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F/I流量转换器电路的研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9
/ 3

一种 F/I流量转换器电路的研制

曹艳 郭李彤 邢变丽

陕西华经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65

摘要:文中针对一种厚膜混合集成F/I流量转换器电路进行了理论分析,详细介绍了电路的设计原理、结构,及关键技术攻关情况,并进一步论证了F/I流量转换器电路批产化和高可靠的设计原则,同时也对该行业优势及其发展方向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厚膜混合集成;F/I流量转换器电路;产品可靠性

1 引言

厚膜混合集成F/I流量转换器电路的研制成功,能够使精度高、线性度好的传感器系统所用流量转换器部分能够系列化、通用化和标准化,不仅能满足现有传感器系统的应用要求,还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新型飞机的传感器系统,同时,还可以用于航天某型号导弹用传感器上。它是传感器系统的关键配套电路模块。

2 产品描述和分析

2.1 主要技术指标

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工作温度:-55℃~+125℃;

2)工作电压:4.8V~5.2V;

3)零位输出电流:I0=4mA;

4)最大输出电流:IMAX=20mA;

5)输出电流精度:2%;

6)外形尺寸:长Ⅹ宽Ⅹ高≤33.00Ⅹ28.70Ⅹ5.80mm3

2.2 产品设计原理

根据以上设计条件,我们确立了这种F/I流量转换器电路的研制方案。整个电路由选频放大电路﹑整流电路﹑振荡电路﹑滤波电路﹑电压比较器和功率输出,六部分电路组成。电路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将流量传感器的频率输入信号,通过选频放大电路,对此信号进行选频放大后,输出初步需要的信号,再经过整流电路,输出同频率的方波信号,为振荡电路提供输入。方波信号经过振荡电路处理后,再经滤波电路,滤除杂波信号,得到所需要的信号,再经过电压比较电路后输出,驱动功率MOS管,从而实现频率与电流的线性变换关系。

2.3 产品特点

1)产品灵敏度高、精度高、指标一致性好、性能稳定;

2)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失真小、线性度高;

3)产品工作稳定,电性能指标的高低温偏差很小;

4)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

5)全金属密封结构封装,抗耐湿、防盐雾,同时具有很好的抗噪声、抗干扰能力;

6)双列直插,可插拔性能好,使用方便。

3 研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攻关

我们在这种F/I流量转换器电路的研制过程中,主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是产品的零位输出电流及其国产化问题。

1.零位输出电流

产品的零位输出电流,理论上,可以通过调零电路,精确将其调至3.96~4.04mA之间,但在我们进行电路实验的过程中,零位输出电流最低只能调至4.4mA,反复调整电路参数,改变相关电容电阻值,均无法使该指标满足协议要求。

我们从电路第一级开始,逐级测试该电流值,逐步进行分析计算。通过大量实验和分析测试数据,发现产品的零位电流较大,主要原因是选用的三端稳压器78L05功耗较大引起。

因此,我们对三端稳压器进行重新选型。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器件参数参照对比,再进行反复试验调试,确定LP2950ACZ-5.0可以满足电路要求,用它替代之前的78L05,零位输出电流可精确调至3.96~4.04mA之间,完全满足电路指标要求。

2.国产化率的问题

1)集成电路、二极管、三级管芯片(进口)

根据产品的功能要求,目前国内的集成电路、二极管、三级管芯片无法满足电路性能,所以选用进口器件来实现产品性能指标。主要元器件生产厂家是国际知名企业,具有成熟的生产工艺,规模化的生产能力,其产品质量可靠且为通用常规器件,不存在禁用,供货稳定,故风险很低。

2)主功率MOS管芯片(国产)

产品所使用的主功率MOS管UCEL230ST芯片,属于国产裸芯片。性能可靠,供货稳定。

3)片式电容器(国产)

产品所使用的片式电容器,均由国内知名生产厂家供货。其生产工艺成熟,批生产能力已规模化。

4)厚膜电阻(国产)

产品所使用的电阻,均采用厚膜印刷电阻,然后对其进行激光调阻,其精度高、可靠性高,工作稳定。

5)外壳(国产)

金属外壳由国内具有合格资质的厂家提供,属于国产器件。

4 研制过程中主要解决的关键工艺技术

这种F/I流量转换器在研制过程中主要解决的关键工艺技术问题,就是外观结构和厚膜混合集成工艺。

1)金属封装结构工艺

采用全金属封装结构工艺,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效果。20个引脚,标注1脚标识,防误插损伤设计,保证了产品使用。

2)厚膜混合集成工艺

采用厚膜混合集成工艺,电容、裸芯片粘接后进行金丝压焊,有效地缩小了产品的体积。由于产品的体积小、印刷导体线条密集,导带细、线间距小,所以增加了印刷的难度,为了防止印刷时不同层间的错位,专门设计了几个印刷定位点,避免了用肉眼观察导体间相对位置造成的误差,保证了印刷时导体位置的准确性和不同层间导体衔接的良好性,减小了误差,同时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5 产品可靠性情况

5.1 实施依据

GJB450A-2004 《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

GJB2438-2002 《混合集成电路通用规范》

5.2 可靠性分配与设计

5.2.1 可靠性预计

可靠性设计贯穿于整个产品设计的始终。在线路设计方面、元器件选用方面我们做了综合考虑,简化线路,减少元器件数量,对元器件性能的余量设计均做了综合考虑。根据GJB/Z299C-2006《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手册》的相关规定,我们对产品的可靠性进行了理论计算和预计。

根据电路所包含的电子元器件及膜电阻(集成电路5只、膜电阻25只、片电容10只、MOS管2只、二极管5只)予以计算分析(其中N表示元器件个数),得到产品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为10.7万小时。

5.2.2 可靠性设计

对这种F/I流量转换器电路的可靠性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电路设计选用电路简洁,已成熟的功能电路;

2) 元器件方面,选用质量稳定,工作温度范围宽的元器件;

3) 热设计方面,产品本身无大电流,自壳体散热;

4) 元器件及壳体采用阻燃材料保证产品安全。

6 电磁兼容性情况

我们在布图时,对元器件进行合理布局,尽量将相互关联的元器件摆放在一起,以避免因器件离得太远而造成印刷线过长所带来的干扰;

尽量减少导体交叉布线,同时信号输入线与输出线避免排在一起造成干扰;

将绝大部分器件组装到96%的AL2O3陶瓷基板上,散热性好,以避免元件本身或其它元件的稳定性造成的干扰;

主要部分电路的封装结构采用全金属封装,屏蔽性好,防止外界环境对电路造成干扰。

7 经济效益预测

F/I流量转换器的研制成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该产品具有灵敏度高、精度高、线性度好、性能稳定,全金属屏蔽封壳等特点,可为用户节约大量的调试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该产品适合批量生产,用户试用情况良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该产品的成品率和合格率都比较高,由于用户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以后产品生产和售后服务中,巨大的质量风险成本会越来越高。所以只有不断提高服务和质量意识,适当提高产品售价,扩大销售数量,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当然,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减少废品损失,稳定生产经营,保证产品的合理收益。

8 结束语

在后续的生产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生产组装过程中的工艺控制,,不断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力求为客户整机提供更稳定、更可靠的产品,按照低功耗、小型化、批产化和高可靠的设计原则,持续地满足客户在F/I流量转换器上不断发展的需求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 童诗白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方佩敏 《最新集成电路应用指南》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