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派古琴档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06
/ 2

浦城派古琴档案

余荣军

(浦城县接待中心 南平 353400)


摘要:浦城是闽越文化的摇篮,有四千年人类文明史,是福建最早置县的五县之一(公元196年)。浦城剪纸列入国家级,浦城派古琴、传子木偶、丹桂茶制作技艺、包酒酿造技艺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浦城派古琴兴盛于清代后期,琴风苍劲饱满、潇洒脱俗,指法疾缓有度、细腻鲜明,对近、现代古琴音乐的制曲、打谱、演奏、琴乐审美、教育传承等方面均有独到见地和极大促进。

关键词:浦城;古琴;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图法分类号:G279.29

一、浦城派古琴的历史

浦城派古琴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是中华民族文化珍宝,在中国乐器中地位尊崇,具有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等特点。相传伏羲氏作五弦琴,谓之“宫商角徵羽”,西周时发展为七弦琴,谓之“宫商角徵羽文武”,故古琴亦称七弦琴。古琴广受古代文人雅士的欢迎,在清朝时更发展得如火如荼,相继出现了很多古琴大师,并由此产生了最有影响的四个大流派,即浙派、苏派、川派和浦城派。浦城派古琴道光年间初具雏形,流传至今已一百七十多年,传承久远底蕴深厚,作为近代古琴四大流派之一,在中国古琴艺术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格外受到艺术爱好者的关注。在中国文化欣欣向荣的今天,浦城县作为浦城派古琴发源地,鼎力传承古琴文化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性和迫切性。积极继承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把浦城派古琴文化推向新时代,更是浦城人的光荣使命。

浦城派也叫做闽派,明朝时即自成一派,清朝时琴家祝桐君在闽派的基础上开创浦城琴派,以风格安静淡缓而闻名,祝桐君为福建浦城人,名凤喈,字桐君,出生于琴学世家,自幼受父兄熏陶指导,家中收藏古琴良多,筑十二琴楼贮之。浦城派的风格特点非常鲜明,指法细腻,弹奏起来听着感觉不仅苍劲还很有力度,琴风有一种洒脱不羁的享受,并且快慢节奏是循序渐进的。浦城派主要琴著是《与古斋琴谱》和《琴学入门》,这两篇著作几乎讲到了琴学各个方面的理论,它对于古琴音乐打谱、制曲、演奏,甚至琴乐审美和教育传承等很多个方面都作了详细讲解,并且见解有针对性。可以说是因为有了琴家祝桐君的这两部作品,浦城派古琴才从真正意义上成为了具有影响力的一个大流派。

二、浦城派古琴的传承

(一)发源地

浦城位于福建省最北端,地处三省七县交扼区域,马可·波罗、陆游、徐霞客、郑成功、林则徐等无数商旅游客、文人才子曾在此流连驻足。宋代大贤朱熹、南朝诗魁江淹在此讲学传道,名儒大家汇聚,文学氛围浓厚,琴学也由此逐渐兴盛。在嘉庆时期,浦城古琴到了它的黄金时代,出现了祝李祖曾四大琴家,祝家十二琴楼、祖家皆山堂琴楼、李家酌海琴楼......各展雄姿,正是琴家云集、琴学昌盛。

(二)代表人物及著作

1.祝桐君著《与古斋琴谱》《与古斋琴谱补义》

祝桐君家学渊源,父兄皆好琴,主要受兄长祝凤鸣(字秋斋)指导,数十年致力于古琴研究和传承,广泛搜集汇总整理,并详加校订注解了《春草堂琴谱》等明、清时期刊印流传的三十余种古琴谱集,悉心撰著《与古斋琴谱》《与古斋琴论》《与古斋琴谱补义》《琴诀》等琴论专著,从不同角度讲述琴学理论,见解独到,内容丰富精彩,其中尤以《与古斋琴谱》《与古斋琴谱补义》为代表。祝桐君由此成为浦城(闽)派古琴的一代宗师,家传秘谱主要有《风云际会》《渔樵问答》《平沙落雁》《石上流泉》《阳关三叠》《古琴吟》等代表曲目,史载之曰“所至名噪一时,以琴受业者,恒不远千里而来”。

2.张鹤著《琴学入门》

张鹤是浙江人,浦城派的另一位重要琴家,并且他还有另外一重身份——玉清宫的道士,诗书琴画皆为其所长。由于一次偶然的机缘,张鹤和浦城琴家祝桐君两个人一见如故,引以为知己知音,并拜师于琴家祝桐君后专注于学习浦城派琴艺。后来又深入研究了《与古斋琴谱》中的理论,融汇编辑成了《琴学入门》这本著作,书里面收录了二十首琴曲,成为近代以来有较大影响力的入门琴书。这本书在同治三年时初次出版。书中收录的《阳关三叠》和《渔樵问答》等曲目是当时流传比较广泛的古琴曲目。

3.陈世骥著《琴学初津》

陈世骥是一位既擅长抚琴还喜爱书画的吴江人士,深得琴家祝桐君著作的真传。他在翻阅《与古斋琴谱》后深受书中内容的启发,便决定深参详研,并按照书中讲解的弹奏技巧不懈练习。在一次又一次弹奏中,又渐渐融合了《琴旨》中的些许内容,经过与友人多次研讨修改后,历经二十余载终于在公元1902年定稿,最后编写出了《琴学初津》,虽然还没有来记得刊印,但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力。陈世骥在他著作的《琴学初津》中对许多琴曲都做出了详细讲解,在《琴学初津》的《制曲要篇》内容中,表达了他对制曲等多方面的观点论述,很多观点上延续了祝桐君的理论,使其要义再次升华,让大家看到了很多耳目一新的观点。他还总结了内篇五功,主张各方面的综合运用,相互辅助融合,才能够凑出美妙的琴音。

三、浦城派古琴的价值

()学术研究价值

中国古琴的制琴、操琴、打谱等技艺在祝凤喈的不断钻研下进行创改,终于让古琴乐器、乐曲有了质的发展飞跃,尤其成为了很多古琴爱好者及学者的福音,让大家都能够更加容易理解、容易学习、容易掌握古琴技法。他收集整理的琴曲弥补了中国古琴琴曲的稀缺性,挖掘延续了琴曲、技艺和理论的传承,使后人对于古琴乐理知识的艺术研究有了充分支撑。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到曲目、从记谱方法的提升到丰富的弹奏方式,浦城派古琴都散发出了独有魅力,彰显着中国音乐艺术的博大精深。浦城派古琴与闽派古琴一脉相承密不可分,所以研究浦城派古琴艺术所蕴含的高深寓意,对福建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用艺术价值

浦城派古琴是璀璨的中华文化遗产,它的艺术内容有着非常丰富的历史沉淀,积极地研究保护浦城派古琴艺术,能够增进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加大力度促进古琴这门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完善和发扬光大。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闲雅也促使新的一代接受良好的艺术熏陶、提升对人格修养的追求。它所形成的文化印记将持久而广泛的影响着中国文化艺术史,传递中国人独有的精神气度、行为品格。另外,浦城派古琴也将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音乐史增添上浓重的一笔,进一步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1. 结论

中国是古而又新的国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琴家祝桐君为家乡和后人留下了浦城派古琴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这不仅是他关爱自然、天人合一的艺术结晶,更是他胸怀家国、忧国忧民的精神结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今天的我们承继了世界文明史上唯一的连续性文明——中华文明,理应大力传承发展浦城派古琴等中华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范文澜,中国近代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

[2]福建省博物馆,《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油印本),1978.

[3]李禹贤,八闽琴史略(未刊).

[4]琴家祝桐君与古斋琴谱.

[5]张鹤,琴学入门[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

[6]顾梅羹,琴学备要(手稿本)[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7]许健,琴史新编[M].北京:中华书局,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