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科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与设备维护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6
/ 2



影像科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与设备维护探讨

李坚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〇医院, 264002

摘要:影像科医疗设备数量繁多,其中不乏大型设备,对精度要求也很高,这导致管理者和其他从业人员需要对影像科医疗设备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和维护,以保障科室工作的正常运行。目前已有多家医院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对影像科医疗设备进行管理,针对信息系统中的管理流程进行总结,同时也提出了目前设备管理和维护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以提升人才素养为主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影像科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医疗设备维护

引言:

医院影像科对设备的依赖性很强,影像科设备几乎是影像科各项工作存在的基础。维护影像科医疗设备的使用状态、保证其稳定运行,既是出于对医院采购成本、提高医疗效率的考虑,更是对医疗质量、医护人员所获得信息准确性的重要保证。通过PACS(影像存储和传输系统),医院可以逐步建立影像科的设备数字化管理。同时,影像科医疗对设备精度的要求很高,这需要其他相关维护措施对设备进行维护,保证其运行质量。

一、影像科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

影像科信息系统中影像科设备管理使用可如下表1所示:

工作流程界面

管理员具体操作

设备注册

保存记录

撤销记录

添加记录

修改记录

设备安装

保存安装记录

清除记录

设备保修

保存保修记录

清除记录

设备保养

保存保养记录

清除记录

设备维护

保存维修记录

清除记录

表1影像科设备管理

从表可知,在设备购入后,管理员需要对设备进行注册,注册内容应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购入日期等。之后设备的安装、保修、保养、维护都需要管理员进行相关记录的添加和保存。当设备不再使用时,为增加系统使用空间,可将设备相关信息进行删除[1]

而让设备管理实现信息化的重要系统即是PACS系统。PACS系统具有高质量、传送信息迅速等优点,方便对相关信息和影像进行存储、传送等管理。当设备信息、相关影像资料存储在PACS中时,任意终端均可对资料进行调取,方便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设备的检查和维护,更好地了解设备使用状态。当设备出现使用异常时可尽快根据影像设备档案查清原因,减少对工作受到影响,提高影像科的工作效率。[2]

二、影像医疗设备管理和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各方努力下,影像科医疗设备的管理维护已逐步走向规范化、精细化,但同时在影像设备的信息化管理与维护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综合相关文献,总结如下:

(一)工作人员缺乏信息化管理意识

虽然信息化设备管理已在许多医院普及,但仍存在部分工作人员缺乏信息化管理意识,在新的设备引入后仅根据现有设备简单进行信息录入,对后续信息化管理维护过程缺乏主动性、投入较少,乃至存在信息登记没有做到及时准确、维修保修信息丢失等情况。这些将导致设备的日常维护效率和准确性较低,当医疗设备出现故障时不能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造成问题解决缓慢等问题。

(二)仍存在少数信息标准不统一的现象

虽然近年来由于国家已推动医疗设备标准化进程,现仍有少数设备信息标准不统一,设备的折旧维修等核算仍较为混乱。同时,各单位之间的信息平台往往不一致,导致信息共享较为困难,难以充分发挥信息系统、信息平台的便利性。

(三)高级设备维修技术人员较为缺乏

影像科医疗设备种类很多,其中有不少是大型医疗设备,一些医疗设备技术被生产厂家保密;同时此类设备对于维修技术的要求较高,这些都提高了设备维修技术人员的工作要求。为了发挥信息化设备管理的优势,需要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相应信息和设备维修进行结合,而这更增加了难度。目前医院缺少信息化管理和高水平的设备维修人才,管理人员对相应的人才选拔、信息管理和技术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方面也缺乏重视,鲜少引进外部人才。随着人才精简,相关维修人员数量进一步减少,导致维修人员承担了更重的工作负担,乃至失去维修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3]而缺乏信息化管理人才,导致维修工作较为简略,没有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效用以对设备的相应性能带来提升,影响设备信息化维护管理的效果。

(四)部分人员存在设备操作问题

在医疗设备开始投入使用时,操作人员往往没有彻底了解该设备的使用方法和运作机制,此时设备操作问题容易发生。若操作人员更换较为频繁,新来人员可能也会存在对设备不熟悉,导致设备操作不当。

二、影像科医疗设备管理和维护中存在问题的改进方案

对于上述在影像科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和维护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综合从业者和学者的观点,可总结如下:

(一)提高相应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

影像科的设备管理和维护需要各方人员的努力。医院需要有相应的信息化管理人才,设计并对影像科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相应的提升和改善,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当信息系统出现相关故障时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应定期检查科室内信息系统的使用情况,保障各管理人员按规范化操作,及时对相应设备的数据进行填写或修改。该信息管理人员对工作需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其他从业者保持交流,及时了解医疗设备信息系统的改善方案、更常见的设备信息交流平台。

医院应重视提高设备维修人员的专业能力。由于影像科设备维修工作较为复杂,医院应进行相应人才的培养,同时提高设备维修人员的待遇,以免造成人才流失。当医疗设备存在问题时,需要维修人员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维修工作,保障机器乃至科室日常工作的正常运作。维修人员自身也需注重职业能力的提高,对相应情况进行总结归纳,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提升维修工作的效率,保证其使用率。需要注重维修保养工作和信息化管理的结合,及时根据信息系统内的数据进行分析,若条件允许可建立动态数据进行相应分析。

对于其他医疗设备的管理人员,需要建立信息化管理的理念。医院相关部门需要进行相应的培训,让管理人员熟悉信息系统操作,了解信息化管理设备信息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中,保障设备相应信息及时准确地录入信息系统。

对于设备的操作使用人员,需要在接管设备前进行相应培训,尤其是对于重要的科室,其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核培训。影像科医疗设备中有不少设备较为昂贵、精度要求高,若使用不当可能会给医院带来相应损失,这要求使用人员不仅需要经过培训,在使用时也需倍加小心,注意设备的维护。若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设备出现问题应立即上报,让设备问题得到处理,防止设备问题进一步严重。这些都要求使用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在交班时,交班人员应将设备的使用状态、是否出现异常等相关使用信息仔细填写,并和相应接班人员双方确认后进行双方签字,以此落实设备管理的责任制度。若无必要,不应频繁更换大型医疗设备的管理和操作人员,避免由于人员不熟悉设备造成使用不当。

(二)建立健全的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和维护制度

建立信息化管理和设备维护体系,相应的制度是根本。除了上文所述的管理责任制度,科室还应建立设备定期保养制度,以便于及时发现设备和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对于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仍需安排相应的管理人员。如有必要,可以建立专门的设备管理维护部门对医疗设备进行相应的数字化、信息化管理。[4]

四、结束语

影像科医疗设备重要且繁多,设备的管理一直是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为解决该问题,除了本文总结的相关方案,仍需要各医院根据实践情况不断进行总结改进,保证医疗设备的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刘雁飞. 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山东:山东大学,2012. DOI:10.7666/d.y2184283.

[2]赵伟江,陈立新. 医院影像科数字化管理的探索与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7):663-664.

[3]盖寒松.医学影像科设备的管理和维护[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88):2.

[4]罗成. 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管理与维护分析[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4):1702-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