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镇、村人社服务平台升级提档工作的调研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0
/ 3

关于镇、村人社服务平台升级提档工作的调研报告

余裕

阜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为贯切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践行群众路线教育,进一步提升基层人社平台硬软件建设水平,提高基层人社经办能力,为广大城乡群众提供更加规范、高效、优质的便民服务,现就如何做好镇村服务平台升级提档工作,对阜宁县各镇村基层人社平台经办服务情况开展调研。

一、调研课题

全面提升镇村人社平台经办水平和服务能力,拟对阜宁县县20个镇级人社服务中心按照“江苏省人社基层平台建设标准和服务规范”的要求进行升级提档,每个镇选择一个村居开展人社“智慧小站”建设,推广“十项村经办”,方便群众就地、就近办理人社业务。

二、目前现状

(一)镇级平台基本情况

从阜宁县20个镇区的人社平台从办公场所从属关系来看,主要有三种形式:

1、独立服务大厅。阜城街道、新沟镇、沟墩镇、三灶镇等4个镇区具有独立的人社服务大厅。这4个镇区中,阜城街道平台人员充实、设置合理、基础条件最好。新沟镇服务场地较大,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三灶镇、沟墩镇场地相对较小,三灶镇服务大厅为新建平台,沟墩镇服务大厅位置好,但场地较小,只有36平方米。

2、综合服务大厅。益林镇、古河镇、罗桥镇、东沟镇、陈良镇、羊寨镇、芦蒲镇、板湖镇、陈集镇、郭墅镇、花园街道、吴滩街道、硕集社区、金沙湖等14个镇区在综合服务大厅设有专门窗口。这14个镇区综合服务大厅面积在70-300平方米之间,其中面积达到200平方米以上的4家(益林镇、羊寨镇、郭墅镇、芦蒲镇),面积在100-200平方米的5家(古河镇、罗桥镇、东沟镇、板湖镇、金沙湖),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下的5家(花园街道、吴滩街道、硕集社区、陈良镇、陈集镇)。这14个镇区人社服务窗口总数为37个,平均一个镇区不到3个窗口,最多的4个窗口(古河镇),最少只有1个窗口(郭墅镇)。

3、无服务大厅。公兴社区、现代服务园既无独立服务大厅,又无综合大厅。通过座谈获悉,公兴社区已规划建设综合服务大厅,场地已确定,正在筹备之中。现代服务园因所辖村居较少,暂无建立服务大厅的需求。

(二)人社业务下沉情况

目前,阜宁县已有30项人社业务下沉到镇村平台经办,具体经办目录如下:

就业中心8项: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社保补贴初审、招聘服务、创业服务、创业担保贷款审核发放、创业培训服务、就业技能培训服务、失业人员春节解困;

医保中心4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理、药费结算、费用支付、门慢收理;

社保中心1项:企业离退休及供养人员享受待遇资格认证;

监察大队7项:简单劳资纠纷调处、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传递、劳动保障监察书面审查、劳动保障监察“三色预警”、 用人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采集;法规宣传指导服务、协办劳动保障专职监察员;

仲裁院1项:劳动人事争议调解。

城乡居保中心9项:咨询查询、参保登记、信息变更、补缴申报、待遇领取申报材料复核、待遇核定、资格认证、被征地农民基本信息申报材料复核、丧葬补助金申报材料复核;

三、工作建议

通过实地调查,我们发现贴近群众的基层平台没有群众区办事,而远离群众的县级平台却挤满人。因此,加强镇村平台建设和功能开发,提升镇村平台经办能力愈发显得重要和紧迫。

(一)建设目标

提升镇村平台经办水平,推进人社服务向基层下沉,是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基层平台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在推行镇村平台建设和“十项村经办”工作中,要坚持“规范有序、民生优先、试点先行、统筹推进”四项原则,具体目标如下:

1、镇级平台建设目标:按照“江苏省人社基层平台建设标准和服务规范”要求,本着“规范建设、适度领先、因地制宜、保持特色”的原则,从“视觉识别标准化、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制度标准化、信息应用标准化”四个方面着手,全面启动镇级平台升级提档建设工作,改善镇级平台服务环境,着力提升镇级平台的经办能力和服务水平。

2、“智慧小站”建设目标:2018年,会同县农商行,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名称、统一挂牌、统一配置、统一管理、统一流程”的要求,建设“智慧小站”15-20个,确保“场地、设备、人员、经费”四到位,通过“智慧小站”的示范作用,带动村级平台业务经办水平全面提升。

3、“十项村经办”推广目标:以提升群众满意度为宗旨,积极构建“重心在基层、服务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的人社服务新格局,按照“村收理、镇复核、县审批”的指导思想,深入推动人社业务向基层平台延伸,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人社服务。

(二)具体措施

1、镇级平台建设

1)视觉识别标准化建设。一是统一制作标识标牌,实现高度识别效果。平台以社保蓝为主色调,制作标识标牌。具有独立服务大厅的镇区统一配置户外标志牌、基层平台LOGO标识、铜牌、人社形象墙、工作时间牌、桌牌、玻璃门腰线、服务柜台、意见箱;

使用综合大厅的镇区统一配置户外基层平台LOGO标识、铜牌、桌牌、意见箱,条件许可的,可按照独立大厅配置模式选配形象墙等。二是合理布局服务场所,实现业务有序经办。具有独立服务大厅的镇区应将大厅设置为人工服务区自助服务区办公区等三个区域,有条件的镇区选择增设业务支持区使用综合大厅的镇区应按照要求统一设置服务窗口和办公场所。三是统一服务窗口设置,规范业务经办秩序。镇区人社平台根据辖区内人口数量、镇区特色,设计服务窗口数量,规范窗口名称,规范窗口收理项目。四是配齐办公服务设施,实现经办高效便捷。各镇区统一配置人社自助服务终端、金融自助服务终端、电子显示屏、办公电脑、打印复印一体机、读卡器、咨询电话、服务评价器和一定数量的档案柜,有条件的镇区应配置空调、高拍仪、人脸识别仪等设备。

2)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一是规范工作职责,做到职权清晰。在优化县级平台服务效能的同时,协同推进镇级平台业务经办目录和“十项村经办”建设,规范县、镇、村三级人社平台服务职能和工作职责,将业务下放到镇级平台经办,让群众就近就地办理人社业务,提升惠民感受。二是优化经办流程,实现经办规范。立足人社部制定的业务经办流程,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符合县情的县、镇、村三级人社业务经办流程、衔接流程,做到既方便惠民,又阳光规范。三是规范服务标准,打造特色品牌。制定经办服务标准,规范业务收理、经办、转接、建档等环节的经办行为,通过公开公示、承若服务、限时办结、服务评价等措施,实现经办程序化、过程规范化、工作高效化、服务优质化。四是强化业务培训,提升服务能力。成立人社业务培训服务师资组,聘任各条线业务骨干为辅导员,通过集中培训、上门辅导、远程协助等形式,对基层平台工作人员开展经常性业务培训。

2、“十项村经办”推广

按照“村收理、镇审核、县审批”的指导思想,推动人社业务下沉,对下沉到镇、村平台的业务进行整合梳理,制定统一目录,按流程经办。

1)人社业务下沉是大势所趋。“业务下沉、重心前移”是人社部门服务理念、服务方式的重大转变,也是践行群众路线、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因此,人社业务下沉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想不想干、如何去干的问题。

(2)人社业务下沉势在必行。县人社大厅服务承载早已不堪负重,今后,随着返乡就业创业人员逐年增多、群众参保意识逐渐增强、职工维权意识不断被唤醒,加上新农合业务整合,人社大厅的工作量仍将持续增加,因此,业务下沉,不仅仅是惠利群众,同时也是缓解我们自己工作压力的有效措施。

3)人社业务下沉不是放手不管。开展人社业务下沉,不是说把工作职责一放了之,而是结合不见面办理、一次办结、协助办理、委托代办的服务形式,借助“互联网+”科技手段,将简单业务放在网上办;将一般业务实行授权办;将主体业务实现不见面办、委托办,让更多的人社业务能够实现“村收理、镇复核、县审批”。达到减轻群众负担、缓解大厅压力的目的。

2、“十项村经办”业务目录

将各部门在村居经办的业务概括为以下10项:

1)咨询查询:负责辖区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宣传工作,接受辖区内群众政策咨询,业务查询等工作;

2)就业服务:劳动力调查、岗位信息发布、求职登记、技能培训报名登记等;负责辖区内求职登记工作,对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城乡劳动者开展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政策咨询等就业服务;

3)创业服务:负责辖区内创业服务工作,对有创业愿望的劳动者,宣传解读创业担保贷款、各类创业补贴、税费减免等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开展个性服务, 推荐创业培训, 介绍创业项目,指导企业开业,帮助申请贷款,协助申请补贴,进行信息记载,动态跟踪回访;

4)参保登记:负责辖区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登记工作;

5)缴纳保费:负责辖区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保费征缴宣传发动工作,负责指导群众通过自助设备和手机APP进行网上缴费;

6)信息变更:负责辖区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一般参保信息变更工作;

7)待遇申领:负责辖区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养老金申报和丧葬补助金申报工作;

8)资格认证:负责辖区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资格认证工作,落实“零申报”制度;

9)征地保障:负责向辖区内被征地农民宣传征地保障政策、负责被征地农民人员初定及公示工作、指导被征地农民选择参保险种、负责被征地农民基本信息登记及录入工作。

10)监察维权:负责辖区内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接受群众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行为的举报,并及时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报告、转递;开展劳动保障监察书面审查,落实劳动保障监察“三色预警”工作,及时采集用人单位基本信息、建立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电子信息档案,按要求向劳动监察中队上报。引导当事人通过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化解劳动争议,为困难职工提供维权指导服务。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