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9
/ 2

新时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思考

陈生高

马来西亚精英大学 四川开江 636250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在新时期环境下,是中小学教育阶段中的重点内容,随着网络时代的逐渐推进,中小学生和互联网共同成长,面临着多元化的信息,在心理健康方面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问题,新时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严俊的挑战。本文对新时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新时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新时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挑战


前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的重点教育内容,在中小学阶段,学生存在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例如过敏倾向、学习焦虑等心理反应,出现了价值观错误,对中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造成的负面影响。新时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于现状,结合中小学生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结合学生学业方面的压力,落实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积极迎接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挑战,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成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一、新时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尚未成熟的时期,面临着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受到日益繁重学业压力的影响,中小学阶段很容易成为学生心理问题高发的时期,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必要向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展开逐步探索,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验进行认真总结,更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目前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显著成效,为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展开了逐步的实践探索,但是仍旧存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方面的缺陷问题。例如,学生没有接触过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或心理援助服务,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足,导致学生在心理求助方面存在认知偏差,主动求助的意识薄弱,无法得到有效的心理援助、心理支持,加重了在中小学群体当中学生发生焦虑、孤独等倾向问题的风险。究其根本,是由于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足导致,有必要集中多方教育力量,调动起各方主体的积极作用,迎接时代所带来的挑战,推进新时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改革[1]

二、新时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结合中小学生的特点,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进行创新,树立起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教育阶段中的重点内容,从学校的管理层人员和一线教师着手,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明确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和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学生为中心,树立起以生为本的理念,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学活动相结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将传统的教育观念摒弃,更进一步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各学科教师均要参与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来,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素养和教学水平,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教师相互协作、互相协同,构建全方位覆盖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理念。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结合中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科设置情况,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不同的学科教育中,通过整体的教学规划,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构建起系统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包括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从理论和实践的相互融合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养、道德素养,使学生形成积极进取、自信的良好心理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

在心理健康理论知识教育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举办实践活动,例如班级会议、团体活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等,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在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中,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的学习观念,和他人之间相互协调合作,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主动修正自身存在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拓展业余爱好和艺体特长,正确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在良好的环境下健康成长[3]

(二)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积极拓宽教育渠道,打开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径,将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合力作用集中在一起,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学校要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建设心理辅导室,对学生的心理困惑进行积极解答,主动疏导学生存在的一般性心理问题,组织和开展文娱活动,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改善心理健康状态,组织和开展家长会,办好家长学校,在家长课堂知识科普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家长科学育儿的能力,实现家校融合,构建起教育合力效果,共同为学生的身心健康落实有效的教育措施。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贯穿到学校和家庭中,社会资源的运用同样是必不可少的,有必要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将社会专业心理服务机构的力量集中在一起,利用起来,针对心理存在障碍或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干预和治疗,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渠道不断拓宽,实现家校共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家长要增强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最新动态,与教师及时沟通,关心孩子的生活,给予孩子充分的心理支持,注意讲话态度、教育方法,用耐心和理解引导孩子,培养亲密关系,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中,提高教育水平

[4]

结论:综上所述,针对中小学生的教育问题研究,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要加强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培育,结合中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案和策略,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化、规范化,为中小学生未来的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任晓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基础教育论坛,2021(28):98-99.

[2]陈惠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方式探究[J].考试周刊,2021(78):1-3.

[3]姚文连.在探索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道路上邂逅幸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伴我成长[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27):78-80.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创刊20周年征稿启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2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