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作业标准成本深化应用的生产成本多维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1
/ 2

基于作业标准成本深化应用的生产成本多维分析

刘彬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甘肃兰州 730031



摘要:基于公司2020年作业标准成本本地化改造成果和2021年业财链路贯通成果,将作业标准成本与实际业务管理相结合,开展各维度成本分析,具体分为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成本结构分析,提升成本资源配置效率;开展成本差异分析,促进成本真实反映;开展成本流动分析,提升成本精益化管控水平;开展成本投入分析,精准评价投入产出效率。基于以上成本分析成果,提出公司准许成本与作业标准成本的管理衔接建议,全面推动电网生产运营作业标准成本深化应用工作,进一步精益标准成本管理,支撑公司及电网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准许成本 作业标准成本 高质量发展

1.研究背景

为应对严峻经营形势、配合输配电价监审要求,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安排成本支出,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以下简称“甘肃公司”)于2020年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公司”)标准成本作业化改造成果为基础,充分结合甘肃公司生产经营实际,开展甘肃公司标准成本作业化改造,初步形成甘肃公司生产运营作业成本标准体系。体系覆盖电网设备检修运维、调度资产运维、通信资产运维、营销服务、信息系统运维、数据资产运维、政治保电、维稳支出、其他运营费用、标准成本补充等10个板块、共计7610项单体作业,有助于对各类支出实施更加精准的成本计量和效能评估,为科学编制预算、促进业财融合、实施精益管理、服务外部监管提供支撑。

2021年,甘肃公司以标准成本作业化改造成果为基础,全面推动电网生产运营作业标准成本深化应用工作,开展生产成本多维分析,有助于进一步精益标准成本管理,支撑公司及电网高质量发展。

2.生产成本多维分析内容及成果

2.1成本结构分析,提高成本资源配置效率

2.1.1分析思路

选取两家试点单位,基于典型作业和标准成本的合理区间,从“设备+作业”角度测算试点单位2020年典型外包业务标准成本,分析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同时,开展试点单位运检专业业务外包专项分析,重点开展运检业务外包占比情况分析、运检业务外包与人员配置情况对比分析;依据分析结果,结合业务管理实际情况,优化现有外包业务计价模型,为构建基于作业的外包业务采购定价管理模式奠定数据基础。

2.1.2分析结论

第一,在专业方面,变电专业外包业务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平均偏差率最大,其次为输电专业,配电专业偏差率最小;在电压等级方面,高电压等级外包业务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平均偏差率大于低电压等级。

第二,运检业务外包占比与运检专业人员缺员率基本呈正相关关系,即人员缺员率越高、运检业务外包占比越高,人员缺员率越低、运检业务外包占比越低,且在运维资产电压等级越高、运维环境越复杂的情况下越明显。

2.2成本差异分析,细化成本管理颗粒度

2.2.1分析思路

基于作业标准成本本地化改造成果,开展资产层、设备层、作业层标准成本测算及成本差异分析。

在资产层,以作业标准成本为基础,综合考虑自营、外包两种工作方式,开展试点单位2020年日常运维检修工作成本差异分析,结合国家输配电价监管要求,提出优化成本配置的意见建议。

在设备层,以作业标准成本为基础,选取典型设备,开展典型设备年度标准成本测算,分析标准成本与实际发生成本的差异,结合设备特征因素,客观分析不同特征类型设备的成本特点,助力优化设备选型。

在作业层,以作业标准成本为基础,区分作业频次、工时、耗材、机械台班对比分析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结合检修方式、供电可靠性要求和市场波动,辨别主观、客观因素,夯实作业标准成本迭代更新基础。

2.2.2分析结论

在资产层,目前输变配自营资产标准成本测算仅考虑全自营情况下的材料费(消耗性材料和装置性材料),而实际成本投入受人员配置、资产新旧程度、地域环境差异、非标准成本等因素影响较大,导致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存在较大差异。

在设备层,变电专业典型主变压器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差异比值在0.5-1.1区间内浮动,且大多处于0.8-1.1范围内,成本差异比值主要与资产原值和设备投运年限有关;配电专业典型配电变压器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差异比值主要分布在0.8-1.2之间,差异情况主要与资产原值和设备投运年限有关。

在作业层,变电专业重要检修作业人工费、耗材费实际成本普遍高于标准成本,机械台班费实际成本普遍低于标准成本;配电专业重要检修作业人工费、耗材费实际成本普遍高于标准成本,机械台班费实际成本普遍低于标准成本;变电专业存在单项作业装置性材料标准成本难以确定的情况,造成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差异情况不一致。

2.3成本流动分析,促进成本精益化管控

2.3.1分析思路

贯通“资产-设备-项目-作业”业财数据,关联匹配业务信息与价值信息,从业务源头测算设备层及站线层标准成本,构建典型站线标准成本,夯实多维成本展示分析基础。构建大修典型项目与标准作业目录的映射关系,结合标准成本测算结果形成典型项目标准成本,支撑项目可研经济性评审,提升项目可研方案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2.3.2分析结论

一是典型站线方面。第一,变电站方面,高电压等级变电站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差异比值大于低电压等级变电站。变电站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差异主要受投运年限、负载率、运维半径影响,且不同电压等级变电站各项因素影响程度不一致;第二,输电线路方面,高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差异比值大于低电压等级输电线路。输电线路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差异主要受线路长度、平均海拔和投运年限影响,且不同电压等级变电站各项因素影响程度不一致。

二是典型项目方面。在专业方面,变电专业大修项目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偏差率最大,其次为输电专业,配电专业偏差率最小;在电压等级方面,高电压等级大修项目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偏差率大于低电压等级。

2.4成本投入分析,精准评价投入产出效率

2.4.1分析思路

基于作业层标准成本及单体设备标准成本测算结果,依据单体设备组织归属关系合理归集各组织层级标准成本,明确省、市、县各组织层的运维检修业务标准成本,开展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对比分析,助力公司提质增效、内部模拟市场评价,丰富各组织层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组织绩效评价依据。

2.4.2分析结论

一是地市公司层面。甘肃公司2020年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其中8家市公司2020年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6家市公司2020年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且各地市公司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差异比值的数值差距较大,主要原因在于各地市公司成本精益化管控水平及成本项目化管理程度不一致。

二是县公司层面。县公司层级普遍存在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的情况,且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偏差率较大,主要原因在于县公司大量项目化成本均上挂至市公司本部统一管理,导致系统内成本发生成本中心与业务实际受益成本中心不一致,各县公司实际成本归集数据不准确。

3.结语

基于分析结果,在作业标准成本执行评价方面,公司应持续迭代优化作业标准成本,同时全方位推行作业标准成本管理,构建标准成本动态调整机制;在准许成本与作业标准成本管理衔接方面,持续提升帐卡物一致率,统一成本入账规则,加强生产成本项目化管理,全面推进生产成本精益管控。


参考文献

[1]王伟,包震斌,邱萍等.电网检修作业成本管理探索[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4,30(01):90-92.

[2]吴碧.省级电网企业作业成本管理策略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6,000(010):186.

[3]郭捷,邓正炜,魏梦真等,基于作业成本的电网企业检修运维预算管理策略研究[J].时代经贸,2020(1):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