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PDCA循环,提升行风培训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9
/ 1

运用 PDCA循环,提升行风培训效果

周心

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 215400

医疗服务是医院面向患者的窗口形象,与人民生活、居民健康息息相关。良好的行风是医院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永恒生命线,是立院之本、强院之基。[1]。我院自2020年起,采取PDCA循环管理方法,建立行风课堂形式,提升医院行风培训质量,取得良好效果。

1 计划阶段(Plan)

1.1 分析现状

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是一所县市级三级乙等医院,设有32个临床专科,9个医技专科,28个住院病区,20个职能科室,截止2020年12月共有在职职工1535人。全年会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培训、法律法规培训、医患沟通培训(包含专题培训及医疗纠纷原因分析、服务态度投诉约谈等)、医学伦理培训、员工礼仪规范、医德医风培训、优质服务培训等,但仍有较多医疗投诉、服务投诉产生。

1.2 分析原因

通过制作、发放问卷,回收1086份有效答卷,分析行风培训参与情况、从何处何方式获取行风相关规定、对行风有关要求的了解掌握情况,可能的影响因素:(1)业务工作忙未能及时参加(61.05%的人员选择);(2)培训方式过于单一(29.93%的人员选择);(3)培训普及面不够(24.59%的人员选择);(4)科室、人员未重视而参与培训不积极(13.26%的人员选择);(5)培训次数较少(13.08%的人员选择)。

组织相关科室负责人进行多部门协调会议,针对行风培训效果欠佳的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素:院级培训面广次数少,难以覆盖至全体人员,且缺乏面对面交流。

1.3确定目标

针对存在问题的分析,明确此次循环目的是建立一个小班化的行风点课机制,成立讲师团,有相关的课件库,可以按照临床需求开展适宜科室具体情况、方便开展的培训方式,以提高行风培训效果。

2 实施阶段(Do)

第一,成立组织,制定方案。成立“行风培训改进”专项小组,由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监察室、党政办公室、医务处、护理部、门诊管理部、人力资源部等部门负责人担任组员,承担行风培训讲师工作,负责培训工作,监察室负责对接临床科室、安排课程等联络工作。

第二,创新模式,优化内容。建立“你点我讲”行风小讲堂机制,由科室负责人根据科室会议安排提前向监察室提出约课申请,确定课程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人员数量、科室特殊需求等,监察室协调讲师团老师,制定课程计划,安排专业授课。建立完善的课件库,内容涵盖廉洁文化、医患沟通、法律法规、优质服务、礼仪规范五大类,具体讲课内容可根据科室实际情况进行专项内容侧重,以针对性提升培训效果。

第三,发动宣传,精心培训。向全院发送通知,与科室协调,获取授课科室实际需求,分析科室现有情况,规划科室授课计划。确认导师及科室诉求,修改完善课件,落实课程安排。培训后收集参会人员意见,做好意见反馈记录。

3 检查阶段(Check)

方案施行后,有效提升了行风培训质量。通过培训模式的改变,将课堂规模缩小,利于安排和互动交流,内容精简有针对性,更受员工欢迎。通过培训后的满意度调查了解到,90.67%的人员对培训内容非常满意,89.33%的人员认为培训内容能满足工作需求,有指导作用。

4 处理阶段(Action)

4.1总结经验

医院的行风建设,对医院的长远、稳定、高质量发展有着深远意义,能够让医院在行业影响力、群众信任度、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都呈上游之地。对行风教育的建设要以“预防为主,教育为先”,根据各类人群、不同岗位和职责开展定制化的教育培训活动,拓宽行风建设培训方式,改善行风培训效果,引导广大职工反思自我,明辨得失,夯实拒腐防变的思想基础。

4.2尚未解决的问题

由于你点我讲的行风课堂工作在我院仅开展一年多时间,目前机制尚不够完善,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实际推广中我们发现:部分科室响应不积极,未参与本次活动;部分科室科内培训参与率不高,未能做到科内人员全覆盖;部分讲师的授课率不高,授课内容缺乏吸引力,临床科室选择率不高;部分科室需求不明确,与授课老师时间难以协调。针对上述问题,将继续运用PDCA循环,拟在下一阶段建立行风视频微课库,支持科室自主学习,制定科室行风教育培训计划,完善考核机制和培训方案。


参考文献:

  1. 赵忠厚.新时期医院行风建设需要解决的五个关键性问题[J]. 中国医院管理,2013,33( 4) : 1-2.

  2. 张靓.加强医院行风建设对策思考[J].办公室业务,2020(4),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