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位滴定法原理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6
/ 2

电位滴定法原理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黄月明

45212319920122**** 广西民生中检联检测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电位滴定法是电位分析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电位滴定法按照电位和电级的升跃来定位滴定的终点,有效规避了化学滴定法中滴定终点和计量点不同步而产生的误差。电位滴定法主要适用于浑浊有色样品。和其他食品安全检测法相比,其精准性更高、检测更加方便、分析指标更加全面,能实现连续测定,大大提升了测定效率,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基于此,对电位滴定法原理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位滴定法;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引言

在人们的生活中,食物是维持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物质。因此,人们非常重视食品。特别是其质量安全问题,我国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检测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创新,对不同的食品采用不同的检测技术,充分发现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并依法向厂家起诉,禁止问题产品上市,以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控制,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1电位滴定法原理及测定装置操作

电位滴定法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是检测电位的改变。主要根据电位电极之间的关系和待测离子的活度,并遵守能斯特方程。滴定时,向溶液中插入一支指示电极,能够使滴定剂和待测离子有电位响应,从而实现有效检测。另外,在慢慢加入滴定剂的过程中,滴定剂和待测溶液的离子发生化学反应,浓度发生改变,电极电位也发生对应改变。等到达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离子活度迅速发生改变,电位也迅速发生变化。根据到达极点的标准来滴定溶液消耗量,能够计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和其他方法相比较,电位滴定无需准确检测电极电位值,因此,温度等外界影响无足轻重,其精准度要远远高于直接电位法。同样地,与指示剂滴定法对比,电位滴定优点较为明显,能够滴定浑浊和有色试样的液体,而且装置较为简便,便于操作和实验,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自动、连续滴定,大大提升了滴定效率,给实际食品的检测技术提供了参考。

2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2.1保障食品安全

在食品质量安全方面,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起到了过滤器的作用,阻止劣质产品、超标产品进入市场,将垃圾产品排除在人们的购物圈之外,给人们提供了有信心的食物。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是规范食品市场的手段,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可以为监管机构进行检测提供技术保障和依据,工作效率可以大大提高。近年来,降低我国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进步、国家对食品安全的严格要求密不可分。

2.2提升市场监管力度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难点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随着经济的发展,食品的种类逐渐增加,食品生产商家也日益剧增,出现了很多以家庭为主的小作坊式食品加工厂,加大了食品质量的管控难度,监管部门无法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录在案,食品的生产质量也就无法得到保证,导致许多食品存在安全隐患。开展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有助于找到食品生产的源头,从根本上消除假冒伪劣产品以及食品安全不达标的产品,为提高市场监管力度提供重要的依据。另外,通过对违法销售劣质产品的商家给予惩罚,可以起到规范生产经营者行为的目的,进一步保证食品生产的安全。

3电位滴定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3.1电位滴定法在食品过氧化值检测中的应用

过氧化物值是衡量脂肪和脂肪酸氧化状态的指标,可用于判断食物是氧化还是变质。通过证明脂肪食品为主要成分的过氧化物值,可以评估食品变质程度。长期食用高过氧化物值食品是诱发胃癌、肝癌、心脏病等疾病的重要因素。实际上,食品中过氧化物值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色谱、指示剂滴定法、电化学法和电位滴定法。例如,用滴定法测定蛋糕的过氧化物值,结果表明电位滴定法和手工滴定法没有太大差异,检查结果重现性好。但是,手动盲滴定可能会导致一些检测错误。因此,如果样品数量少,可以使用手动滴定法。样品量大时,用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电滴定过氧化物值。例如,用于食用菌中二氧化硫残留物电位滴定法的样品溶液为氯仿-铁醋酸混合物、饱和KI溶液、三级水、滴定溶液为碘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为磺酸钠Na2S2O3标准溶液。

3.2检测二氧化硫的含量

有的食品生产厂家为了使食品外观看起来色泽良好,会加入二氧化硫,致使其严重超标。当消费者食用过多此类食品,会对健康造成巨大威胁,易引发胃病、咽炎等不良症状,有的还会对肺及肝脏造成损伤。传统的二氧化硫含量测定法为蒸馏滴定法,检测效率较为低下,不利于对大批样品进行检验,此时可以运用电位滴定法。如在检验酒类食品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时,首先使用碘量法检测,为避免溶液挥发,无需放置碘标准溶液,否则溶液浓度易发生改变。之后运用电位滴定技术,精准判断滴定的终点,实现自动处理信息数据,避免了手工处理的复杂流程。还可运用自动化电位滴定设备和定氮仪设备检测其残留量,整个流程自动完成,只需耗费几分钟时间。就能够检测大批样品。

3.3准确检测脂肪酸值

检测食品中脂肪酸值主要用于确定食品中游离脂肪酸的工资指数。通过精确测定脂肪酸值,可以通过指定100克中和食品中游离脂肪酸所需的氢氧化钾量,快速确定食品变质的状态和程度。发现玉米饲料中脂肪酸数据值分别用手工滴定法和电位滴定法测定,两种技术方法检测的结果在同一范围内。电位滴定的最终检测结果标准偏差低,重复性好,但测量值高于手工测量技术。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滴定时间长、脂肪酸弱、空气中CO2干扰点最终确定、检测结果高造成的。采用电位滴定法时,应严格控制运行速度,以免影响整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食品安全检测质量提升对策

4.1提高食品检测技术水平

要不断提升食品检测技术水平,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就要提高检测技术的针对性。当前,我国需加大对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科技发展与重视,不断提升检测技术水平,以保证检测成效。我国食品检测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经过长期努力和实践总结,我国食品检测技术有了一定的进步,但相关研究仍存在不足,需要从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结合现有的食品检测技术,适当引进先进技术,进而提升我国食品检测技术水平。同时,我国食品种类、数量丰富,检测工作面临较大挑战,相关人员需要重视检测效率的提高,同时保障检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4.2构建食品安全检测机构

为保证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有效性,在建立食品安全检测机构时,合理规划和调整相关食品安全检测部门的职能,对管理方式进行更新,明确部门职责,真正做到负责任。首先,在资源配置方面,为了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通过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的工作效率。二是在保障食品安全检测部门工作职能的基础上,提高对第三方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的关注度,加强政策支持,积极引进先进的食品检测技术,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机制,并做好相关监管工作,确保相关工作有序开展。三、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机构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确保检测工作的有效开展。

结束语

近年来,地球生态环境逐渐恶化,食品也受到了污染,人们面临着严重的食品安全危机。在此背景下,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研究加快提升食品安全的策略,食品安全检验变得尤为重要。通过食品安全检验技术,能够检测食物中的有害物质和各个营养成分的比例,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因此应通过对比各种不同的检测方法,选取最佳的检测技术,并运用到食品安全检测中。

参考文献

[1]刘莉.电位滴定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21(23):166-167.DOI:10.16043/j.cnki.cfs.2021.23.117.

[2]徐嘉澴.电位滴定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21(20):181-182.DOI:10.16043/j.cnki.cfs.2021.20.112.

[3]王玲锋.浅析电位滴定法测定食品过氧化值的影响因素[J].中国食品,2020(23):119-120.

[4]谢亚丽,张静,吴琦.电位滴定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20(12):172.DOI:10.16043/j.cnki.cfs.2020.12.140.

[5]马立利,王胜楠,许雯,杨志超,丁奇,观文娜,贾丽.电位滴定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11(03):758-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