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和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8
/ 2

血液透析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和护理措施

杨萍

(梓潼县人民医院,四川 绵阳 622150 )

摘要:目的:研究影响血液透析患者长时间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因素以及护理措施。方法:于我院长时间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中按照功能正常和功能不良各抽取30例,作为对照组(30例,导管功能正常)和观察组(30例,导管功能不良),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FIB(3.82±0.74)g/L,置管时间(8.49±1.40)月,导管感染22例(73.33%),发生血栓21例(70.00%),使用单腔导管19例(63.33%),均较对照组高。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影响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因素包括FIB、置管时间、导管感染、发生血栓、使用单腔导管。结论:对长时间静脉置管患者要密切监控FIB,注意预防血栓和感染的发生,积极使用双腔导管取代单腔导管,严格控制置管时间。

关键词: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功能不良;护理措施


前言:血液透析患者多为终末期肾病,静脉置管为常见透析通路,操作方便,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深静脉置管易发生堵塞、血流不足等影响,造成导管功能不良,影响导管寿命,不利于血液透析治疗的进行[1]。因此通过分析影响导管功能不良的因素,通过护理干预手段积极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以有效延长导管寿命,支持血液透析治疗。本文于本院2018年3月~2021年3月的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我院长时间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中按照功能正常和功能不良各抽取30例,对照组30例,性别:男/女=21/9,年龄(57.68±4.32)岁。观察组30例,性别:男/女=22/8,年龄(57.46±4.46)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收集患者病历资料和检查报告等信息,统计两组患者的差异指标。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FIB置管时间、导管感染、发生血栓、使用单腔导管等病历资料,总结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处理数据,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61b03d90605a4_html_27e449979675b6d4.gif ),使用61b03d90605a4_html_226914e388b4c6bf.gif 检验计数资料(%),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影响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因素包括FIB、置管时间、导管感染、发生血栓、使用单腔导管。详见表1:

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组别

对照组(n=30)

观察组(n=30)

t/61b03d90605a4_html_226914e388b4c6bf.gif

P

FIB(g/L)

3.05±0.56

3.82±0.74

4.216

<0.05

置管时间(月)

4.30±0.84

8.49±1.40

6.590

<0.05

是否导管感染

5(16.67)

22(73.33)

13.214

<0.05

25(83.33)

8(26.67)

是否发生血栓

7(23.33)

21(70.00)

10.758

<0.05

23(76.67)

9(30.00)

使用单腔导管

10(33.33)

19(63.33)

5.640

<0.05

20(66.67)

11(36.67)

3 讨论

血液透析患者需要长时间接受透析治疗,留置深静脉导管,深静脉置管不需反复穿刺,减轻患者痛苦,净化血液,具有明显优势。但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造成留置导管功能不良,包括导管脱出、扭曲、感染或形成血栓,难以保证导管血容量和治疗效果[2]。经过对本组患者的对比分析,影响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因素包括FIB、置管时间、导管感染、发生血栓、使用单腔导管。FIB是评价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凝血异常更容易引发血栓,出现血流不畅的问题。由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和炎性蛋白水平,炎症状态容易引发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发血栓等问题。和双腔导管相比,单腔导管质地较硬,相容性不好,血流量不充足,影响血流通畅性。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更容易发生导管脱出、感染等风险,影响导管功能

[3]。若静脉置管功能不良,出现脱管、堵塞或感染等问题,造成血液透析中断,可能影响患者病情,给患者身心造成巨大痛苦,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因此在临床上加强护理干预,控制影响导管功能的因素。包括:(1)严控感染风险。护理人员接触患者前后均需要对手部进行严格消毒,患者进入治疗室前也要进行手部清洁,候诊室提供免洗洗手液,提供给患者和家属使用。透析后,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更换肝素帽,快速更换,避免长时间暴露。每次均需要对周围皮肤清洁消毒。叮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减少触碰穿刺区域,保证个人卫生。(2)密切监测凝血指标。根据患者情况定期进行凝血四项检测,观察FIB水平,若异常升高及时和医生沟通,按医嘱给药,预防形成血栓。建议患者适当运动,并控制饮食,减少使用高糖油脂类饮食,保证营养均衡。每次治疗检查导管功能,发现导管堵塞立即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管,若无法疏通需给予溶栓治疗。(3)加强护理指导。护理期间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护理方法,科普深静脉置管护理知识,保证患者掌握自我护理技巧,控制危险因素。并注意心理疏导,安抚患者情绪,让患者保持冷静积极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4)严格记录置管时间。详细记录患者置管时间和并发症情况,按照医嘱定期更换置管。保证护理操作轻柔,避免造成疼痛感。积极使用红外照射仪辅助治疗,减轻置管疼痛的同时,预防血栓的形成。(5)使用双腔导管。双腔导管具有相容性高,质地柔软的优势,积极应用于临床中,提高血流量。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患者长时间留置深静脉导管主要受到FIB、置管时间、导管感染、发生血栓、使用单腔导管影响,造成功能不良。需要护理人员密切监控FIB,注意预防血栓和感染的发生,积极使用双腔导管取代单腔导管,严格控制置管时间。

参考文献:

[1]朱慧敏.早期尿激酶封管在血液透析患者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处方药,2020,18(05):16-18.

[2]谢爱华,王春兰,田敏.PDCA循环管理在防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感染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08):125-127.

[3]于丹.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并发症的护理方式和效果评价[J].系统医学,2020,5(04):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