25例)进行图片交换沟通系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发现,实验组SDS和SAS评分数据更优、护理满意度增高,经检验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小儿孤独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SDS和SAS评分,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小儿孤独症;康复护理;效果分析

对小儿孤独症患者进行图片交换沟通系统护理可以很好的缓解患者病情,提高患者对自身的自理能力。若无法及时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治疗,重则加速病情发展,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常规护理可以起到一定效果,但护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我院对小儿孤独症患者进行图片交换沟通系统护理,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1月我院小儿孤独症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以随机数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25例)进行图片交换沟通系统护理。其中对照组年龄(3~14)周岁,平均( 6.45土2.35)周岁,女9例,男16例;实验组年龄(4~15)周岁,平均(6.29士2.41 )周岁,女10例,男15例。两组患者生理状况相似,脏器功能、血象和心电图情况良好,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拥有较强的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对于两组患者分别实施相应护理方案,对照组(25例)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25例)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外加进行图片交换沟通系统护理,其具体方法如下:

1)常规护理 医护人员根据常规护理流程,为患者合理安排治疗流程。在入院后应尽快进行疾病评估,要求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多与患者交流从而了解患者的内心,及时、有针对性对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引导患者自助更衣、进行摄食训练。

2)图片交换沟通系统护理

依据患儿病情轻重程度循序渐进,令患儿先从借助图像资源开始,逐步过渡到借助其他增强物,共分为如下6个训练阶段。

以物换物 提供训练图卡给患者,令患者挑选自己喜欢的对象递交给训练员,再进一步对其他兴趣物品进行换取。在不同阶段可对训练员进行更换,但训练员需始终注意避免口头提示。

增强自发性 在前一阶段建立了以物换物等基本沟通模式后,患者应有能力在无外界帮助情况下,自行选择自己的兴趣图卡进行物件换取。逐渐淡出训练员角色。

识别图卡 为进一步提高患者识别能力,增加图卡的数量,令患者从增多的图像中进行挑选并交换。还可以使用空白图卡、交换位置、变换颜色等方式进行辅助训练。

造句练习 提高训练难度,令患者学习造句。可以使用例如,“我要+对象”,等造句方式,逐步让患者熟悉组织句子的技巧。

表达需求 训练员向患者提出有关个人需求的问题,视患者的反馈情况进行相应的延迟提示。

表达意念 令患者对非个人相关需求方面,进行描述和评价。

1.3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SDS和SAS评分。

1.4数据处理

使用SPSS25.0处理数据,对护理满意度,用2检验,以率(%)表示;对SDS和SAS评分,用t检验验证,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对照组和观察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综合满意率72.00%,实验组综合满意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检验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十分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综合满意率

对照组(n=25)

12

6

7

18(72.00%)

实验组(n=25)

19

5

1

24(96.00%)

x2

4.160

0.117

5.357

5.357

P

0.041

0.733

0.021

0.021

2.2护理前后SDS和SAS评分

护理前,对照组与实验组SDS和SAS评分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SDS和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和SAS评分对比(6282f200aa272_html_fb08d2a70fa68bb7.gif ±S),分

组别

时间

SAS评分

SDS评分

对照组(n=25)

护理前

54.62±4.23

55.04±12.32

护理后

50.21±1.14

48.43±11.21

实验组(n=25)

护理前

54.71±4.25

54.09±12.48

护理后

46.56±2.18

40.41±10.15

护理后T

7.418

2.651

护理后P

0.000

0.010

3.讨论

小儿孤独症作为一种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活动内容狭窄、刻板重复的行为、兴趣、社会交往障碍等,通常受遗传因素、器质性损害以及神经生化因素等影响[1]。由于该病治疗时间长,患者年龄小,患者通常具有焦虑等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上,常辅助以康复护理治疗[2]。在如今日益提高的医学技术下,图片交换沟通系统护理利用图片交流的方式引导患儿勇敢表达其想法以及愿望,强化和孤独症患儿之间的交流效果,可以更好的弥补进行常规康复护理治疗的不足[3]

在该对比实验中,实验组SDS和SAS评分明显降低,护理满意度显著增高,均优于对照组,经检验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小儿孤独症的病例,对其进行图片交换沟通系统护理,可以使患者的治疗期间满意度明显提高,缓解患者情绪,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应用性较高,值得使用。

参考文献

[1] 付忠莲,叶思思,胡金秀,刘永萍.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对多重障碍儿童沟通表达成效的个案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8,38(10):146-148.

[2]周晓雯.近十年国外自闭症谱系障碍共同注意力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基于WOS数据库的CiteSpace分析[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3(1):104-109.

[3]竹筠,朱晓华,龚蕾,等.孤独症患儿康复干预中引入图片交换沟通系统的效果探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20,37(4):422 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