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编版教材中和学生一起成长—关于活用部编版教材的几点尝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9
/ 2

在部编版教材中和学生一起成长—关于活用部编版教材的几点尝试

肖静晶

四川省华蓥市红军小学

语文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材是学习语文的载体。仔细品读新教材,会被带有许多情节化、生活化、趣味化的环节所吸引,从而闪出灵感的火花、迸发出奇思妙想。专研新教材,发现和运用这些教材环节,能使师生在实践中体味到学语文的快乐和满足,并促进教学相长。无论成熟与否,以下是我活用部编版教材的几点小尝试:

  1. 情节化的尝试

在进行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的识字加油站教学环节时,大多数孩子成功的读出“旭日”、“岛屿”、“海滨”、“沙滩”、“瞭望”、“巡航”、“缆绳”、“铁锚”这八个词语,我忽然感到不能浪费书上这颇有情趣的画面,于是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师:孩子们,这些词语构成了一幅怎样的情境?着画面看用上这些词说一句话吧!

生1:我站在瞭望塔上,看着远处的旭日慢慢升起来,真美呀!

生2:我来到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光脚走在这柔软的沙滩上,感觉真舒服呀!

生3:美丽的旭日、远处的岛屿、柔软的沙滩,在我眼中构成了一座美丽的海滨小城。

生4:一望无际的海面上,停泊着一艘大大的轮船,船只前面还有像弓箭一样的铁锚

……

这一环节的设置,使这八个词语瞬间生动起来,学生将生活中的一些经验与新词语的学习相结合,使得整个环节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情节性,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对信息的整合能力。

部编版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和插图中蕴含着一定的情节,仔细思索其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装饰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巧加利用,就会成为语言训练和想象力训练的切入点。学生对于有情节、可直观的东西接受得较快,教材上有情节的图画给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说,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做情境的一份子,给学生一个可以发挥想象力的空间。情节性的空间和学生想象力的空间,造就了一种既可巩固词语,又可渗透语言训练;既可以合作,又可以满足自我的学习过程。运用教材中的情节空间,能使学生在掌握、运用字词的同时,获得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快乐,语言、思维、想象力都得到了培养。

  1. 生活化的尝试

部编版教材的内容充满了人文色彩,和学生的生活十分接近。在进行三年级下册第20课《肥皂泡》教学,学习到冰心吹肥皂泡的环节时,有部分孩子总是不能很好地说清楚冰心吹肥皂泡的步骤,这时一个孩子突然说道:“老师,我在家也吹过自己做的肥皂泡。”孩子的话启发了我:

师:你们都有谁吹过自己做的肥皂泡?

孩子们纷纷举起了手。

师:真好,那谁能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吹肥皂泡的呢?

生1:我用一根吸管就把肥皂泡吹起来了。

生2:(连忙站起来)不对不对,你都没有说你是怎么做肥皂泡的,你怎么吹呢?

师:(笑着说)对呀,肥皂泡都没做好呢,吹什么呀?来你说说你的做法吧!

生2:(接着说)我呀,先把家里剩下不要的肥皂用剪刀剪碎,再把它们泡在一个小碗里面,等融化开就可以吹了。

师:孩子们,你们说他做肥皂泡的步骤是对的吗?

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是。

师:那也就是说第一步是干嘛呢?谁来帮老师总结一下第一步?

生3:把碎肥皂融化。

师:总结得真准确,那第二步该干嘛了呢?好好想想。

生4:用一根喝饮料的吸管沾上肥皂泡,慢慢地吹。

师:哦,所以第二步就是吹——

生大声的齐说——肥皂泡。

师:好了,在你们的努力下,肥皂泡吹得又大又圆,上面还有五色的浮光呢!接下来又该做什么呢?放着不管了吗?

生5:(着急的说)不是呀,吹大了就要把吸管轻轻往上一提,这样那个泡泡就落下来了。

生6:对呀对呀,不然大泡泡就变成小泡泡了。

师:(竖起大拇指)表扬你,你是一个细心观察的孩子。所以第三步就是轻轻一提,使肥皂泡落下对吗?

生齐答对。

师:那整个吹肥皂泡的过程就完了吗?

生7:还没呢,这时候就要用扇子或者本子在泡泡下面扇,让泡泡飞起来,不要掉在地上了。

师:哦,我知道了,还要扇泡泡,使它往天空中飞。

……

案例中的这一环节,正是活用了教材中的生活化空间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相契合,把书本中的吹泡泡的娃娃转变成自己,构成了学生联系生活、表达生活中所做、所想的学习情境,使得这一环节具有很强的生活性。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是一笔丰富的资源,而教材上的句子仅仅是载体,所以要让学生用“活”的生活去丰富“死”的教材。学生在生活化的空间里,学会了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带到语文学习中去,他们就会发现,原来语文学习和他们的生活这样贴近,从而更加热爱生活,喜欢学语文、用语文,从而使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得到体现和升华。所以,部编版教材教会我们不能把学生圈在书上的内容里,要让他们学会如何从书上学来,用到生活中去;从生活中学来,用到语文学习中去。

  1. 趣味化的尝试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是以春天为主题的三首古诗,旨在让孩子跟着作者的脚步走进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对于这三篇题材相同的古诗,我运用了这的教学方式: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去找一位朋友——春天。你了解春天吗?每次你都在哪里见到它呢?你想对它说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第一课,看一看,在哪里能找到春天。(同时配上小鸟的鸣叫声和潺潺的溪水声)

孩子们认真的阅读着课文,并不时的用手中的笔在课文中勾画着。

师:孩子们,你们找到春天了吗?

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一张张小脸用力紧绷着,先前安静的画面开始变得活泼起来了。

为了保护孩子这份可贵的精神,我灵机一动:“请把你们的小手放下来,现在我们来一个抢答赛,老师的口令一旦发出,你们尽管站起来回答,谁的声音大,谁的速度快,就请谁先来发表见解。”我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响应,孩子们个个摩拳擦掌,做好“应战”的准备。在孩子们激烈的唇枪舌剑中,课堂逐渐变得沸腾了,简直成了一个小型辩论赛场。

生1:春天在花草香中,我想说春天真美啊!真香呀!

生2::春天在小燕子的嘴里,在鸭子嘎嘎的叫声中,春天还在黄鹂优美的歌声中,我想说春天真好听。

生3::春天在河边的芦芽上,在泥土里,还藏在江水中呢!我想说春天怎么这么害羞呢?

生4:老师,春天还在湖中的鸳鸯身上呢。真好看!

生5::我知道,我知道,春天还在粉粉的桃花里。你们看,漫山遍野的桃花开得多美啊!

生6:老师,春天还藏在河豚身上呢,你看,春天到了,河豚都要逆流而上去产卵了……

师:太棒了,孩子们,你们真是会读书的好娃娃,把课文中诗人写的春天都找到了,老师把掌声送给大家。

我发现孩子们对春天如此感兴趣,突然想到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是以《春游去哪玩》为话题的说话训练,所以也不管事先准备好的教案了,随即说道:“孩子们,老师发现大家这么喜欢春天,那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春游,好吗?”孩子们高兴得欢呼雀跃,手舞足蹈。

牵着孩子们的小手来到校园里,笑着告诉他们:“现在我们要春游校园了,只有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春游校园的美。你要和小伙伴一起,用眼睛看,用小手轻轻摸摸,用小鼻子闻闻,找一找,春游校园有什么好玩的,又有什么新发现?”

五六分钟后,我和孩子们在草坪里坐下,孩子们一时还安静不下来,叽叽喳喳地说着。

师:你们春游校园,有什么新发现吗?

生:我有。(一双双小手伸到我的眼前)

师:别忙,先把自己的发现说给你旁边的小伙伴听听!(小伙伴之间自由的说着)

师:谁来说给我们大家听?

生1:春游校园,我发现春天来了。我看到了她,她在嫩嫩的草地上;我听到了她,她在小燕子的歌声中;我们闻到了她,她在芬芳扑鼻的花朵上……”

生2::老师,刚才我春游校园,发现花丛中有好多小蜜蜂在采蜜,发出‘嗡嗡嗡’的声音呢!(孩子竟模仿了蜜蜂的声音,草坪上响起了欢快的笑声)

生3::我看见花丛旁边有好多五颜六色的花瓣,是被风儿吹落的。又有孩子站起了补充。

在一阵争先恐后之后,平时比较内向的一位孩子终于开口了:刚才我仔细观察,发现原来新叶子并不都是绿色的,瞧,那棵树的新叶子是带点红色的……

顺着他的手看过去,孩子们发出阵阵欢呼声:“啊!真的!”

……

师:孩子们,你们说春游校园美吗?今天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作业,请大家回去,把你观察到的春天校园写下了,明天和大家交流。”

这一环节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自主学习的趣味模式,让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锻炼,互相竞争的趣味性也增加了,离开教室来到校园,孩子的积极性也激发了起来。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孩子们一个个妙语如珠,课文的积累在趣味性中转化为语言的运用。而此时的我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欣赏者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收者,被动学习,而是能与教师一样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带着自己的兴趣、需要与客观世界对话,从而使学习与生活统一,并让学生在动脑的操作中学语文、用语文,得到无穷的乐趣。

以我浅薄的教学经验,远远不能挖掘出部编版教材中蕴含的各种空间,这些空间和学生无穷无尽的潜能都在等待我们去发现和利用,这是对每一位使用部编版教材者的挑战和开发,我将继续深入部编版教材中寻找每一个有价值的教材空间,利用每一份宝贵的课程资源,在部编版教材中与学生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