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降低原水补水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9
/ 3

浅析降低原水补水率

聂惠林

中海油珠海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 广东珠海 519050

摘要:介绍了生产日报表统计时发现全厂原水补水率有偏高现象,补水率控制的不好,没有稳定在一个相对较低值,存在原水补水量大的情况,通过不断分析,努力找出导致原水补水率偏高的主要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和措施,以达到降低原水补水率的目的,经验证,方法可行,效果明显,是企业降本提效的重要举措之一,值得推广。

关键词:补水率;偏高;措施;降本

  1. 概述

现如今,由于国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以及国内市场竞争日趋加剧,传统企业面临的生产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企业如何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占有席位,必须不断广开思路,深挖潜力,在重点节能降耗、提质增效方面拿出实招、硬招。才能在市场抢得先机,赢得主动。为此,节约成本,减轻企业经营压力,降低企业负担是企业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和长期要执行的工作。这其中,降低原水补水率从而减少原水补水量就是降低企业负担、节约生产成本的重要举措之一。

通过近期对全厂原水补水率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较之前全厂原水补水率相比存在偏高现象,造成原水补水量有不同程度升高。为此,针对上述问题,开始对其问题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如表1:

1 导致原水补水率高的问题因素

序号

问题因素

频率

01

运行方式不佳

66.67%

02

设备跑冒滴漏

24.24%

03

统计失误及其他

9.09%

从上表可以看出,运行方式不佳是造成原水补水率高的主要因素,是问题的主要症结。因此,开始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改进措施,已达到降低原水补水率的目的。


  1. 原因分析

针对原水补水率偏高现象中的运行方式不佳,通过分析,得出了主要原因为淡水沉淀池排污逻辑设置不当,集水坑排水方式不合理等,下面就针对其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2.1 淡水沉淀池设置不当

淡水沉淀池正常运行,为了维持产水品质满足要求,一般在启动过程中或者连续运行超过12h之后程序会自动进行排污,淡水沉淀池共有8个排污阀,每个排污时间30s,合计4min,以排走底部沉积物。但是,在目前情况下,每天淡水沉淀池运行大概在12~16h,淡水沉淀池产水品质浊度要求低于5NTU。通过手动切除自动排污程序,人为延长淡水沉淀池运行时间,不进行排污,并对水质变化情况进行监测。水质数据如表2:

2 淡水沉淀池运行时间与浊度之间的关系

时间

#1淡水沉淀池

(平均浊度NTU)

#2淡水沉淀池

(平均浊度NTU)

次数

运行时间超过15小时

3.53

3.90

3

运行时间未超15小时

3.90

3.62

7

可以看出,人为延长淡水沉淀池连续运行未自动排污时间后,在连续运行15小时之内,出水浊度没有显著变化,而且正常运行时连续运行超过15小时的次数相对也不多,因此,延长程序中连续运行自动排污时间,是完成可以做到节约排污量,降低原水补水率的并且对淡水沉淀池出水水质无任何影响。

2.2 集水坑排水方式不合理

机组正常运行时,集水坑积水多为凝结水正常排水以及跑冒滴漏产生的除盐水,因为水质较干净,一般都会进行工质回收。此时会通过排水泵将集水坑中的水抽至机组排水槽,机组排水槽被回收至原水池,之后重新进入预处理系统。当有循环水进行放水时,由于循环水水质差、电导高,集水坑中的循环水通过排水泵抽至机组排水槽内,将会使整个机组排水槽的水质遭到污染,使机组排水槽蓄水无法达到原水池回收水质要求。只有待机组排水槽水质合格后,才能将机组排水槽的水切至原水池,原水池回收水质要求:电导<700μS/cm(25℃)。自机组排水槽蓄水被污染到水质合格符合回收标准,所用时间较久。具体时间如表3:

3 机组排水槽水质与水质达标所需时间之间的关系

排放日期

机组排水槽水质(μS/cm)

水质达标所需时间(h)

2021.05.14

2800

173

2021.03.12

2560

137

2021.02.25

2300

143

2020.12.14

2560

167

2022.11.05

2670

154

2022.10.11

2150

152

2022.09.25

2360

156

由上表可知,当凝汽器有循环水放水时,若不进行集水坑排水泵切换操作,机组排水槽水质的电导会快速上涨,而且严重超出原水池回收水质的要求,导致不能进行有效回收,造成工质的浪费。因机组排水槽是对全厂机组跑冒滴漏产生的水以及机组集水坑放出的水进行统一回收的点,因此,机组排水槽遭受污染时其水源体量大,要达到完全符合回收水质要去,所需要的原水补水量多且稀释时间长,无疑是造成原水的浪费。

  1. 制定对策

针对上述要因,从有效性、经济性、可靠性及可实施性等方面出发,综合考虑,最终选择选定方案为:

3.1 将淡水沉淀池自动排污时间由连续运行12小时改为15小时

淡水沉淀池启动时,会自动进行排污,来保证淡水沉淀池水质要求,随着运行时间的推移,会自动进行排污,确保水质合格。根据日常运行时间统计,每天淡水沉淀池的运行时间大约在13~15小时,刚好在自动排污时间的临界范围内,导致多次出现刚好自动排污完成1~3小时后随即停运淡水沉淀池,周而复始,第二天重新启动时又开始进行排污,造成了淡水的浪费。于是将淡水沉淀池程序中自动排污时间由连续运行12小时改为15小时,每天启动淡水沉淀池时,密切监视淡水沉淀池运行水质,进行水质分析,在修改自动排污时间后,选出其中一周数据如表4:

4 淡水沉淀池运行时间与出水水质之间的关系

日期

连续运行时间

是否自动启动排污

出水水质(NTU)

10.11

14.5

2.1

10.12

12.5

2.4

10.13

13

2.9

10.14

11

2.3

10.15

14.5

3.4

10.16

10

3

10.17

11.5

2.8

上表可以看出,一周内淡水沉淀池出水水质进行监测,未发现水质不合格现象。这表明,将自动排污时间由原来的12小时延长至现在的15小时,出水水质未发生变化,未对淡水沉淀池运行造成任何不利影响。

3.2 循环水放水时将集水坑的水用临时排污泵及时抽走

因循环水电导数值较大,当有凝汽器循环水放水时,集水坑会根据液位的变化,启动排水泵将循环水抽至机组排水槽,加上未及时切换及阀门内漏等情况会导致有循环水进入原水池,造成淡水沉淀池电导严重超标,此时往往需要补充大量原水来达到稀释的效果。为防止有集水坑的循环水通过正式排水泵抽至机组排水槽进入原水池,首先将凝汽器循环水集水坑排水泵停运并断开上级电源开关,通过设置临时排水泵将机组循环水排至主厂房外地沟,以下为两段时间采用不同排放方式时,原水补水率情况如表5:

5采用不同方式抽水时,原水补水率对比

日期

原水补水率L/kWh(正式水泵抽)

日期

原水补水率L/kWh(临时水泵抽)

2020.06

0.195

2021.08

0.155

2020.07

0.212

2021.09

0.151

2020.08

0.181

2021.10

0.145

2020.11

0.201

2021.11

0.148

平均值

0.197

平均值

0.149

由此可见,在循环水放水时用临时排水泵将循环水集水坑排至主厂房外地沟,不仅可有效避免机组排水槽内免受污染,同时也降低原水补水率,效果显著。

  1. 效果检查

4.1 活动效果

采取上述措施后,原水补水率较之前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制定的对策措施有效,节约用水明显,选取最近几个月原水补水率统计如表6:

6原水补水率在活动前后数值对比

时间

原水补水率(L/kWh

活动前(20206-20213月)

0.202

活动过程中(20216-202111月)

0.149

活动后(202112月)

0.143

不难看出,制定方案对策并执行有效措施后,补水率明显下降,节水效果非常明显。

4.2 经济效益

2021年全年发电量在大约33亿kWh,原水补水率由0.202L/kWh降至0.143L/kWh,下降幅度有0.059L/kWh,经过措施执行后,一年可减少原水补水量为:0.059×33×108/1000=194000吨,即19.4万吨。按原水一吨购买价格1.53元计算,每年可为全厂节约原水成本为:1.53×19.4=29.68万元

4.3 社会效益

活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降低生产能耗,减少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率,为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社会价值。

  1. 结束语

通过对原水补水率偏高现象进行不断总结和分析,研究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和方案,经逐步执行后,达到了预期效果,原水补水率明显降低,节能效果显著,不仅每年可节约用水19万余吨,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近30万元,而且还产生较大社会效益,可为同类型机组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也为企业不断深挖节能潜力,降低企业压力提供思路。

作者简介:聂惠林(1989-),男,江西丰城人,本科学历,工程师,从事燃气轮机电厂运行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