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用雷竹栽培管理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2
/ 2

笋用雷竹栽培管理技术

何昌述

重庆市大足区林业局 重庆大足 402360

要:通过对雷竹引种探索试验,总结适宜重庆地区种植的雷竹栽植、管理、水肥调控技术,提高笋用竹质量产量,满足市场消费,助农增收。

关键词:雷竹;栽培;技术

雷竹又名早竹、早园竹,别名雷公竹,是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竹种,为早竹之变种。雷竹原产于浙江临安、安吉、余杭、德清。雷竹共有10多个品种,大足区在2008年开始从浙江引种雷竹,通过多年引种探索试验,已经从10多个雷竹品种中筛选出适宜种植的优良笋用雷竹品种2个,即细叶乌头雷竹和红壳雷竹,目前已发展雷竹示范园2000余亩。为此,要达到雷笋质优高产,重点要抓好选地、整地、造林、竹林、肥水管理等关键环节管理技术,才能达到高产丰产,促农增收。

1

选择背风向阳、光照充足、坡度平缓、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气、排水透气性好,年降雨量1200mm左右,海拔600m以下,年平均气温15-16℃,PH值在4.5-7.0的砂质壤土为宜。

2 整地

全垦整地。利用机械在7-9月将造林地深翻转,深度1m左右。山地按每隔20m(平地每隔15m)开沟做畦,保持中间高、两边低(坡度保持在15°)。沟的宽度和深度各30cm。应注意开沟的方向,要有利于排水和其他生产经营活动。每亩100穴,株行距2.5m×2.5m。穴的大小为长80cm、宽80cm、深60cm。

3 造林

3.1 选择母竹采用母竹移植造林。选择1~2年生、胸径2~4cm、来鞭10~15cm、去鞭20~30cm,所带竹鞭是壮龄鞭,芽体饱满,无损伤,竹株第一盘枝应在1.5m以下,生长健壮和无病虫害。

3.2 母竹运输尽量减少水分蒸发,防止损伤母竹,要轻放、轻运,保护好鞭芽,防宿土震落。

3.3 种植方法在每年2-3月进行。穴深约60cm;栽种深度约30cm;栽种时,竹鞭宜种平;表土回填,母竹放入穴底,下部与土密接,两侧从侧方用表土回填,轻轻压实,而后回土到种植穴,下紧上松,表面做成馒头形。表面可用草覆盖,以利保湿,在天气干旱或土壤干燥时要适当浇灌。浇水应一次灌透,根据天气情况,7~15天以后可再次浇灌。

4 竹林管理

4.1 新造幼林管理。母竹种植的第2年就可发笋养竹,为了协调竹子生长和地下鞭生长对养分需求的矛盾,幼林期留笋养竹应遵照“稀、壮、远”原则。稀:一般第二年母竹和留笋成竹比为1:0~1;第三年为1:1~2;第四年为1:3~4。通过3年留养,亩立竹密度达到600~800株。壮:选择生长最为强壮的竹笋留养。远:受竹子养分运输极性的影响,通常离母株较近的笋芽先萌发,若对此笋进行留养,则离母株较远的笋芽,因营养条件不足而败退或潜育。而且,留养新竹过于靠近母竹,不利于扩鞭和竹林满园。

4.2 成林竹林管理。通过母竹留养和老竹的挖除建立合理的竹林结构,调整林内光、水、温、肥的合理利用,达到丰产稳产。竹林年龄组成为1年竹占30%、2年竹占30%,3年竹占30%,4年竹占10%,竹林密度800-1000株/亩,每年留养新母竹200-250株/亩为宜。选留母竹宜在出笋盛期,选择无病虫害的壮笋,根据竹林保留竹子大小的要求留养。保持竹林母竹分布均匀。为防止风吹雪压,对竹林进行钩梢,留枝盘数16档左右。

4.3 竹鞭管理。竹鞭中部是萌发竹笋的部位,竹笋分布在壮芽数最多的位置,竹鞭每年可延伸2~3m,由于笋用竹林土壤疏松,施肥量大,竹鞭若不作适当处理,将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竹鞭生长旺盛,形成大量的长鞭段。另一情况是竹鞭受趋肥性影响,大部分竹鞭分布在土壤表层,不能深入土中,通过松土、施肥、“断鞭”和“埋鞭”控制竹鞭延伸生长,调整竹鞭在地下空间的分布。

4.4 竹蔸处理竹蔸在林地中占据了一定的空间,自然腐烂难,在竹林采伐更新时,应通过人为挖除的方法清理竹蔸,释放林地空间。

5 稻糠覆盖调控管理

雷笋自然出笋要在3月上旬温度10℃时出土。而重庆市1-2月份气温一般均在为6-7℃。因此,要把雷笋提早到元旦、春节前后出土,必须采取增温保温措施,提高土壤温度。在冬季,采用覆盖物进行林地覆盖是提高土壤温度的有效方法。主要是在肥水良好管理的基础上,通过覆盖物覆盖酿热增温,使春笋冬出,延长笋期,提高经济效益的技术。覆盖材料一般采用稻谷壳。利用微生物繁殖、分解,使覆盖物在发酵时产生的热量进行增温,从而提高土壤温度,促进笋芽分化生长。覆盖时间,一般覆盖时间在12月上旬至中旬,酿热物的含水量应保持在70%左右,厚度25cm为宜。控制地表温度在28℃,15日后开始出笋。在3月份以后只有零星竹笋发生,地下鞭进入生长旺季,留养的母竹开始发根展枝长叶,应及时去除覆盖物对协调土壤通气。

6 肥水管理

6.1 和土壤管理施肥是雷竹笋用林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施肥,不仅能补充林地养分,而且能提高雷笋品质。雷竹笋用林的施肥技术根据林地养分状况、林地产量要求和竹子生长发育规律进行施肥。5~6月,按N:P:K=6:1:2比例,按30%有效量计算,亩用量为60~80kg,撒施在林地地表,并可混施有机肥,结合林地翻耕,翻入土中;8~9月,按N:P:K=2:1:2或1:1:1,按30%有效量计算,亩用量15~20kg,撒施在地表,结合林地浅耕除草翻入土中;11~12月,施肥种类为有机肥或绿肥,亩用量1500~2500kg;3月初,施肥种类为氮肥,亩用量10~15kg,结合挖笋,将肥料施在笋穴中,加土覆盖,以补充笋期对速效N的大量需求,提高成竹率。

土壤管理分别在5~6月和8~9月进行。5~6月伐除老龄竹和病残竹;全林深翻25~30cm,并结合施肥管理将肥料翻入土层;结合深翻,清除老龄鞭,并对浮鞭进行埋鞭处理。8~9月,主要工作为施笋芽分化肥和削草松土,并通过松土将肥料翻入土中。

6.2 水分管理。竹林生长过程对水分的需求很大,其中,笋芽分化期和孕笋期林地水分条件的状况是次年发笋的限制因子。为保证水分供应,在竹林里提前建好蓄水池和铺设好灌溉管道。在笋芽分化期(8~9月),连续干旱25~30天,进行1次灌溉,采用水泵抽水进行浇灌,亩用水量10~12t。在覆盖竹林期,因林地地表被有机物覆盖,因而,自覆盖之日起至次年3月,长达5个月的时期内,竹林的生长和发笋对水分需求量很大,一般用量控制在亩用水量10~12t。

7 总结。通过雷竹选地、整地、栽植、管理和水肥调控技术,能够大力提高笋用竹产量质量,满足市场对雷笋消费需求,增收竹农经济收入。

参考文献:

[1] 郑万均.中国树木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何昌述(1975-),男,林业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培育工作。

邮政编码:402360 QQ:47168604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