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点状更新——海珠区示范公厕改造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9
/ 2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点状更新——海珠区示范公厕改造设计

王佳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通过海珠区示范公厕项目的设计实践,阐述了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点状更新设计中的设计策略,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体现人文关怀,展示不同于大拆大建的粗暴手法,用绣花功夫做实城市更新的有益实践。


关键词公厕改造;点状更新;空间重组;景观提升


1项目背景

项目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客村立交东南角,客村立交是广州市交通主干道广州大道和新港路交叉口,为多层立体交通,立交旁有宽阔的道路防护绿带,厕所就建在绿带旁。许多汽车司机会在此处上厕所,加之客村立交人流量大,上厕所的人时常会出现排队现象。

61cbb44dac561_html_8929cd4a7976b5ed.jpg

改造前

61cbb44dac561_html_2baf1553bcfaba34.jpg

已有公厕建于2001年,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约80平方米,内部光线昏暗,屋顶墙壁出现漏水现场,卫生设施老旧,厕所隔板年久破损严重。无障碍厕所根本不满足无障碍要求。公共厕所有一名清洁人员,长期住在这里,居住的房间环境恶劣。


客村立交道路等级高,有较宽的人行道,建筑外部和人行道之间还有一块面积不小的绿化广场。绿化部分有些被种了蔬菜,还有些杂草。人行道部分铺地为红色透水砖,大量起翘破损。靠近厕所入口的小广场铺地一块一块,有的是水泥地面,有的是小马赛克瓷片,看来是多次修修补补的痕迹。门口还有几个凸起的井盖和根部凸起的大树。入口处的瓷砖经常由于工作人员清洗地面而变得湿漉漉的,行人不注意很容易摔跤。

场地南侧为现状建筑,为某单位员工宿舍,因此项目规模不能再扩大,只能在现有范围内进行建设。

项目甲方为海珠区城市管理局,基本诉求为对原有公厕进行升级改造,设置第三卫生间,更新设计,对周边环境进行提升,建成海珠区第一个改造类的示范性公厕。

2改造策略

在经过现场调研后,在面对内外破旧、年久失修的建筑,我们第一反应是,还不如拆了重建呢?但是建于历史原因,公厕在建设的年代并未进行报建等合法手续,一旦拆除,在现有规划条件下,便不能再重建,而这座公厕的存在又是非常必要,因此只能采用改造的方式。在现有这么差的条件下改造给我们增加了设计的难度。

2.1保留——能留尽留

我们首先沟通甲方,调取原始设计图纸。根据甲方提供的早年设计图纸,进行现场调研,尽量保留原有结构柱,节省建设成本。原有空间使用不合理,设施老旧,因此拆除墙体,清理掉内部设施管线,重新做空间划分。

2.2重塑——空间整合

建筑空间设计一大亮点是在入口处设计一个门厅,约十平方的半开放空间,用中国传统建筑的景墙手法,让人进去之前有一个空间转换,不会一样看到里面的厕所,而是一个优美的对景。

在空间整体布局时,男女卫生间分区设计,设置了独立前厅,前厅面积宽敞,洗手池位置增加,即使人多时段也可满足人员盥洗和排队的需求。前厅往里面是厕位区域。根据实际使用中,女厕排队时间较长的问题,女厕的数量由7个增加至10个,其中8个蹲厕,2个坐厕。男厕设置小便池3个,蹲便2个,坐便1个。男女卫生间入口采用无门设计,无门设计可以避免大量人员反复接触门把手,不卫生,增加传播疾病的机会。入口部分通过流线分析,用前厅空间作为转换,在外面的人看不到如厕人员隐私,尤其是男厕小便区不会出现被女厕部分流线上的女士看到,避免尴尬。

2.3关怀——贴心设计

项目的亮点功能是增加第三卫生间。第三卫生间是有别于一般男女分设的卫生间,是专门为了带儿童的父母,或者是需要人员陪护上卫生间的老人或者残障人士专门使用的卫生间。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16年修订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中》要求,城市中的一类固定式公共厕所,二级以上医院的公共厕所,商业区、重要公共设施及重要交通客运设施区域的活动式公共厕所,均应设置第三卫生间。

客村立交周边人流量大,并且有些在附近老旧房屋中居住的人也来此上卫生间,广州市作为旅游城市,外来人员多,设置第三卫生间,体现对所有群体的关怀是非常必要的。

项目改造后第三卫生间里面的设施包括加装扶手,满足残障人士使用的洗手盆、坐厕,小便池;可以供小朋友使用的小便器、小马桶,方便带婴儿的父母使用的婴儿座椅和尿布台。功能齐全,使用方便。

2.4尊重——暖心设计

公共厕所有值班人员打扫卫生,因人流量大,环卫工作人员每天清洗打扫次数多,工作量大,是专职人员,居住在此进行管理,原来居住环境非常恶劣。此次改造,专门设置意见管理用房,跟人流量的的男女厕所区分开布置,管理室在南面开设窗户,可以满足采光通风要求,窗户采用竖向长窗,加磨砂贴膜,便宜又能保证隐私。管理用房放置桌椅和可供休息的床铺,地砖和墙面采用暖白和米黄的颜色,使环卫人员在辛勤的工作之后,居住的更舒适有尊严。

2.5外观——形象设计

建筑立面设计采用中式风格。白墙灰瓦暖木格栅,整体色调干净典雅。坡屋顶出挑放置雨水对白色墙面的冲刷产生污渍。坡屋顶下,采用横向高窗设计,建筑一圈都是镂空格栅,可以保证良好的采光通风。在走道部分、前厅部分设计落地花窗,花窗对景的室外部分终止柱子,在室内往外看,一片绿色茂盛,光影斑驳。从外面有绿化隔断,只看到绿树,能保证室内隐私。建筑入口处的景墙白色墙面上设置一扇冰裂纹花格窗,用木色方通制成,景墙背后的是入口处的无障碍坡道,去上厕所的小孩子喜欢从这个小坡跑上去,透过花格窗看看外面,感觉上厕所也增加了趣味性。

2.6氛围——景观提升

岭南建筑特色强调建筑与景观的结合。公厕毕竟是属于厌恶型公建配套需要与周边建筑保持一定的距离。在满足最大间距的基础上,再通过园林绿化的隔离作用,能进一步降低不利影响。项目的景观设计利用原有空地,留出人行道空间后,将剩余空地最大化做成绿化空间。场地内的高大乔木得以保留,清理原有杂草和违规种植的菜地,配以高低错落的灌木和草地,营造立体式的绿色景观。因为建筑主体淡雅的白色,因此在植物的配置上,采用常绿的柱子、四季青、龟背草、台湾草等绿色易养护的树种,避免了采用杂色植物和花卉破坏幽静的氛围。由人行道通往厕所入口的道路采用灰色花岗岩铺地,大气美观。除主路外绿化中点缀条状石块,方便人进入游憩,也利用场地排水。通过景观提升,建筑在优美环境的映衬下也增添美感。

61cbb44dac561_html_597745396318c0.jpg

设计效果图

61cbb44dac561_html_82825e04c16f753e.jpg

建成照片

3结语:

项目设计过程中多次现场调研和城管的工作人员交流,感受到政府部门对于厕所革命的工作非常重视,也看到环卫工作人员的辛苦。现状存在的许多厕所在当初设计的时候,只满足最简单的功能,没有好的空间设计,经年累月设施老化,环境变得很差。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是的这些公厕过时落后。作为建筑设计师,能够用设计改变人们的生活环境,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不同于大型公建,小建筑快速建成,使用者的体验可以直接的反馈出来。由于建筑采用分散、高低错落的坡屋顶设计,建成后,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是什么景点或者小别墅,走进才会发现这样景色优美的建筑竟然是公共厕所。而这也是我们改造的初衷所在,上厕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厕所建筑不应成为一个大家人人嫌弃厌恶的脏乱差的场所,也可以给人一种美好而放松的氛围。城市更新更应该关注这些公共服务设施的更新,他们是最常被使用的,这些设施的改造是对周边市民生活产生直接改变的。这次更新完成后,我们设计人员前往回访,环卫人员非常开心的在干活,公厕环境比以前干净很多。来上厕所的人也不再需要屏住呼吸,赶快上完厕所忙着逃离这里。南侧早已存在的职工宿舍,打开窗户,能看到的仿佛是绿色花园中的茶室,而不再是令人生厌的厕所。希望通过设计师的巧思,城市更新中不再只是关注大拆大建,用绣花功夫,关注小型功夫配套设置的改造,点状更新带动片区环境提升,真正造福于民。

参考文献

[1]马宏,应孔晋.社区空间微更新:上海城市有机更新背景下社区营造路径的探索[J].时代建筑,2016(4):10-17

[2]胡正凡,林玉莲.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研究及其设计应用[M].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