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外伤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干预措施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5
/ 2

手外伤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干预措施的效果观察

陈红梅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 江苏镇江 212001

【摘要】目的:探讨在手外伤患者术后辅以护理干预,对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及促进其康复的作用。方法:病例选自在2019.06-2021.07时间内,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手外伤患者80例,以随机盲选法实施分组。在常规组中提供常规护理,在观察组中提供综合护理,统计干预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6h、12h、24h及48h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t1=5.094,t2=7.869,t3=14.717,t4=13.106,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常规组(x2=5.165,P<0.05)。结论:通过以综合护理模式实施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感,提升其依从性的同时,还能增加患者满意度,适宜深入研究与推广。

【关键词】手外伤;手术治疗;术后疼痛;护理干预;满意度


在临床普外科疾病中,手外伤是常见疾病,常累及骨骼、血管、肌腱及神经等,病情严重时还易导致患者手部功能出现障碍或致残,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目前临床在治疗手外伤患者时,对于满足手术指征者,以手术治疗为主,但由于手部的解剖结构比较复杂,术后功能恢复速度较慢,再加上大多数手外伤患者受术后疼痛因素影响,易导致其无法良好配合术后康复训练,不利于疾病恢复,故而及时辅以有效护理干预则显得尤为重要[2-3]。本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探讨在术后辅以综合护理干预的价值,现展开分析与汇总: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本组对象为8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手外伤患者,组间分组选择随机盲选法。常规组:年龄在20~58岁,平均49.5±10.4岁,男27例,女13例;观察组:年龄为22~62岁,均龄50.1±10.6岁,男女占比25例与15例。对2组临床资料以统计学分析,显示P>0.05,可对比。

1.2方法

常规组提供常规护理,按照医嘱为患者提供护理干预;观察组则提供综合护理,内容为:(1)强化健康宣教:以1v1方式,结合患者病情,向患者及其患者家属讲解术后相关注意事项及保健知识等;耐心解答患者及患者家属疑问,进一步提升其对于疾病知识的了解;(2)强化心理干预:大多数患者受伤后因担忧手部功能及劳动能力恢复情况,易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不利于疾病治疗,需主动对患者展开心理干预,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结合评估结果实施个性化疏导,以列举成功治愈病例、让患者充分了解疾病可执行等方式,及时缓解其不良心理,有利于患者树立治疗信心,进而以积极心态面对治疗;(3)疼痛护理:在手术前对患者展开疼痛知识宣教,将疼痛发生的原因、缓解方法等告知患者,及时消除患者对于疼痛的顾虑;评估患者疼痛能力,若疼痛感超出患者耐受范围,需及时上报医师给予镇痛处理,以此来缓解患者疼痛感;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改变“术后疼痛属于正常反应、患者应耐受疼痛”等传统观念,耐心倾听患者感受,并予以针对性安抚,以此来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也可结合患者心理与兴趣爱好等,分散患者注意力,并叮嘱患者家属、朋友多陪伴、安慰患者,以此来提升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4)康复训练:术后患者病情趋于稳定状态下,展开个性化功能训练,早期以手指伸直、屈曲活动为主,促进手指血液循环,避免发生肌腱粘连、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锻炼强度、时间及范围以循序渐进方式进行调整,从简单至复杂、从被动至主动,不仅要避免因主、被动幅度及力量过小而无法达到锻炼目的,同时还要避免因暴力或超负荷活动而加重患者原发伤,或导致其出现其他损伤;强化功能训练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患者对于康复训练的依从性与认知。

1.3指标观察及判定标准

(1)统计术后疼痛程度,以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进行评价,总分是10分,疼痛程度随得分上升而越严重,分别在术后6h、12h、24h及48h各评价1次;(2)统计护理满意度,以NSNS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价,总分95分,分为不满意(得分≤59分)、基本满意(得分在60分-84分)与满意(得分>84分)。

1.4数据处理

本文数据以SPSS18.0软件分析,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以t值表示计量资料,以(x±s)检验,若P<0.05,则检验结果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术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

表1可知,经比较术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观察组低于常规组(P<0.05)。

1 对比术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x±s分)

组别

例数

术后6h

术后12h

术后24h

术后48h

常规组

40

7.40±1.28

5.82±1.37

3.40±0.87

2.11±0.52

观察组

40

6.03±1.12

3.68±1.04

1.11±0.46

0.94±0.22

t值

-

5.094

7.869

14.717

13.106

P值

-

0.000

0.000

0.000

0.000

2.2 对比满意度

表2可知,经比较2组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常规组(P<0.05)。

2 对比满意度(n%

组别

例数

不满意

基本满意

满意

总满意

常规组

40

9

17

14

31(77.5)

观察组

40

2

18

20

38(95.0)

x2

-

-

-

-

5.165

P值

-

-

-

-

0.023

3讨论

手外伤后易对手部解剖结构造成较大破坏,虽然不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应向,然而易受协调失常、粘连、萎缩等影响,促使手功能发生障碍,进而影响到患者日常生活[4]。临床在治疗手外伤患者时,大多以外科手术实施治疗,可完善患者手部完整性及美观性的同时,还能恢复其手功能,具有确切疗效。然而由于大多数患者为突然发生手外伤,且术后疼痛感较为剧烈,易引发患者出现一些不良情绪,不利于疾病恢复[5-6]。综合护理是临床常见护理模式之一,通过不断对护理工作流程进行优化,促使护理内容变得更加细致、更加丰富,具备个性化、全面性等特点,在护理过程中以患者作为护理中心,结合其具体情况与实际病情予以针对性护理服务,可帮助患者改善症状的同时,缓解其不良情绪的同时,还能够起到提升总体疗效,促进患者尽快恢复的作用。本研究中,经比较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的干预价值,结果发现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且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通过展开健康宣教,可提升患者对于疾病知识的了解,提升其依从性;实施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良心理,促使其以积极心态来面对治疗;实施疼痛护理,可降低患者疼痛感;通过实施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对改善其生活质量起着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将综合护理应用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手外伤患者中,所得干预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黎艳霞,蒋春娟,张娟.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手外伤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分析[J].心理月刊,2021,16(15):134-135.

[2]左卉卉.对接受治疗的手外伤患者进行疼痛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11):248-249.

[3]李静.护理干预在手外伤患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5):269-270.

[4]李国洪,赵春艳,刘玉梅.手外伤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干预措施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9,9(20):130-132.

[5]芦艳丽.疼痛护理干预在手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黑龙江中医药,2019,48(02):108-109.

[6]陈晚霞,王海燕,徐丹.疼痛护理干预对手外伤显微外科术后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疼痛干预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1):184-185.