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模式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实践和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6
/ 2

EPC模式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实践和探索

刘冀旻

永信和瑞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邮编: 410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与承包模式也逐渐更加多元化。本文以EPC模式项目的概述与意义作为切入点,针对当前EPC模式项目的全流程审计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其审计难点,最后提出了相应完善EPC模式项目审计监督工作的措施,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EPC模式项目;审计监督;实践探索


引言:在建筑工程当中,工程承包作为一种必要的工作管理与模式,是有效提升工程建设效能,实现建筑工程领域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手段。推动工程承包管理模式的全方位发展,是当前城市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规划设计与实际施工有效整合的重要手段。

一、EPC模式项目概述和意义

EPC模式,又称为设计采购施工模式,指的是受工程项目建设主体所委派,按照相关工程合同的约定对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流程的全面承包,建设单位应当对所承包工程项目的各项施工参数与指标负责。在现代社会的建筑工程领域当中实行EPC模式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和特点,首先是提高了工程项目管理的专业性与规范性。传统建筑工程委托与承包模式较为松散,对项目现场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能力的要求有限,不利于承包工程质量与安全系数的不断提升,采用EPC模式进行建筑项目的建设,能够有效提升人员管理素养,保障工程质量。其次能够提高工程整体性,依托EPC模式对承包工程项目进行管理,能够实现对施工原材料采购、方案规划设计、进场施工以及验收等环节的有机整合,使建筑工程建设工作的整合程度不断提升,有效规避了传统建筑工程项目承包管理模式当中流程之间互相分散、互相制约的问题,提高了建筑项目建设效率[1]。最后还能有效降低工程成本,实现整合化的项目管理,能够实现采购、施工等流程的优化分配,使决策投资更加精准,无效与额外的成本支出被有效化解,进一步提高了施工成本控制水平,促进了建筑工程项目的进一步发展。

二、EPC模式项目全流程审计介绍

(一)前期准备阶段

在EPC政府投资项目当中,前期准备阶段的审计工作是保障审计规范和审计标准,提高审计工作准确度的首要保障。审计人员应当针对该工程项目的概算方案、初步设计以及上级单位的审批结论进行审计,并对整个建筑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进行梳理,查看其是否符合当前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程序标准,使项目决策风险得以有效规避,为后期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招投标阶段

在建筑工程建设项目当中,施工原材料是保障施工效能的物质基础,但在一些建设项目当中,其原材料与设备的确定流程与周期较长,发包单位只能按照原材料与设备的暂估价进行发包。审计人员在针对EPC模式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流程进行审计的过程当中,应对建设单位暂估价与公开招标金额进行对比分析,并针对项目实际情况要求开展公开招标,使采购成本得以有效降低,原材料与设备性价比进一步提升。

(三)方案设计阶段

方案设计是提升EPC模式承包项目质量,减少项目施工成本的前提,针对EPC模式政府投资项目来说,应综合考量项目施工难度、施工周期、施工成本与施工收益对工程规划方案进行审核,并结合相关参数对方案可行性进行进一步论证,使EPC模式承包项目的规划方案更加规范,同时也更加适合当前建筑施工工程的发展势头,避免在方案设计过程当中产生安全或质量风险,实现EPC模式承包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实现共同进步。

(四)施工与验收阶段

在EPC模式承包项目进场施工以及竣工验收阶段,审计人员应及时改变审计重点,从单一流程审计转变为全流程综合审计,运用多种审计手段与审计方法,对整个EPC模式承包项目的设计与施工进行重新梳理,并将施工成品与施工预期进行对比,对项目合同当中所规定的条文进行分析,使工程质量满足发包方的需求。另外,审计人员还应当针对当前项目当中运用的各项数据信息和资料进行核查,对施工图、方案变更表、预算方案等材料进行研究,并对其可靠性进行审核,使竣工结算流程更加顺利,有效保障EPC模式政府投资项目的圆满完成。

三、针对EPC模式项目进行审计的难点

(一)跟踪审计难度较大

在EPC模式项目当中,业主与工程施工方之间的交流并不密切,主要由承包方与施工方进行沟通,因此在进行项目审计的过程当中,一些施工单位对审计人员的工作配合程度不足,双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隔阂,相关资料信息传递效率较低,不利于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另外,一些施工方并没有建立健全较为严谨的审计制度,在审计工作当中存在资料欠缺、数据模糊、管理交叉等不良现象,对审计工作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阻碍,同时也限制了项目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发展[2]

(二)项目管控较为模糊

由于业主并未与工程项目施工方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文件,因此在实际施工与管理过程当中,业主方对施工方的监督和管控手段较为有限,很多时候只能通过承包方对业主方的相关监管需求进行传达,进一步提高了工程项目管控成本与管控风险,影响了项目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在项目开展施工建设的过程当中,业主方与施工方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足,对施工方案的变更难度较大,无法及时有效地实现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EPC设计方案较不完善

在EPC模式承包项目的审计过程当中,针对设计方案与实际施工流程之间的审计与核查是重点环节之一,但在一些EPC模式政府投资项目当中,其设计规划审议周期较长,与实际施工需求并不匹配甚至产生严重的滞后现象,不利于施工建设项目的按期完成,也不利于对施工成本的进一步控制。

四、完善EPC模式项目审计监督的措施

(一)强化方案设计

要有效促进EPC模式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水平,提高项目管控质量,降低审计难度,首先就要进一步强化施工方案设计,施工方应汇集业主方、承包方以及施工专家对项目规划方案进行合理论证,使其更加符合业主需求,同时也保障方案与规划的可行性,促进建筑工程施工的健康发展。

(二)提高成本控制力度

提高成本控制效能,能够有效减少建设项目当中无效的成本支出,使施工方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应当关注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当中对造价与预算的核算工作,并在施工工程进程当中进行跟踪分析与研究,有效减少施工失误,提高成本控制水平,保障项目建设质量。

(三)保障风险管理

风险控制同样也是EPC模式项目管控当中的重要环节,审计人员应当对项目建设合同、相关规划方案落实情况以及项目现场权责分配情况进行核查,使业主方、承包方以及施工方三者的利益都能够得到进一步维护,避免由于经济矛盾、项目质量问题或现场管理权责不明晰导致的矛盾甚至纠纷,影响项目的正常建设。

结论:总而言之,EPC承包模式作为一种现阶段较为普及的建筑项目施工模式,具有施工效率高、成本控制效果好、管理难度低等优势,是政府投资项目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相关审计人员应当做好对项目全过程的监管,并采取相关措施对方案设计、成本控制以及风险管理三方面进行协调,实现审计水平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吴文毓.建筑项目EPC总承包模式下工程造价控制要点探析[J].中国住宅设施,2021(07):57-58.

[2]路金望.完全EPC发包模式下公共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生产费问题审计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21(14):145-146+149.


作者简介:姓名:刘冀旻(1990.07);性别:男,民族:汉,籍贯:湖南省邵阳市,学历:本科;现有职称: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