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历程及其经验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7
/ 3

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历程及其经验研究

西光连

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委党校 安徽省宿州市 235300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人民角度上,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主要是指为人民谋幸福,国家角度上,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主要是指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百年历程是历史见证,也是珍贵的宝藏,在这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对内对外做斗争,最终迎来了“春天”,通过查阅历史典籍获知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主要历经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至今的三个时期。对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历程与经验方面的研究,有利于推动关于党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共产党及党员为之做出得的努力值得后一代人深思与珍惜。本文将中国近代百年历史作为研究背景,以“初心”为主线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视角,研究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历程、经验、及实践逻辑。期望下述研究内容能够为推动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奠定基础,启示后代人以史为鉴传承“初心”,与时俱进恪守“初心”。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引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是中国共产党及“初心使命”诞生的时代背景,时代呼唤一个新的政党转变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命运,肩负中华民族崛起,重整山河的历史使命。康乾盛世的繁荣致使清朝自居“天朝大国”,闭关锁国导致清朝的繁荣止步不前,这种止步不前即映射着清朝的落后,也意味着清朝的衰亡。无产阶级政党组织——中国共产党在“一大”上首次确立了早期的“初心”,并许下人民解放民族独立的诺言。在“南陈北李”的带领下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逐渐成长起来,为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铺平了道路。


  1. 绪论

  1. 研究背景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2019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明显,“初心使命”的多次提出,目的在于提醒中国共产党人不要忘记初心,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后在党的政治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地方党员干部信念动摇、社会道德滑坡、腐化为私等问题,所以为了保证中国共产党人不走在人民和国家的对立面,就要持续的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出发点、中国共产党建党的最初目的、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发展目标。新时代下如何践行“初心使命”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是开展工作的核心目标。

  1. 研究现状

中国共产党人恪守“初心”是中华民族得以崛起、中国取得革命、改革开放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作为一种精神,引领着中国共产党人开展社会实践。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不忘初心”后,国内学术领域针对“不忘初心”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将“不忘初心”中的“初心”细分为“为民、奋斗、责任、理想”四个方面。“黄苇町”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一种忧患意识,是在目睹列强肆意划分祖国领土的悲愤下而形成的一种崛起奋斗之心。“李君如”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始终围绕着“站起来、富起来”,是中华民族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主导思想。“王青松”在研究中国共产党“初心”的过程中对“初心”的基本内涵进行总结,并提出观点,马克思主义是信仰、共产主义是理想、民族复兴是使命。

  1. 研究方法

  1.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

本文以时间为研究的主要脉络,针对中国近代史、及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百年历程,从国情变化、时代背景变化、及党情变化三个角度梳理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事件,同时侧重于思维逻辑与历史发展过程的相统一。

  1. 文献研究法

将践行“初心使命”作为检索关键词,在国内知名学术网站上检索相关的文献资料,整理并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结合2019年10月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具体内容,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予以感知,体会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人民,践行“初心使命”的艰辛历程,参考《中国共产党历史》、《习近平治国理政》等理论书籍和相关资料,对践行“初心使命”的百年历程予以深入分析并归纳历史经验,启示后一代人“牢记初心不忘使命”、以史为鉴传承“初心”,与时俱进恪守“初心”。

  1.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概述

  1. 内涵

“初心使命”的内涵主要指的是中国共产党要牢记中国崛起的历史,牢记中国共产党百年风雨历程,怀着“初心”继续奋斗,其中初心主要指的是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在较为悲惨的时代背景下而形成的,民族救亡与民族复兴的意识是中国共产党建设与革命历程中的内在动力,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担当是“使命”的践行体现也是实现“初心”的基础条件,从为人民谋幸福的角度上看,中国共产党式中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新时代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中国共产党担负着解决人民群众需求增长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也担负着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历史使命。从为民族谋复兴的层面上看,中国共产党一直恪守初心为民族独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付诸努力。“初心使命”一方面凸显着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担当,另一方面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为国为民的宗旨。

  1. 特点

  1. 责任担当

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仅有13位中国代表,这13位中国代表中有作者、学生、老师,这是一群充满朝气、胸怀大志的年轻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一群年轻人肩负着民族救亡、民族崛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这是一种责任担当,而责任与担当正是“初心”的特点之一。

  1. 历史使命

中国近代史中,古代中国所取得的成就与辉煌被1840年的鸦片战争所打破,自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之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成为了近代仁人志士的使命之心,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与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且在成立的最初中国共产党就肩负起了“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1. 立党为公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虽然孙中山在创立国民党的阶段,也将中华民族的利益作为主要的侧重点,但是蒋介石的叛变使国民党最终背离了“天下为公”。而中国共产党在特有的时代背景下,组织建立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与民族的独立,相较于国民党而言,中国共产党获得了人民群众更多的用户与信任,对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内容进行解读,得以明确,“推翻资产阶级、实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任务,任务的确立引领着中国共产党人为之付诸努力,到目前为止党的十九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仍然强调初心使命,坚持初心使命,这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为公的显著特点。

  1. 宗旨意识

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宗旨、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宗旨从始至终都是为人民创造美好的生活,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复兴。正如中国红军,红军服从于无产阶级领导、服务于人民革命,着眼于人民利益。中国共产党将中国红军的有益经验应用到党的建设中来,党的宗旨意识与军队的宗旨意识是一致的,在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的全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潮流,在完善制度优化社会发展环境的基础上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人民群众的心愿,以国强、民富、小康作为奋斗目标,这一宗旨意识也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体现。

  1. 作用

  1. 凝聚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不仅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员投身于政治建设工作中,还激励着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实践先导。个体在参与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必然具备一定的目的和意识,但是如何将目的和意识化为行动的指南,就需要个体将不同的目的、意识、情感等融合起来,成为一种精神合力,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作为一种精神合力,致力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共产主义理念是党在前进道路上的精神力量,凝聚了民族复兴、国家壮大的精神动力,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员经过百年的艰辛探索接力奔跑,其目的和意识就是中华民族的复兴。

  1. 勇于直面困难的力量源泉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党及党员用于直面困难的力量源泉。中国近代史作为一个饱经沧桑、饱经磨难的时代,在这一时代中中国共产党明确了“弱国无外交”的问题,随即开始了漫长的革命道路。自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至今,小康社会建设对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引领着中国共产党人开展三大攻坚战、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民族独立。所以“初心使命”在某种意义上是中国共产党用于直面困难的前进动力和力量源泉。

  1. 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历程

虽然在不同的时期中国共产党结合国情与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发展路线和建设任务,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永不会变。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代表人为“毛泽东”,该时期毛泽东带领着中国共产等人排除“左”右倾错误、践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政治策略,是新民主主义时期实现“初心使命”的唯一一个正确道路。立足于国情可知一切革命的本质在于国家政权,长征精神即是“初心使命”的一个体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历经磨难在革命特色道路上实现了理想,结束了中国近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局面,而后正式成立了共和国,此时的共和国性质即民主专政。既然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那么中国共产党如何夺取政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成与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初心”的指引下,在敌强我弱的外部环境下,通过建设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等政治措施确立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正确道路。

新民主主义时期,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内容,该时期中国内80%以上的农民实际上是反对帝国主义但对封建社会的主力军,所以“主力军”而言,如何让其成为现实中的主力军,并将其转化为革命的同盟军,壮大革命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革命的成败与进程速度。对于中国亿万农民群众而言,消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期望、是愿望。在中国,以往并未有一支政党队伍立足于农民的利益,从农民的利益出发开展彻头彻尾的土地革命,虽然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耕者有其田”但是最终也因没有触及到封建土地所有制而以失败告终,“蒋介石”对土地所有制的否定在某种意义上失去了广大民众的“倾心”,中国共产党在“为人民谋幸福”的目标下以农民的利益出发坚决实施土地革命,至此之后,中国农村的生产、生活、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正是因为这一形势变化,使中国农民群众快速的认知到了两党的优势和劣势,中国共产党得到了农民群众的拥护与爱戴,使农民群众转化为革命的同盟军成为了现实,为中国革命的进一步开展、更好的践行“初心革命”奠定了基础。

  1. 农村革命根据地

新民主主义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夺取政权实现“初心”的重要保障,中国革命敌人强大与红军弱小的对比极为鲜明,同时外敌势力和反动势力长期占领着中国大中小核心城市,这一局面也决定着中国共产党唯有在农村这一薄弱的地理位置建设革命根据地,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壮大,在没有优势之前强调不与外敌势力和反动势力发生冲突,待形成“星火燎原”之势便是武装斗争、农村包围城市、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之时。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无产阶级专政是阶级斗争的结果,且这一结果具备必然性”,所以从某种意义上看无产阶级专政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而无产阶级开展革命的根本任务在于什么?是各个国家在夺取政权后结合实际的国情,从实际出发建立不同形式、不同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后,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初心和理想信念得到了有效的历练,那么中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后的一段时期内,国家建设问题逐渐凸显,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关系着党的发展与民族的兴衰,这一问题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道难题,通过总结各种民主主义政权形式最后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新中国的建立。

  1.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如果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扫清了障碍,创设了良好的基础,那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关键时期。民富则国强,国强才有根本的政治可言。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国家”观念强调,当无产阶级全面掌握政权之后,对于敌人、反动组织、残余势力等应实施专政应保证国家主权的完全性,保证国家领土不容侵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实现了彻底的扭转,从以往的革命斗争党到此时的社会主义建设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同样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内形势和国外形势,“毛泽东”在第七届二中全会指出中国革命与土地革命胜利后存在的两种矛盾,第一种矛盾指的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第二种矛盾则指的是帝国主义国家与中国之间存在的矛盾。

  1. 改革开放之后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切实的解决落后生产力与人民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对于此时期的中国共产党而言,在践行“初心使命”的过程中如何开辟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经验和挫折彻底否认了以阶级斗争为纲领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与事实就是的党的政治建设和国家发展理论,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之路,自此之后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生产力的强化成为了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三大改造”彻底解决了上述矛盾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由站起来向富起来过渡。

六、结束语

历史是一部教科书,纵观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历程,得以明确党在历经百年风雨磨难后仍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核心,坚定不移的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在某种意义上是中华民族的幸运。中国共产党虽然在践行“初心使命”的历程中曲折艰辛,但是最终也迎来的光明,在新时期下面对党内存在的纯洁性、先进性问题中国共产党仍应以史为鉴不忘初心。通过本文的研究,笔者对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产生了深层次的感知,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与践行“初心”的坚定值得后代人传承与学习,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经进入了繁荣时期,中国的入世、汉语的普及无一不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性与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者人民迈向成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着祖国实现了质的飞跃,跟党走、践我行,祝党在新的征程取得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