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动物疫病防控中的消毒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7
/ 2

浅议动物疫病防控中的消毒措施

龚文科

东源县仙塘镇农林水服务中心,广东 东源县 517500


摘要:本篇文章主要从动物疫病防控中的常见问题和动物疫病防控中的消毒办法两方面进行分析,基于此,重点提出了建立动物防疫消毒体系、完善卫生消毒制度、注重规范消毒程序和落实三项消毒保障规定四项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带来帮助。

关键词:动物疫病;疫病防控;消毒措施


引言:在我国的大多数养殖场中,很多养殖者缺乏动物疫病知识,对动物疫病的防治消毒措施了解不多,很难做到科学防治,养殖场经常因为消毒不当而导致动物感染疫病,进而造成大量损失,因此,引导养殖者认识动物疫病防控中的消毒措施十分重要。

  1. 动物疫病防控中的常见问题

在我国养殖场的动物疫病防治问题中,最突出的就是养殖者缺乏卫生消毒意识的问题,由于疫病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传播,需要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容易被感染的动物,所以养殖者要做的工作就是对传播途径进行把控,阻断病毒的传播。但养殖者对养殖场的卫生消毒工作没有十分重视,很容易造成疫病隐患。消毒知识了解少也是养殖者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通病,由于市场上消毒药剂种类繁多,其针对的动物种类和疾病也都不同,很多消毒药剂还因为消毒能力过强对动物有一定负面影响,养殖者在对消毒物品的选择中,很容易不重视对消毒药剂的了解,而进行药剂的不合理选用,进而导致养殖场的消毒不到位。在养殖场中常年使用一种消毒药剂,也会使养殖场的病原体产生一定耐药性,消毒药剂的疫病防控作用越来越差,影响疫病消毒效果,进而对养殖场的动物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

二、动物疫病防控中的消毒方法

(一)建立动物防疫消毒体系

养殖场是消毒措施采取的关键场所,为了更好地保障动物的安全,保障养殖场的经济利益,应该健全动物防疫消毒体系[1]。相关部门应该进行消毒站的建立,根据养殖场的具体情况,加在养殖场出入口建立符合养殖场规模的大型或中型的独立消毒站,进而促进养殖场出入的人员和车辆可以得到良好的消毒,降低养殖场动物疫病产生的风险。有些养殖场初初建立,不懂得防疫不当的危害,因此,相关单位应该加强对养殖场进行建立检疫消毒点的倡导,促进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疫方法,通过清洗机和喷雾机对来往车辆和设施进行消毒,进而保障养殖场的安全。第二,在乡镇的动物疫病诊治方面,由于资金和设备的匮乏,很多疫病无法防范和治疗,因此造成养殖场的动物大批量死亡,严重影响了养殖场的正常运转。因此,应该在乡镇加强动物疫病的监测和诊治手段,引进优秀疫病治疗医生,增加动物疫病监测和治疗的设备,增加疫病的消毒装置,以便使乡镇养殖场可以健康运转。

(二)完善卫生消毒制度

在养殖场的日常防疫中,卫生消毒如果做的不到位,很容易造成养殖场的污染或者影响到其他养殖场的动物安全,因此,应该加强对养殖场卫生消毒制度的完善。在养殖场中,建立全面卫生消毒制度需要加强养殖场内生物的安全防范,养殖场需要对办公区域、生活区域、生产区域、污染物处理区域和病死动物处理区域进行规划,使他们保持一定距离,进而降低互相之间的影响,降低养殖场的风险。在养殖场的区域规划中,还应该健全生活区域、生产区域以及隔离区域的消毒设备,保证养殖场动物的生活环境的无毒,促进动物的健康生活。在养殖场的日常运行中,应该制定定期的消毒计划,保障整个养殖场的安全无毒,在道路、工作人员、工作服装、圈舍、饮用水和饮用水槽、饲料和饲料槽等方面应该加强消毒,重点关注。除此之外,应该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感,避免因为相关工作人员的消毒失误造成养殖场动物的疫病扩散,进而导致养殖场动物大量死亡,使养殖场受到损失。养殖场的蚊虫鼠害的防御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养殖者应该加强对传染源的防治工作,降低疫病对养殖场的威胁。养殖场在有关卫生调运的工作中,应该加强卫生消毒工作,对调出的动物进行及时有效的消毒,并对调运动物的车辆以及工作人员进行卫生消毒,保障养殖场的安全。

(三)注重规范消毒程序

在养殖场的日常消毒过程中,很多养殖场都会注重消毒工作,而忽视消毒程序的重要性。错误的消毒规范容易导致消毒工作不到位,让病毒有可乘之机,进而使养殖场产生损失,因此需要加强对消毒程序的规范。在养殖场中,应明确正确的消毒程序,保证养殖户能妥善的选择消毒药物[2]。在消毒过程中,养殖场需要针对不同的消毒对象来进行消毒措施和消毒药剂的选择。在现如今的动物疫病防治中,常常使用的药剂主要有酸类、碱类、酚类、醇类和醛类等,应该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药剂的合理选择。除此之外,养殖场的周边环境和饲养用具的消毒也是十分重要的,养殖场的工作人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物品的清洗和消毒。例如,在进行养猪场的猪舍消毒时,工作人员需要运用不同的消毒剂对猪舍进行严格消杀,在间隔十二小时的交叉消毒结束后,工作人员需要对猪舍运用生石灰浆做白化消毒和熏蒸消毒,在进行每一项消毒时,工作人员应该细心谨慎,确保消毒到位,进而保障养殖场的安全。

(四)落实三项消毒保障规定

落实三项消毒保障规定也是动物疫病防控的一项重要举措。首先,需要加强热源保障。根据我国的《动物安全防疫法》等相关法律进行消毒人员的安排,通过政府来进行人员服务购买,或者通过上层的人员派驻,使每个镇可以有三到五名动物防疫人员,以便对动物养殖人员进行专业的指导。其次,应该保障疫病消毒的经费充足。在动物防疫的日常防疫过程中,消毒药剂、人工和车辆等会有一定支出,需要加强消毒的经费保障,使消毒经费可以满足日常的防疫以及人工、车费和日常损耗的经济需求,促进动物疫病可以更早更快地防治。最后是动物疫病的法律方面的保障,应该针对现有的动物疫病防治情况,加强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健全法律进而促进国际动物防疫检疫检查站,可以进一步避免入境畜禽的检疫不到位而对整体养殖场造成传染,降低养殖场的经济损失。通过动物防疫的法律法规的完善,对违规的动物消毒措施进行惩处,增加动物疫病防治的规范性,促进动物的安全健康。

结语:综上所述,我国的动物疫病防治体系还不完善,为了让养殖场可以更好地进行动物防疫,应该健全动物防疫消毒体系,完善卫生消毒制度,对消毒程序加强注意,落实三项病毒保障规定,进而促进养殖场的疫病防控体系的完善,减少因疫病导致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金娟,马雅琳.浅述动物疫病防控中的消毒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1(08):75.

[2]李树林.动物疫病防控消毒存在问题及落实措施[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16):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